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口
豁口
豁口,漢語詞語,拼音huō kǒu。
◎ 豁口 huō kǒu
[opening;break;breach] 缺口
穿過籬笆的豁口
也泛指口子,傷口等刀傷或傷疤。
◎ 豁口 huòkǒu
豁口
(2) [break]∶裂縫;開口
滿恆先
明正統、景泰年間,于謙“悉閉諸門”,“以城為營”,親率大軍,鏖戰德勝門城下,成功地保衛了北京城,挽大明於危局。遙想當年,城牆馬道該是多麼的緊張、繁忙。庚子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洋炮一轟,高高的前門樓子就被炸得只剩基座。城牆保護不了皇上,就成了擺設。1901年,外國人為修鐵路愣在城牆上扒豁口。迴鑾的慈禧老佛爺大氣兒也沒敢出。大規模在城牆上扒豁口,是在1950年以後。因為正對城內交通要道,所以,在馬道上扒豁口就成為改善城內外交通的必然。在1954年的“北京街道地位速見圖”上,內外城牆上已被標註出十餘處豁口,其中許多就選在城牆馬道的位置。到了1958年,永定門東、西側和左安門的西、北側等外城城牆已經部分消失,內城城牆的豁口也在增加,殘存的城牆已是千瘡百孔。“文革”前夕,地鐵開工,北京老城的城牆徹底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當年,北京有許多叫“豁口”的地名。這些豁口除祁家豁子(元大都廢棄的北城牆豁口)以外,都與明城牆有關。北城有新街口豁口、舊鼓樓大街豁口,東城有雍和宮大街豁口、北小街豁口,南城有白紙坊豁口……馬道變豁口,城牆變通途,時代使然。
1.割破嘴。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二折:“孫臏,你好模好樣的做這等勾當!你也須自知罪過,還說甚麼。你說一句鋼刀豁口,覰一覰金瓜碎首。”
2.缺口。
管樺《三日拘留》:“我望著他掉了門牙的豁口叫道:‘牙都笑掉啦,還笑呢!’”
郭澄清《大刀記》第十九章:“它那高高的圍牆,被炸開了一個很大的豁口。那個豁口足有兩丈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