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苗族古歌內容包羅萬象,從宇宙的誕生、人類和物種的起源、開天闢地、初民時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遷徙、苗族的古代社會制度和日常生產生活等,無所不包,成為苗族古代神話的總匯。
2006年5月20日,苗族古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遠古時期,苗族人民飽受著戰爭苦難,為了躲避戰亂,多次大遷徙,因為擔心各種信息被歷史所湮沒,智慧的苗族先民便將自己的歷史深藏於清雅、空靈而又雄渾悲愴的古歌當中,留存於民族的記憶里。
《苗族古歌》是在原始神話傳說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史詩。
苗族古歌演唱示意圖
苗族古歌的內容包羅萬象,從宇宙的誕生、人類和物種的起源、開天闢地、洪荒時期,到苗族的大遷徙,以及苗族的古代社會、物質生產、日常生活等等,幾乎無所不包。苗族古歌總數在萬行以上,不同的地區流傳著不同的版本,甚至不同的歌師也傳唱著不同的版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縣流傳的苗族古歌,是苗族古歌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版本。
關於苗族古歌內容的分類,過去將其分為四組十三首。最新的研究認為,苗族古歌應由五組二十首組成。據統計,歌中塑造得有名有姓的人物一百多人,其中一部分人物形象豐滿,性格鮮明,堪稱有血有肉的藝術典型。
一、開天闢地歌:苗族先民征服自然的禮讚
這組古歌,包括《開天闢地》《運金運銀》《打柱撐天》《鑄造日月》四首歌。歌中唱道:“我們看古時,哪個生最早?哪個算最老?他來把天開,他來把地造?”開宗明義地提出了天地萬物的產生問題。接著說,雲霧生下兩隻巨鳥,一隻叫樂啼,一隻叫科啼。是樂啼和科啼孵出了天和地。可是,“天剛剛生來,天是白色泥;地剛剛生來,地是黑色泥:”“天剛剛生來,像個大撮箕;地剛剛生來,像張大曬席?”是神人剖帕用巨斧將天地劈開:“剖帕是好漢,打從東方來,舉斧猛一砍,天地兩分開。”接著,一位名叫府方的神人出現了:“府方老人家,腳桿有九節,手臂有八雙,能吃九簍魚,能吃九槽粑,嘴巴咬死馬,腰桿硬像鋼,來把天一頂,來把地一踩,天才升上去,地才降下來,風才來回吹,鳥才自由飛,雨才往下降,樹才往上長,人在地上住,再不彎腰桿。”
開天闢地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白天沒太陽,夜裡沒月亮,天是灰濛濛,地是黑漆漆;牯牛不打架,姑娘不出嫁;田水不溫暖,莊稼不生長。”《運金運銀》《打柱撐天》《鑄造日月》三首古歌,集中地展示了寶公、雄公、且公和當公四位神人的豐功偉績。他們運金運銀,打造金柱銀柱,支撐天地,又鑄造日月。四位祖先請來神女月黛、月優幫忙,他們一鼓作氣,造了十二個太陽、十二個月亮,掛在了天上。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日月十二雙,晝夜不停跑,曬得田水啊,好比開水冒;曬得石頭啊,軟得像粘膏;曬得坡上啊,草木齊枯焦。”最後,是神射手桑扎射下了十一個太陽、十一個月亮‘,人們這才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這組古歌,生動地描繪了宇宙初始、天地混沌時期,神人開天闢地、征服自然的歷史。古歌中,對天地的形成,充滿了奇異的想象。古歌中的神人寶公、雄公、且公和當公,實際是人類祖先的化身。在很多民族的神話中,這是一個神人共治的時代,神和人是難以區分的。苗族人心目中的寶公、雄公、且公和當公,是神也是人。這組古歌,是對苗族先民戰勝自然的禮讚,同時也為我們了解人類童年時代的生活,提供了生動的材料。
