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街道

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下轄街道

江南街道北依東江、東臨西湖、坐擁菱湖,青年河貫穿轄區,並且擁有長達15公里的優美江岸濱水景觀,是名副其實的‘江南水鄉’。

江南街道南部8社區屬城區中心,北部2村屬城鄉結合部,位於廣東省惠州市區西北部,東、南瀕西湖,西、南與惠城區龍豐街道、仲愷區潼湖鎮相鄰,西北與惠州市博羅縣縣城羅陽街道接壤,北靠東江,轄8社區2城中村。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江南街道常住人口77037人。

機遇與發展


江南街道將迎來新的發展

過去基礎設施滯后發展受挫
“江南街道北依東江、東臨西湖、坐擁菱湖,青年河貫穿轄區,並且擁有長達15公里的優美江岸濱水景觀,是名副其實的‘江南水鄉’。”劉政振說,可受轄區基礎設施制約等一些特殊設施的影響,招商引資難見成效,梅湖片區的商住用地在出讓掛牌中出現多次流拍的情況。
劉政振說,隨著市區中心區“西部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江南街道轄區內青年河綜合整治全面完工,江南大道惠新大道及梅湖大道、市植物園等一批重大市政項目紛紛動工建設。生態旅遊資源和交通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江南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廣闊舞台。
劉政振介紹,江南轄區現有開發價值很高的13平方公里建設用地規模,且擁有近200萬平方米的政府統征地,該地塊主要分佈在東江沿岸,處於未開發狀態。一旦惠州大堤(南堤)堤路貫通工程(即江南大道惠城段)建成后,轄區內東江沿岸的土地成為優勢資源。

歷史與現狀


江南街道曾為下角街道,於2003年改名。下角街道前身為下角村,之前叫廈廓村,解放之初村裡生活條件艱苦,曾是城郊流民寄居村。如今,村民富起來了,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該村村民自主經營的純收入每年人均超過6000元。村集體興辦的股份制企業分紅,年人均已達1000多元。高層住宅、高檔商場等拔地而起,村裡的建設日新月異。
惠州城作為秦隋年間就已設郡縣的古城,冗長的歷史軌跡中,下角作為城市早期聚落從未曾缺席。
上世紀90年代初,在下角發掘出東漢古墓。而後,清末名人馮子才官佐黃長齡先生墓葬亦於此被發現。而文星塔則是這個片區的文脈高光,建於1595年(明萬曆二十三年)的文星塔經過修復,作為觀客,如今依然能夠感受到遠古的氣勢與風騷。
在現行城市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城市與鄉村在生活習性和居住習慣上的差異越來越明顯。老城區江南街道落伍了。
老城區下角的生活總體來說顯得比較寧靜
坐落在東江兩側的江北和下角,現在已經是“兩個世界”。

行政區劃


代碼城鄉分類名稱
441302003002111祝屋巷社區
111豐山社區
441302003003111亞婆田社區
111
菱湖社區
新村社區
441302003004111共建社區
441302003005111埔前社區
441302003006111上湖塘社區
441302003008111園嶺社區
441302003200112下角村
441302003202112七聯村

地理位置


江南街道北依東江、東臨西湖、坐擁菱湖,青年河貫穿轄區,並且擁有長達15公里的優美江岸濱水景觀,是名副其實的‘江南水鄉’。

轄區交通


主要橋樑:惠州大橋,二環路下角東江第二大橋(合生大橋),三環路中橋,第四東江大橋,京九鐵路橋
主要道路(三橫四縱):下角東路,眉山路,區府路,下角南路,惠新大道三環西路,楊爺山路,第四東江大橋南部路,江南大道,梅湖大道,下角中路,下角西路,江菱路,江邊路,鱷湖路,豐山路
主要立交橋:下角南路高架橋,七聯立交橋,梅湖立交橋,惠州大橋南引橋
鐵路:京九鐵路

人口與面積


人口

2021年6月12日,惠城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江南街道常住人口為77037人。

面積

總面積28萬平方公里

生活配套


學校

惠州市第三中學,惠州第十五小學,惠陽機械廠幼兒園,惠州市第七中學、惠州市下角小學等

醫院

惠州中醫醫院,惠州第二人民醫院等

公園

橫槎小隱,文星公園

風景名勝


惠州西湖菱湖、豐渚園,惠州西湖西大門橫槎湖(橫槎小隱),市植物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