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園鎮

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轄鎮

池園鎮,隸屬於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位於閩清縣西南部,距縣城29千米。轄1個居委會、19個行政村。芝溪流經鎮境,左右群山起伏。因盛產高嶺土,陶瓷業發達,被稱為“福建陶瓷第一鎮”

歷史沿革


1958年設池園公社,1984年改鎮。1997年,面積89.5平方千米,人口2.2萬。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池園鎮位於閩清縣西南部,東連坂東鎮、白中鎮,西界尤溪縣,南毗上蓮鄉,北鄰金沙鄉。是全縣三大古鎮之一。
池園鎮
池園鎮

行政區劃


位於縣境西南部,轄池園、潘亭、東洋、葉洋、麗山、麗星、九斗、頂坑、福斗、井后、隔兜、寶山、店前、寶新、東前、嶺頭、仁周、田地、池園、陳厝壠等2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鎮政府設在池園村。
池園鎮
池園鎮
名稱電話區號
池園0591
潘亭0591
東洋0591
葉洋0591
麗山0591
麗星0591
九斗0591
頂坑0591
福斗0591
井后0591
隔兜0591
寶山0591
店前0591
寶新0591
東前0591
嶺頭0591
仁周0591
田地0591
池園0591
陳厝壠0591

人口民族


2009年,全境面積101.7平方公里,轄19個村,1個居委會。截止至2009年,總人口2.8萬人,其中外來人口5000多人。

經濟


2006年全鎮農業生產值9452萬元,工業總產值8.9億元,財政收入2337.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38元。

農業

池園鎮
池園鎮
池園鎮共有耕地面積18410畝,山地面積11萬畝,其中有林地9萬多畝,建有雙芝林場1.5萬畝,水果種植面積5524畝,森林覆蓋面達85%。農產以稻穀為主。
1987年糧食產量8809噸,農業總產值753萬元。經濟作物有甘蔗、蕉芋等。產量分別為250噸、58噸。茶葉產量44噸,水果產量190噸。鎮內山地面積97637畝,其中有林地75933畝,以馬尾松、杉樹為主,還有雜木林和毛竹,木材年採伐量1440立方米,竹6000根。還有畜禽和淡水養殖。

工業

工業方面:池園屬閩清縣老工業重鎮素有瓷都之稱,早在清乾隆之年(1736年),在麗山一帶就建窯生產瓷器,到民國時期已開始生產粗低壓電瓷,經過幾十年發展壯大,2008年7月前池園鎮擁有電瓷企業222家,從業人員達1.2萬人,產品有高低壓電瓷熔斷器、閘刀開關、絕緣子、燈頭、高頻瓷五大系列1000多個品種,銷售全國各地並出口五大洲四大洋,瓷件約佔全國市場70%,國際市場30%,電瓷企業產值達7億元。擁有建陶企業4家,主要生產200×300mm的牆內磚,擁有大小電站16座,裝機容量5780千瓦,年發電量2075萬度。鎮內瓷土蘊藏量豐富,僅福斗、潘亭洋、觀音隔等9個礦區儲量就達600萬噸,佔全縣儲量的35%。
早在清乾隆元年(1736),池園鎮麗山村就建窯生產,歷200多年而不衰。建國后引進先進生產技術,以現代工藝進行生產,瓷業更有長足進步。1987年,池園鎮瓷廠計82家,工人3000多,僅縣第二瓷廠、鎮瓷廠、村辦聯合瓷廠等3家年產值就達1600萬元,產品遠銷東南亞、中東、歐美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除縣屬第二瓷廠和縣二輕系統所屬的碗瓷廠、木器二廠、模具廠等外,池園鎮有鎮辦以下(集體、聯合體、個體、合資)企業198家,年工業總產值2032萬元。第三產業方面:池園又是閩清縣西南部人流、物流、資金流的聚集地。商業網點星羅棋布,池園鎮有大型超市2家,批發零售業260家。

