開元寺

汝南城

民國初,該寺不少建築毀於兵亂,現僅存前後兩殿。後殿沒有台基,平地起建。前後兩殿內的四壁上,皆有壁畫,工筆細描,生動形象。

目錄

正文


開元寺,坐落在汝南城東門裡路北。據《汝寧府志》記載,該寺始建於唐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65年)重修,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又經修葺。寺內後殿五楹是清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增建,同時建寺內二門和三門。民國初,該寺不少建築毀於兵亂,現僅存前後兩殿。前殿建築在高2尺許的台基之上。台基前伸展,呈月弧形;有台階五級,拾級而上,可直通大殿,屋脊硬山式,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長15.6米,寬9.8米,高12米,頂部覆蓋綠色琉璃瓦,梁架為七架檁。明間、補間有前廊,兩端有耳房,前額枋有木刻裝飾,無斗拱。後殿建築格式與前殿有同有異。後殿沒有台基,平地起建。面闊五間,屋脊硬山式,進深三間,殿長17米,寬10米,高11米,頂部小青板瓦覆蓋。梁架為七架檁,前後單步梁,中間二間為前廊式,兩盡間為耳房。此殿上面無脊飾,無斗拱,額枋上有透花木刻裝飾。該寺原供奉有四大天王,十八羅漢,如來佛等神像.清末汝寧府,改開元寺為汝寧府城隍廟,塑有城隍爺泥像,置於后毆。一時熱鬧非凡,香火極盛。前後兩殿內的四壁上,皆有壁畫,工筆細描,生動形象。殿前殿後原有參天古柏多株,鬱鬱蔥蔥;還有石碑10塊。開元寺成了香客雲集之地,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清末時較為鼎盛。民國以後,改為學校。后改前殿為雜技說唱之所,改後殿為戲樓,其盛景似開封相國寺。
由於歷經滄桑,戰亂頻繁,古柏、古碑皆遭破壞,只有開元寺前後兩殿巍峨聳立,不失為豫南地區古代建築上乘之作。汝南縣人民政府於1984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