二、楓木歌:對物種起源的大膽猜想
這組古歌,包括《楓香樹種》、《犁東耙西》、《栽楓香樹》、《砍楓香樹》四首歌。
《楓香樹種》的內容,生動地敘述了萬物和人類的起源與楓樹的關係。在講到人類的起源時,歌中唱道:“還有楓樹榦,還有楓樹心,樹榦生妹榜,樹心生妹留。”妹榜、妹留是苗語的音譯,妹即“母親”,榜H曠蝴蝶”,原意為蝴蝶媽媽。苗族古歌認為,人、獸、神共有一個母親,她就是蝴蝶媽媽。古歌描繪了楓樹如何生了蝴蝶媽媽,蝴蝶媽媽又如何生了人類、獸類和巨神。《犁東耙西》表現的是遠古人類拓荒造田的創業生活:《栽楓香樹》反映的是苗人祖先栽種楓香樹、培育各種植物的艱難歷程。
《砍楓香樹》的內容獨特,值得特別注意。《砍楓香樹》的歌詞,涉及古代苗族部族事務的處理問題,集中講述了理老斷案的故事。理老是古代苗族部落中主持公道的老者。歌詞說,苗族寨子中因楓香樹惹出了矛盾糾紛,於是請理老來斷案。第一次請來的理老,一進寨子就叫殺豬打酒。他吃飽了喝醉了,由於舌頭髮硬,說不出一句話來。大家只好請另一位理老。這位理老騎著公虎來,十分威風。他一進寨子,就叫打酒殺牛。他吃飽了,喝醉了,昏昏而睡。後來,大家請汪俄和立俄當理老,這才斷了案,砍了楓香樹。楓香樹砍倒了,奇怪的是,樹根變成了布穀鳥和黃鸝,樹梢變成了鷸宇鳥,樹葉變成了燕子,樹圪疤變成了蟬,木片變成了魚種。這首古歌,以詼諧風趣的風格,描繪了苗族部落聯盟時期的社會管理機制以及部族糾紛的處理方式,同時又對部分動物的起源做出了大膽猜想。
這組古歌,從總體上看,內容比較複雜。可以認定,在長期的口頭傳唱中,這組古歌經歷了多次的再創作,不同的時代,歌師們給它增添了不同的內容。但是,這組占歌的核心內容,表現的還是早期人類對萬物起源的猜想,歌詞中閃爍著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光芒。
三、蝴蝶歌:探索人類先祖的來歷
這組古歌,包括《妹榜妹留》、《十二個蛋》、《兄弟分居》、《打殺蜈蚣》、《尋找術鼓》、《尋找牯牛》、《尋找祭服》、《打獵祭祖》八首歌。
《妹榜妹留》和《十二個蛋》,講述了楓樹生蝴蝶,蝴蝶生了十二個蛋,十二蛋義孵出姜央、雷公、老虎、水龍等,提出了蝴蝶是人類、獸類和神的共同母親的猜想。
在《兄弟分居》中,歌詞內容為之一變,講述的是,人類始祖姜央出生后,同生物界的兄弟們生活在一起。可是,姜央的兄弟們太多了,“人多爭管家,姜央各兄弟,個個想當哥,人人爭作大,你當我不依,我當你不服”。結果導致了一場爭鬥,最後,兄弟們只好分居。《打殺蜈蚣》講述了人類始祖姜央與蜈蚣發生衝突,最後戰勝了蜈蚣。這兩首古歌,主要講述了人類早期經歷的磨難。
《尋找木鼓》、《尋找牯牛》、《尋找祭服》、《打獵祭祖》四首古歌,講述的是苗族的各種祭祀儀式及其祭祀用品的來歷。這四首古歌,可以在酒場上演唱,但主要是在家族祭祖時演唱,在很大種程度屬於祭詞,主要由巫師或祭師在祭祀活動中演唱。
這組古歌,內容比較豐富,但重點在於探索人類先祖的來歷。
四、洪水滔天歌:對血緣婚姻的追憶
這組古歌,包括《洪水滔天》和《兄妹結婚》二首歌。
《洪水滔天》講述了蝴蝶媽媽的十二個蛋,孵出的姜央、雷公、水龍、老虎等兄弟,發生矛盾後分了家,雷公上了天庭,水龍下了深潭,老虎進了森林,姜央分得了平地。有了平地,人類始祖姜央開始耕種莊稼。種莊稼需要雨水。於是,雷公和姜央之間產生了矛盾。雷公為了懲罰姜央,發起了滔天洪水,一時間,洪水滔天,萬山崩裂,水稻糧種盡埋沒。姜央忍無可忍,與雷公展開一場大戰。最終,姜央運用智慧,戰勝了雷公,滔天的洪水終於退去。
姜央戰勝了洪水,這才發現人類幾乎滅絕了,光禿禿的石板上,只剩下他們兄妹倆。《兄妹結婚》講述了滔天洪水之後,姜央兄妹為人類的繁衍而發愁。他們想盡了辦法,還是各自找不到配偶。經過各種手段驗證,得出的結論是:人類要繁衍,必須兄妹結婚。最後,“姜央娶妹做妻子”,開始了再造人類的艱難歷程。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兄妹結婚後,“生下一個肉團崽,圓不溜秋像火把。”血緣婚姻給兄妹倆帶來了應有的懲罰。姜央一看很生氣,拿來一把彎柴刀,“嘭嘭剁個肉團崽,盛滿九隻撮箕兒,撒在九個大山間。”