社會


基礎設施
池園鎮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已實現村村通水泥路、通電、通水、通有線電視,90%以上農民住上混凝土結構房屋,人均住房面積31.5平方,電話機戶普及率達89%,移動電話平均每百人達20多部,池園鎮人均存款5000元以上。彩電、電冰箱等中高檔家用電器已進入普通家庭,池園鎮擁有小轎車300多輛。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強,池園鎮村級黨組織班子中經濟能人,致富能手佔80%。面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宏偉藍圖,池園鎮黨委、政府積極呼應,主動融入、加壓奮進,將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緊扣“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全力打造電瓷第一鎮,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步伐。
池園鎮重視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公益事業的發展,積極籌辦農民公園、籃球場、健身場、文化站等設施。夜間,農民在祠堂的場地上跳起了的優美的健身舞;每逢春節、元宵、端午等傳統節日,村裡響起了歡快的民間樂隊鼓樂聲;每年七一、十一、元旦或舉辦猜謎會,或舉行象棋、拔河比賽等各種文體活動,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積極倡導文明鄉風,每年都開展評選“平安家庭”、“五好家庭”、“文明戶”、“好媳婦”等活動,形成了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村民的文明意識、集體意識明顯增強,出現了令人可喜的“五多五少”現象:即學用科學的人多了,迷信活動的少了;真抓實幹的人多了,打牌搞“六合彩”的人少了;勤儉辦事的人多了,吃喝浪費的人少了;做好人好事的人多了,違法亂紀的人少了;講文明倡導新風的人多了,醜陋現象的人少了。該村社會安定穩定,10年都沒有出現刑事案件,呈現出一派文明、和諧的社會景象。

教育

鎮內有縣級重點學校閩清三中和私立星華中學。2009年,有小學10所,幼兒園12所,託兒所5所。

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池園鎮
池園鎮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閩清縣池園鎮的陶瓷製作工藝榜上有名。這是迄今為止閩清縣唯一榮登“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座的民間傳統手工技藝。據了解,池園鎮傳統手工制瓷工藝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對進一步促進池園鎮陶瓷工藝的保護和傳承,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國務院將於2008年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只有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才具有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資格。據悉,2008年以來閩清縣陶瓷生產碩果累累,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其中出口東南亞、中東、非洲和歐美國家的陶瓷磚質量“更上層樓”,檢驗合格率從去年的73%提高到96%。

政治


黨政建設

池園鎮
池園鎮
從2005年到現在池園鎮黨建帶動項目發展的情況,通過實踐和發展,確立了當前以“油茶綜合發展”為核心的立體模式的“池園鎮黨建帶動項目”。2004年來,池園鎮黨支部為推進村經濟建設中起了促進、推進、引導、帶動的作用,黨員、建黨積極分子、村民在黨建帶動項目中得到了實際的經濟收益。具體有以下五個特點:一、強核心,循序漸進求發展。
為了做好黨建帶動項目,村支部從項目選擇、試點、培訓、推廣、普及整個過程中,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廣泛發動黨員、群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入開展“如何發展池園鎮經濟,增加收入”的大討論。廣大黨員村民積極建言獻策,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促進了全鎮思想的統一,增強了發展意識。在此基礎上,認真開展了以下幾個工作:
1、以理論為依據,用實踐來說話。
通過各個渠道了解到了特禽珍獸適合池園鎮養殖后,黨支部認真做好有關土地、氣候等論證,在省市專家的指導下,引進了以“珍珠雞”為代表的特禽養殖,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雖受國際性的“禽性感”消費恐慌,該項目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總結經驗的同時,支部繼續帶領群眾走出去學習、請進專家到村指導方式,於2006年提出了“綜合農業發展”思路。
2、村內出台專項幫扶帶動的政策來促生產。
在充分實踐的基礎上,把“綜合農業發展”思路作為池園鎮黨建帶動的依據,組織村民,召開座談會,村民民主論證會,村民代表大會通過《關於池園鎮黨建項目發展支持辦法》。
3、提升黨建帶動項目的檔次,定位經濟發展方向。
在黨支部的鼓勵和支持下,黨員鄭東釵、村民鄭世鑚等15戶種植了100畝的法國黑李,建黨積極分子鄭世校、黨員鄭發津等通過發展養殖方式,成功地試驗了5000多羽的珍珠雞、100多頭山羊在我村的規模養殖。村兩委組織黨員群眾先後6次到外參觀學習,有50多人次參加。通過具體的實踐,找到適合池園鎮經濟發展項目。
二、抓示範,黨員群眾齊發展。
1、培養和扶持敢先發展的群眾。
2、組織群眾走出去進而引回來。
三、擴渠道,多方解決建設資金。
1、為了建設信用村,解決村民的信用貸款難題。
2、實施“投工投勞小額貸款”辦法解決投工投勞中的矛盾。
3、幫扶工作跟上,促進困難群眾的投工投勞積極性。
4、發揮幫扶單位的優勢,為農村建設提供科文化信息和技術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