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式供應鏈
推動式供應鏈
推動式供應鏈是以製造商為核心企業,根據產品的生產和庫存情況,有計劃地把商品推銷給客戶,其驅動力源於供應鏈上游製造商的生產。在這種運作方式下,供應鏈上各節點比較鬆散,追求降低物理功能成本,屬賣方市場下供應鏈的一種表現。由於不了解客戶需求變化,這種運作方式的庫存成本高,對市場變化反應遲鈍。
在一個推動式供應鏈中,生產和分銷的決策都是根據長期預測的結果做出的。準確地說,製造商是利用從零售商處獲得的訂單進行需求預測。事實上企業從零售商和倉庫那裡獲取訂單的變動性要比顧客實際需求的變動大得多,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牛鞭效應,這種現象會使得企業的計劃和管理工作變得很困難。例如,製造商不清楚應當如何確定它的生產能力,如果根據最大需求確定,就意味著大多數時間裡製造商必須承擔高昂的資源閑置成本;如果根據平均需求確定生產能力,在需求高峰時期需要尋找昂貴的補充資源。同樣,對運輸能力的確定也面臨這樣的問題:是以最高需求還是以平均需求為準呢?因此在一個推動式供應鏈中,經常會發現由於緊急的生產轉換引起的運輸成本增加、庫存水平變高或生產成本上升等情況。
推動式供應鏈對市場變化做出反應需要較長的時間,可能會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比如在需求高峰時期,難以滿足顧客需求,導致服務水平下降;當某些產品需求消失時,會使供應鏈產生大量的過時庫存,甚至出現產品過時等現象。
對一個特定的產品而言,應當採用什麼樣的供應鏈戰略呢?企業是應該採用推動式還是拉動戰略,前面主要從市場需求變化的角度出發,考慮的是供應鏈如何處理需求不確定的運作問題。在實際的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不僅要考慮來自需求端的不確定性問題,而且還要考慮來自企業自身生產和分銷規模經濟的重要性。
圖3:供應鏈的推拉戰略
圖3給出了一個確定與產品和行業相匹配的供應鏈戰略的框架模型。縱軸表示顧客需求不確定性的信息,越往上方表示需求的不確定性越高;橫軸表示生產和分銷的規模經濟的重要性。越往右延伸表示生產和分銷的規模經濟越明顯。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需求不確定性越高,就越應當採用根據實際需求管理供應鏈的模式——拉動戰略;相反,需求不確定性越低,就越應該採用根據長期預測管理供應鏈的模式——推動戰略。
同樣,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規模效益對降低成本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組合需求的價值越高,就越應當採用推動戰略,根據長期需求預測管理供應鏈;如果規模經濟不那麼重要,組合需求也不能降低成本,就應當採用拉動戰略。
圖3用兩維變數把一個區域劃分為四個部分。區域Ⅳ中表示的是需求不確定性較低,但規模經濟性較重要的產品,日用品行業中的啤酒、挂面、食物油等都屬於這一類。這類產品的需求相當穩定,企業可以根據長期預測來管理庫存,也可以通過滿載運輸來降低運輸成本,對整個供應鏈成本控制而言十分重要。此時採用拉動式戰略就不太合適,傳統的推動式戰略反而更有利。
區域Ⅲ表示的產品具有較低的需求不確定性,這表明它是一個推動式的供應鏈,但同時它的規模經濟重要性也低,這表明它又應當是一個拉動式的供應鏈。許多快速移動的書或CD就屬於這一類。究竟是採取推動式戰略或是採取拉動式戰略,這取決於成本與需求是否確定,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慎重的分析。
區域I表示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同時生產、安裝或分銷的規模效益並不十分重要的行業或者產品,如計算機產品,這種產品或行業,理論上講應當採用拉動型供應鏈戰略。
現實中供應鏈戰略完全採用推動式或完全是拉動的並不多,尤其是從頭拉到尾的很少。這就從戰略上提出了推拉結合的綜合戰略。比如說供應鏈的下游即面向客戶端應儘可能提高響應性,因為消費者或者你的客戶並不關心整個供應鏈是怎樣運作的,他最關心的是自己的定單提出后你的響應速度怎樣。所以從供應鏈運作來講,應力爭做到既提高響應性,同時儘可能降低成本。或者說以合理的成本完成響應速度。這就要求供應鏈的一端按照低成本、高效率以及規模經濟的要求組織生產和分銷,另一方面按照客戶要求盡量提高反應性。
推動式供應鏈是以製造商為核心企業,根據產品的生產和庫存情況,有計劃地把商品推銷給客戶,其驅動力源於供應鏈上游製造商的生產(如圖1)。在這種運作方式下,供應鏈上各節點比較鬆散,追求降低物理功能成本,屬賣方市場下供應鏈的一種表現。由於不了解客戶需求變化,這種運作方式的庫存成本高,對市場變化反應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