這組古歌,以人類遭遇的滅頂之災為前奏,重點在於追憶人類的血緣婚姻;古歌的核心,可以看做是族外婚時代的人們對遠古血緣婚姻的一種闡釋,一種形象化的反思。
五、跋山涉水歌:尋找新的生存空間
《跋山涉水歌》又譯《沿河西遷》《溯河西遷》,是苗族古歌中相對獨立的一首。姜央兄妹結婚後,生下一個肉團,姜央看起來很生氣,把肉團剁為碎塊,拋進山溝。奇怪的是,這些肉團,竟然長成了九對爹娘。這裡的爹娘,泛指男女。從此,男男女女成婚配,人類迅速繁衍起來。
人類的迅速繁衍,給自身的生存帶來了新的問題:“雀多窩窩住不下,人多寨子容不了。難容火塘煮飯吃,難容簸箕簸小米,難容腳板春確桿,沒有地方去開親,沒有地方去花錢。七個公公一-把鋤,一個挖地十個等,日子實在太難過;六個婆婆-一架車,一根蒿針共紡線,一人在紡十人看,真是實在太艱難!(這裡的六、七、十等形容多,不是確數)”於是,“六對爹媽爬高山,西遷來找好生活。”苗族先民被迫開始了聲勢浩大的西遷活動,最後戰勝了凶禽猛獸,衝破重重艱難險阻,完成了西遷壯舉,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間。
整部苗族古歌,可以分為五組,其中每首古歌,可以單獨成篇,但不同的古歌之間,又相互連貫。從總體上看,苗族古歌結構宏大,內容豐富完整,比較系統講述了苗族先民的社會生活,歌頌了苗族先民的創世偉業。
苗族古歌又稱“苗族史詩”,由金銀歌、古楓歌、蝴蝶歌、洪水滔天和溯河西遷5大部分組成,共1.5萬行。神秘的古歌從宇宙的誕生,人類和物種的起源,一直唱到苗族的大遷徙,苗族的社會制度和日常生活。其篇幅宏大,內容包羅萬象。
古歌大多在苗族鼓社祭,婚表活動,親友聚會、節日等場合演唱。演唱者多為老年人、巫師、歌手等。古歌的特點是五言體,盤歌問答、歌骨歌花交替演唱。詩歌運用古今對比的方式敘述。每段歌詞可以反覆吟唱。
苗族古歌的分類各有不同,依出版和人們收集到的苗族古歌,從便於習慣法研究的視角來看,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神話類古歌;第二類是歷史類古歌;第三類是訴訟類古歌;第四類是婚嫁類古歌。演唱形式以盤歌形式,一般由4人分別組成兩組對唱組,先甲方提問,乙方重複甲方問題后再回答;乙方回答完后,緊接著提出問題,甲方重複乙方問題再回答,如此往複進行,直至終場。
全詩屬五言體結構,押苗語韻,長達一萬五千餘行,塑造了一百多位有名有姓的人物,充滿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色彩。詩中大量運用比喻、誇張、排比、擬人、反問等多種修辭手法,生動地反映了苗族先民對天地、萬物及人類起源的解釋和人們艱苦奮鬥開創人類歷史的功績。
苗族古歌是一部別具藝術特色的史詩,歌詞中大量運用了比喻、誇張、排比、擬人化等多種表現手法,充滿了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色彩,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在表現手法上,苗族古歌有不少獨到之處:一是語言簡潔明快,通俗質樸。苗族古歌屬於五言體,只是翻譯成漢語后,才有了五言體、七言體和廣言詩體。原生態的演唱語言,保留了少量古語,大部分接近口語。歌詞中有大量的排比句,如《跋山涉水歌》中的“走走又走走”、“行行重行行”等,帶有音樂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好學好記二歌詞的這種形式美,往往給聆聽者美的享受。二是想象豐富,氣勢恢宏。苗族古歌中充滿了奇思妙想,帶來了一種特殊的藝術體驗。在《開天闢地歌》中,說天“像個大撮箕”,地“像張大日兩席”,又想象著用金子和銀子鑄造日月,結果一時興起,鑄造了十二個太陽、十二個月亮;造得太陽、月亮太多了,人們遭殃了,只得從天上射下十一個太陽、十一個月亮。這種奇妙的想象,極具藝術魅力。又如《鑄造日月》中說,苗族先民,九條山嶺當爐子,八條山谷當風箱,用來融化金銀,鑄造日月;他們捧岩石當鎚子,高山當砧子,打造太陽和月亮這種獨特的想象,一方面把苗族先民鑄造日月的場景表現得氣勢磅礴,另一方面給聽眾無限的遄想和美的體驗:再如《運金運銀》中捕繪修狃劈山開河的場面,說修狃頭上有一對角,他“一撬山崩垮,再撬地陷落。大水滾滾流,到處有江河’’,這種描繪,大有氣吞山河之勢。
