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女媧茶
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特產
平利女媧茶,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平利縣產茶歷史悠久,主產區在雲霧鐐繞的女媧山,茶葉富含硒元素,並保持自然純真的品質。平利女媧茶外形勻齊,色澤翠綠,湯色清亮,香氣高長,滋味醇厚,耐沖泡,葉底勻整嫩綠明亮。
2010年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平利女媧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平利女媧茶](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6/m8600596f145c69b817442ef3a237ea69.jpg)
平利女媧茶
項目 | 特級(女媧銀峰) | 一級(女媧雲霧) | 二級(女媧毛尖) |
外形 | 扁平似劍 | 扁平似燕尾 | 條索緊細微曲 |
湯色 | 嫩綠明亮 | 黃綠明亮 | 黃綠明亮 |
香氣 | 香氣高長 | 清香持久 | 清香持久 |
滋味 | 鮮爽 | 醇厚 | 醇厚 |
葉底 | 嫩綠明亮 | 嫩綠成朵 | 嫩綠完整 |
內含物豐富,富含硒、鋅元素,其中硒含量達到0.52—3.52ppm,女媧茶含硒量是全國比較高的茶葉。
平利縣為山地地貌,呈南高北低,東高西低的三級梯形之勢。土壤垂直地帶性分佈著水稻土、潮土、淤土、紫色土、褐土、黃棕土、棕土七種類型。土壤pH值4.5—6.8之間,土壤孔隙度50—55%。肥力中等,平均有機質含量1.5%,全氮70毫克/千克,速效磷30毫克/千克,速效鉀120毫克/千克。
平利縣境內屬長江流域,漢江支流。河網密度為1.2千米/平方千米,水資源極為豐富。全縣有霸河、吉河、嵐河、黃洋河等4條漢江一級支流,有水庫6座。河流長共計245.09千米,流域面積共計2577平方千米,境內總徑流量20億立方米,總畜水量600萬立方米。水質良好、礦化度小於1克/升的重碳酸鹽淡水,pH值5.7—8.5,是理想的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適合平利女媧茶生長。
![平利女媧茶](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9/m79b3ffc7015913e98fa4d78951d83315.jpg)
平利女媧茶
女媧,上古傳說中的華人聖母,平利女媧文化有大量可資鑒考的文獻和史料。平利與女媧傳說有關的人文地理現象,最早見晉代成書的《華陽國志》,漢唐至五代已經有比較明確的記載。《路史》稱“女媧治於中皇之山”亦即此女媧山。
平利是中國古老的茶葉產地,早在唐代,先民們就開始在這片土地上種茶,明、清時已成為聞名遐邇的茶葉產區。傳說清乾隆年間,布政司有個叫李良田的員外郎,是平利縣女媧山三里埡人,其母賢良有嘉,感動乾隆,恩賜“母儀一方”的御匾,李母為報謝皇恩,托官差將自己親手採制的“毛尖”茶敬奉乾隆。遍飲全國名茶名水的乾隆品嘗后讚不絕口,稱之為茶中上品,此後,平利歲歲貢茶,女媧茶聲名鵲起,被冠以“貢茶”而馳名於世。
改革開放后,平利茶業不斷發展壯大,產業化經營格局初步形成,龍頭企業級次分明,基本形成了公司+加工廠+農戶+基地的產業化經營格局;制定並通過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頒布了陝西省《女媧有機茶標準綜合體》。
![平利女媧茶](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0/mf0881221f2ede10a369453fea229d769.jpg)
平利女媧茶
2010年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平利女媧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平利女媧茶生產地位於陝西東南部,東經109°00′—109°33′,北緯31°37′—32°39′。海拔高度300—2717.2米,東至長安鎮張店村,南至八仙鎮鴉河村,西至大貴鎮百家灣村,北至興隆鎮蒙溪街村。涉及11個鄉鎮50個村。
![平利女媧茶](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c/mec3ac607090734cae4041ba07508c3b3.jpg)
平利女媧茶
(2)品種選擇:選用一年生龍井43號和福鼎大白茶兩個國家級良種作為主導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平利女媧茶生產過程嚴格執行《女媧有機茶標準綜合體》(DB61/369—2005)相關要求。
① 鮮葉分級標準
級別 | 芽葉標準組成 |
特級(女媧銀峰) | 單芽佔90%以上(長度1.5—2.0厘米) |
一級(女媧雲霧) | 一芽一葉初展佔90%以上(芽長於葉) |
二級(女媧毛尖) | 一芽一葉初展佔80%以上,一芽一葉開展佔15% |
② 製作工藝流程
女媧銀峰茶製作工藝流程:殺青→做形→提毫→烘足干。
女媧雲霧茶製作工藝流程:殺青→做形→輝鍋→烘足干。
女媧毛尖茶製作工藝流程:殺青→揉捻→提毫→烘足干。
(4)生產記錄要求:平利女媧茶的生產全過程、要建立田間生產記錄檔案,全面記載並妥善保存,以備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