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安第斯山

位於南美洲西岸的山脈

秘魯安第斯山(Andes,Cordillera delos)(奇楚亞語:Antis)是陸地上最長的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範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

山脈形成


安第斯山脈洲板塊南極洲板塊碰撞形褶皺,屬科迪勒拉山系是新生代褶皺帶,地殼活動至今仍在繼續,多火山地震,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重要組成部分。
脈堊紀末始造運,板塊運造洋板塊南洲板塊互碰撞擠壓,南洲板塊岩層擠壓彎曲,拱,形褶皺,構造既複雜。歷褶皺、抬升及斷裂、岩漿侵火形今脈。

地理位置


玻利維亞境內的漢科烏馬山海拔7010米,為西半球最高峰。地質上屬年輕的褶皺山系,形成於白堊紀末至第三紀阿爾卑斯運動。
按構造地形特徵,分為北、中、南3段。
①北段(南緯4°以北):山脈成條狀分支、隔以廣谷和低地,各條山脈多代表背斜構造,通過侵蝕,軸部出露花崗岩片麻岩等古結晶岩,兩翼則殘留著白堊紀、第三紀砂岩和石灰岩。
②中段(南緯4°~27°):寬度和高度顯著加大,東、西科迪勒拉山脈之間楔入寬闊的山原——玻利維亞高原。
③南段(南緯27°以南):高度和寬度逐漸減縮,東、西科迪勒拉合而為一。
由於縱橫斷層交錯,加以第四紀冰川和流水的侵蝕作用,山地顯示分割破碎的形態,普遍具有阿爾卑斯型地貌特徵。

山脈概況


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幾乎是喜瑪拉雅山脈三倍半,屬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主幹。南美洲西部山脈大多相互平行,並同海岸走向一致,縱貫南美大陸西部,大體上與太平洋岸平行,其北段支脈沿加勒比海岸伸入特立尼達島,南段伸至火地島。跨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等國,全長約8900千米。
一般寬約300千米,最寬處在阿里卡(Arica)至聖他克盧斯(SantaCruz)之間,寬約750公里,。整個山脈的平均海拔3,660米,有許多高峰終年積雪,海拔超過6000米,由一系列平行山脈和橫斷山體組成,間有高原和谷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超過6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漢科烏馬山海拔7,010米,為西半球的最高峰。地質上屬年青的褶皺山系。地形複雜。南段低狹單一,山體破碎,冰川發達,多冰川湖;中段高度最大,夾有寬廣的山間高原和深谷,是印加人文化的發祥地;北段山脈條狀分支,間有廣谷和低地。多火山,地震頻繁。
安第斯山最高峰是位在阿根廷內的阿空加瓜山Aconcagua),海拔696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火山,也是最高的死火山。此外安第斯山脈中的哥多伯西峰(Cotopaxi)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海拔5897米。南美洲諸重要河流的發源地。氣候和植被類型複雜多樣,富森林資源以及銅、錫、銀、金、鉑、理、鋅、鉍、釩、鎢、硝石等重要礦藏。山中多埡口,有橫貫大陸的鐵路通過。

自然資源


安第斯山區的主要礦藏有有色金屬、石油、硝石、硫磺等。有色金屬礦多與第三紀、第四紀火山活動和岩漿侵入有關,特別是以礦脈和岩脈形式侵入到上層的岩漿體,如安山岩閃長岩、玢岩等。最突出的是銅礦,礦區從秘魯南部至智利中部,為世界最大的斑岩型銅礦床的一部分,世界最大的地下銅礦採礦場就在此山脈中,在地底深達1200米,採礦坑道總長超過2000多公里。石油主要分佈在安第斯山北段的山間構造谷地或盆地中。

氣候植被


氣候和植被類型複雜多樣,垂直分帶明顯,隨緯度、高度和坡向而異。北段地處低緯,綜合反映熱帶濕潤的基本特徵。低地和低坡地帶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7℃以上,年降水量多超過2000毫米,熱帶山地常綠林所佔比重很大。由下向上,氣候和植被類型依次更替,直至高山冰雪帶,垂直帶圖譜完整。中段自北向南氣溫年較差增大,降水量減少,主要反映乾旱特徵。南段地處中、高緯,體現溫涼濕潤特徵。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最熱月平均氣溫低於10℃

地理狀況


雄偉壯觀的安第斯山脈是南美洲開發最早的地區,中段山區保留著古代印加帝國的許多文化遺跡。居民主要為印歐混血種,其次為印第安人克丘亞族和艾馬拉族。泛美公路沿縱向谷地和海岸溝通安第斯山區各國。
雄據七國的安第斯山脈長約9000公里,幾乎是喜瑪拉雅山脈三倍半,這裡山勢雄偉,絢麗多姿,是世界上最壯觀的自然景觀之一。安第斯山脈屬科迪勒拉山系,這個山系從北美一直延伸到南美,全長18000公里,是世界最長的山系。安第斯山脈有許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的高峰。南部山脈中的阿空加瓜山為安第斯山最高峰,海拔6959米,它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尤耶亞科火山海拔6723米,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南美洲多火山,它們主要分佈在安第斯山,這裡共有40多座活火山。安第斯山脈孕育了無比巨大的銅礦,這裡有世界最大的地下銅礦,深入地表以下1200米,龐大的地下坑道總長超過2000多公里,採礦的自動化程度極高,地下生活設施完善。

全球變暖影響


近日,20個英國環保組織在拉丁美洲召開大會討論全球變暖的影響,一份安第斯山脈冰川正在融解的報告令在場的科學家震驚。
報告指出,安第斯山脈的查卡塔亞冰山是玻利維亞數座城市的主要水源,然而它將在15年後徹底融化;安第斯山脈延續在秘魯境內的著名山峰胡阿斯卡魯,山上冰雪已經融化了1280公頃,冰山覆蓋率僅為30年前的40%;智利的奧希金斯冰山100年來“縮水”了15公里;阿根廷的烏帕薩拉冰山正以每年14米的速度消失。在哥倫比亞,冰山較之1850年消失了80%,而厄瓜多的主要冰山在20年間損失一。

生存危機


秘魯水資源管理機構主席卡爾門·菲力普說,“安第斯山脈冰雪的這種融化速度意味著災難的來臨。從短期看,我們在不久的將來會遭遇嚴重的洪災和泥石流,而從長遠看,我們將失去賴以生存的水資源。”
根據哥倫比亞環境部門1983年的報告,哥倫比亞的埃爾·科庫伊國家公園的5座冰山將在300年後消失,但在去年,該部門再次得出結論,他們的消失時間是25年。菲力普稱,“冰雪融化,人們開始在高原開墾土地採伐樹林,這種惡性循環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科學家們表示,安第斯山脈的積雪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變暖,它導致安第斯山脈的降雪降雨變得極不規律。自1970年來,安第斯山脈,尤其是山脈東部的降雨量不斷增大,已經引發數次大規模洪災。但在南美洲中部和智利南部,降雨量卻逐年減少。2005年,亞馬遜盆地還發生特大旱情。
在今後50年,南美洲四周海平面將持續上升,直接威脅到拉丁美洲的60個沿海大城市,這些城市將面臨颶風的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