苗族古歌的傳承,一般分為家族傳承、師徒傳承和自學三種方式。
家族傳承。在一些苗族聚居區,對唱古歌有嚴格的限制,沒有大的聚會,不讓演唱。要學習古歌,最好的辦法是家中有老人會唱古歌,向家中老人學習。因此,家族傳承成了苗族古歌傳承的重要方式。巫師、理老和寨老,都有可能向後代傳授苗族古歌。不過,家族傳授古歌,一般傳男不傳女,傳男也僅限於子孫範圍,極少有人傳給女婿、妹夫。
師徒傳承。一個苗族青年,要真想學習古歌,家族中又無歌師,只好拜師學藝。作為歌師,特別是身為巫師的歌師,如果有人再三請求拜師學藝,經他考核同意后,可以舉行隆重的收徒儀式,將其正式收為自己的徒弟,向其傳授苗族古歌。不過,男歌師,一般不會接收女弟子。
自學。苗族的節日很多,據不完全統計,將各地苗族的節日加起來,多達五百個以上。每到節日,苗族群眾必然聚會,聚會時,要唱古歌。頻繁的古歌演唱活動,對人們自學古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特別是-些聰慧的女子,常在這種場合偷學古歌。自學古歌有了一定的成績,就可以參加演唱。演唱效果好,自然受到聽眾追捧。一個自學古歌成才者,演唱古歌次數多了,演唱水平不斷提高,就會得到更多聽眾的認可,就會有人請他演唱,漸漸成長為名副其實的歌師。
慶典演唱傳統
在苗族的重要活動中,如“鼓社祭”、婚喪儀式、親友聚會、民間節日,都要演唱古歌。苗族認為,喪葬嫁娶、親友聚會、民間節日唱古歌,可以得到祖先的庇護,免除災禍,家庭和睦,子孫興旺.生活幸福。其甚至認為,在喪葬儀式上唱古歌,還能起到給亡靈指路的作用,讓亡靈回到當年祖先生活過的地方,落葉歸根。
苗族最隆重的古歌演唱活動,首推“鼓社祭”。所謂“鼓社祭”,是苗族定期的祭祖活動。這種祭祖活動,儀式非常複雜。每舉行一項儀式,都要請歌師演唱古歌。他們認為,祭祖不唱古歌,會遭到祖先的責罰;祭祖唱古歌,會得到祖先的保護,保佑莊稼豐收,百姓安康。苗族古歌,很大程度上是頌揚祖先偉業的歌。祭祖儀式上不唱古歌,就不稱其為祭祖活動了。
除了重大節日、喪葬嫁娶、親友聚會外,苗族地區還有大量的小規模的古歌演唱活動。長期以來,由於苗寨信息閉塞,文化活動貧乏,農閑季節,人們會自發地聚集在巫師、理老、寨老家中,聽他們演唱古歌。
苗族古歌從宇宙的誕生、人類和物種的起源唱起,一直唱到遠古的滔天洪水、民族遷徙,內容包括苗族古代的社會制度和日常生產生活等等。所以,演唱苗族古歌,一方面是娛樂活動,另一方面也是追憶本民族發展和創業的歷程,向大家傳授生活生產知識。演唱活動一旦開場,就難以收尾,經常要唱幾天幾夜。圍觀的聽眾,往往聽得很人迷,聽到高興處,一個個興高采烈,發出陣陣歡笑;聽到悲傷處,難免潸然淚下,發出聲聲嘆息。
演唱禁忌
苗族古歌的演唱,有不少禁忌。如《洪水滔天》,平時不能唱,要唱也只能在野外唱,不能在家裡唱。否則,是對祖先的不恭敬,會褻瀆祖先的神靈。《兄妹結婚》也不能隨便唱,更不能讓孩子唱。在苗族看來,兄妹結婚是迫不得已的行為,目的是為了拯救人類。兄妹結婚本身作為血緣婚姻,不值得宣揚。還有些古歌。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也不是誰都可以學習演唱的。有些祭祀活動中唱的古歌,只能由巫師演唱。
總之,在苗族村寨中,演唱古歌是比較神聖的。一部分古歌,只能在婚喪儀式、宗教場所等特定的場合演唱,不然就會犯忌。
苗族古歌有關書籍示意圖
在演唱實景中,苗族古歌通常包括歌骨、歌花、套句、插唱等部分。
“歌骨”是相對於“歌花”而言的概念,苗語稱為“hsongdhxak”。hsongd,意為骨;hxak,指歌。由此可知,“hsongdhxak”實際是歌的骨架、骨幹部分,所以稱為“歌骨”,古歌中以敘述具體事情為主要功能的部分就是歌骨。
“歌花”是相對於“歌骨”而言的概念,苗語一般稱為“bangxhxak”,也可稱為“hxakbangx”。bangx,意為花。前者直譯為歌花,後者直譯為花歌。之所以把古歌的這類“附屬品”稱為歌花或花歌,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因為唱古歌時,這是一種點綴如同一種裝飾品;二是因為它重在抒情,如花之香美誘人。
套句在苗族古歌的敘事過程中,既是每一首歌分成若干部分的標誌,也是把每一部分或者說兩組對唱者所唱的內容連接起來,提示對唱的另一方將輪至他們演唱的“信號”,有時套語與歌花是交織在一起的,它既有上下承接的功能,也有表示自謙和讚美對方的內容。
古歌演唱過程中,在一方唱歌花或套語時,另一方可以有簡短的“插唱”。其內容主要表示對對方答案的贊同或對提問的異議。
插唱與歌花、套語演唱不同之處在於:套語是在答了對方問題和提出己方的問題之後,歌花則在對方已提出問題,己方準備解答之前。而插唱卻是正在“一方唱歌花和套語時,”唱時音調較低,一般不高過對方,以示尊重。這是就演唱時段而言,若論內容,插唱與歌花基本無異。
《苗族古歌》在苗族社會歷史中重要的地位,是苗族口傳文學的典型代表,是苗族古代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除具有歷史學、民族學、哲學、人類學價值外,還具有教育、審美和娛樂學傑出價值。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具有歷史學、民族學、人類學、哲學、文學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一、研究遠古思想的形象化材料
很多苗族同胞認為,苗族古歌講的歷史,大都是真實的,是信史。這是不無道理的。苗族古歌嚴格來說,是神話和傳說,但它的確反映了古代苗族的社會生活。例如《開天闢地歌》中對苗族先民社會形態的描繪,對各種發明創造的描繪,有的地方儘管採用了誇張的表現手法,但讀來讓人感到真實可信,為人們了解遠古社會提供了豐富的形象化材料。再如姜央、雷公和水龍爭天下的內容,反映原始人學會使用火,利用火征服自然、控制自然,都帶有一定的歷史真實性。
苗族古歌真實地記載了苗族先民的世界觀。古歌認為,宇宙誕生於雲霧。古歌描繪了很多神,但認為是先有雲霧這個母體,才化生出天和地,接著才出現了眾神,正是這些最早的神,改造了世界。那麼,神又是從哪兒來的呢?古歌唱道:“雲來誑呀誑,霧來抱呀抱,科啼和樂啼,同時生下了。”“科啼誑呀誑,樂啼抱呀抱,天上和地下,又生出來了。”顯然,這些神都是雲霧進化中“生”出來的。古歌講了從最初的物質一雲霧的出現,到天地的形成;又從天地的形成,講到了萬物的產生,人類的出現。這說明,一方面,苗族先民承認神的存在,是有神論者;另一方面,苗族先民又認為,神是從物質世界中誕生的。這裡,清楚地表明了苗族先民的世界觀。可以認為,苗族古歌中,閃耀著樸素唯物主義的光輝。
在苗族古歌中,苗族先民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是不斷發展的。他們肯定了世界是物質的,肯定了世界上是有神的,接著又肯定了人能創造工具,使用工具,可以戰勝神。這種人定勝天的思想,也屬於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古歌中說,楓樹生了蝴蝶媽媽,蝴蝶媽媽是人類、獸類和神的共同母親,形象化地說明了人是從動物界分離出來的這一事實。作為一個民族的遠古歌謠,能如此描繪人類的起源,是很了不起的。這不單純是幼稚的猜想,而是包含了進化的哲學思想。苗族古歌為我們研究遠古社會人們的思想,提供了豐富的形象化材料。
二、苗族西遷歷史的藝術寫照
苗族古歌用大量的篇幅描寫了苗族先民的西遷運動。在苗族歷史上,西遷運動是影響了幾代乃至於幾十代人的重大事件。如何看待苗族的西遷,苗族西遷對中國古代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是史學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
《跋山涉水歌》集中了全部篇幅,對苗族西遷歷史作了生動的描繪。歌中唱道,苗人祖先從東方的“江西果”出發,從漢江到達洞庭湖一帶,然後順著資水、瀟水、湘江等河流而上,經融江、尋江流域,進入今天的黔東南:這些內容,對於研究苗族先民西遷歷史是很有價值的。古歌中提到的一些古地名,同今地名是可以對應的。苗族古歌給我們勾勒了一幅苗族先民西遷線路圖。
三、了解苗族社會習俗的窗口
苗族古歌中,記錄了大量的苗族社會習俗,從生養、婚嫁喪葬、命名、巫術、禁忌、飲食到生產習俗,幾乎無所不包。這些習俗,不僅對苗族的社會生活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而且影響到了比鄰民族的社會生活。通過苗族古歌,可以深入地了解苗族的社會習俗。
苗族古歌為研究苗族婚姻史提供了難得的資料。例如古歌中關於兄妹結婚的描寫,既講到了其有悖常情,又講到了其迫不得已,順理成章,自然天成。血緣婚姻是每個民族歷史上都經歷過的一種婚姻制度。從血緣婚制過渡到族外婚制,是人類的一大進步。苗族古歌關於血緣婚姻的反思,反映了苗族先民在婚姻觀念,上的進步,對研究苗族婚姻史是有意義的。
苗族古歌中關於議榔制度的描寫,對於認識部落聯盟時期的社會管理機制,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議榔制度是中國西南部分少數民族特有的地域性村寨組織的議事制度。這裡的“議榔”,“議”是議定的意思,“榔”是指公約或社會契約。議榔在苗族社會中具有法律作用,帶有很強的約束力。議榔前,大家推選出一至三名德高望重、處理事務能力強的老人當“榔頭”。按照苗族的習慣法,理老是當然的榔頭。然後,由榔頭率眾議榔。議榔活動中定下的規矩,本來屬於鄉規民約,可是,由於經過了“議榔”這種特定的形式,這些鄉規民約就有了神的旨意,具備了神秘力量,一個人如果違背了這些鄉規民約,就等於違背了神的旨意,要受到神的懲罰。議榔制度體現了人與神共同治理社會的特有模式。苗族古歌中,多處提到理老斷案的故事。從這些歌詞中,可以看到苗族議榔制度的形式和內容,從而進一步了解部落聯盟時期的社會管理機制。
四、苗族古歌的審美價值
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都是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作品。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作品,一定會對人的思想產生深刻影響。苗族古歌就是這樣的作品。它充分地展示了人類童年時代的美好品德和不甘屈服的英勇氣概。古歌從苗族先民開天闢地、運金運銀、打柱撐天、鑄造日月.....一直唱到長途跋涉、沿江西遷,生動地展示了一幅幅苗族先民認識自然、征服自然的壯麗畫卷,處處表現出苗族先民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和實現美好理想的獻身精神。這種精神,具有重要的審美價值。正是這種精神,給苗族提供了豐富的的精神食糧。
王安江,男,1935年11月出生。2007年6月,王安江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貴州省台江縣申報。項目名稱:苗族古歌。
劉永洪,男,1936年10月出生。2007年6月,劉永洪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貴州省台江縣申報。項目名稱:苗族古歌。
龍通珍,女,1936年4月出生。2007年6月,龍通珍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貴州省黃平縣申報。項目名稱:苗族古歌。
王明芝,女,1939年6月出生。2007年6月,王明芝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貴州省黃平縣申報。項目名稱:苗族古歌。
張定強,男,1931年1月出生。2009年5月26日,張定強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縣申報。項目名稱:苗族古歌。
田錦鋒,男。2018年5月8日,田錦鋒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貴州省台江縣申報。項目名稱:苗族古歌。
2001年,台江縣成立了苗族文化保護委員會暨申報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努力,台江縣已收集到的苗族古歌有近6萬行、約30萬字,編寫、出版了以介紹苗族古歌為主要內容的《苗人的靈魂——台江苗族文化空間》一書。
2017年3月,國家級非遺文化搶救隊走進黃平,對該縣國家級非遺項目《苗族古歌》開展搶救性工作,搶救團隊採用數字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與傳承人龍通珍及其家人、弟子、研究者做詳細溝通,系統的記錄代表性傳承人龍通珍掌握的苗族古歌及傳承古歌的日常作息生活環境,以及龍通珍在各種場合傳承古歌的畫面和詳細過程,記錄工作將持續到5月份,所拍攝的記錄資料剪輯成有效時長為5小時的成品,於2017年6月份上報國家文化部存檔,這對保護和傳承黃平縣民間文學《苗族古歌》等民族傳統文化,為後人如何傳承、研究、宣傳、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留下第一手寶貴資料。
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古籍辦組織編纂,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苗族古歌·融水卷》。全書嚴格遵循“民族性、科學性、規範性”的原則進行翻譯和整理,按照漢字記苗音、國際音標、拼音苗文、漢直譯和漢意譯的五對照體例進行編排,科學直觀,便於閱讀和研究。同時,每首古歌均作了題解,對古歌有關的民俗背景、藝術特點進行了詮釋,有助於擴展讀者對苗族古歌和苗族文化的理解。
由吳一文主編,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苗族古歌與苗族歷史文化研究》。全書立足苗族古歌原文、立足紮實田野調查、立足苗族文化生態。從苗族古歌所反映的苗族族源、族稱、遷徙,到社會形態、民族關係、支系關係;從哲學思想、原始宗教、婚姻家庭、人生禮俗,到農牧林業、手工業、天文曆法等無所不包。
2014年3月12日,台江縣台盤鄉棉花坪村舉行苗族歌會,對《苗族古歌》進行傳唱。
2014年8月中旬,由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策劃的《爭奇鬥豔——少數民族冠軍歌手爭霸賽》推出第二季,口口相傳的苗族古歌在節目中演出。
2017年9月4日,以千百年來苗族人民口耳相傳的苗族古歌為基礎而綉制的百米巨綉《苗族古歌》在鳳凰古城展出,吸引了大批市民和遊客前來參觀,一睹它的芳容。
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理事田兵主編的《苗族古歌》獲1979—1982年全國民間優秀文學作品一等獎。
2021年6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