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其敏

吳其敏

吳其敏,筆名眉庵、翁繼耘、梁柏青、向宸等,是著名作家,在香港文壇,他是資深的文學前輩。1909年10月吳其敏出生於廣東澄海,16歲考取澄海縣立中學,早年受教於著名學者杜國庠柯柏年等。吳其敏中學時代便在汕頭參加了新文學團體彩虹社的活動,參與編輯、出版《彩虹》半月刊和《彩虹》叢書。大革命失敗后,吳其敏在汕頭當過中、小學教員,後由汕頭到上海,任中學教師。

作品


1925年吳其敏開始寫作,先後出版中篇小說《永傷》,散集《闌夜》,詩集《沉思集》、《綺夢的碑文》和《繾綣集》等,期間曾在家鄉小學和汕頭海濱中學任教。

影片


1937年吳其敏舉家移居香港,從此開始了他在香港半個多世紀的文學生涯。1939年吳其敏進香港《星極》任港聞編輯,兼編《第八藝術》副刊。抗戰以後吳其敏主要為報刊撰寫影評及專業電影編劇,曾為《粵片集評》撰稿人,並創作電影文學劇本,是邵氏編劇小組成員,1949年參加香港華南電影工作者協會,連任兩屆理事,1949年至1955年先後在香港龍馬、鳳凰、長城等電影公司工作,編寫電影劇本並拍成電影粵語片的有《郎晚歸》《血海烽》《千金小姐丫環賣》《綠窗紅淚》《七姐會牛郎》《寸金尺土》《太太萬歲》《魂斷藍橋》《紅白牡丹花》《西施》,國語片有《有求不應》《湖山盟》《凄涼姐妹花》《海外奇緣》及《籬邊菊》等共20多部。
20世紀50年代中葉,美帝國主義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國際上掀起反共反華浪潮。在“美元文化”的支持下,香港文壇“反共文學”甚囂塵上,而香港的愛國進步文化卻連一份文藝性刊物也沒有。就在香港文藝界兩軍對壘的情況下,吳其敏投身於愛國進步文學的編輯工作中。1956年1月他創辦新地出版社,主編《鄉土》半月刊;1960年又創辦嚶鳴出版社,主編《新語》半月刊。《鄉土》報道祖國、故鄉的建設成就和喜人變化,倡導文藝紮根於生活的土壤,為香港的現實主義文學開拓園地。而這,正是吳其敏所眷戀的文化鄉土。《新語》則是文藝色彩更強烈的綜合性刊物,面向青年作者和讀者,在香港及東南亞都很受歡迎。晚年曾主編《海洋文藝》,培育了一批作者。

聯繫作家


吳其敏編輯出版《鄉土》和《新語》7年間,聯繫了一大批著名作家,如曹聚仁葉靈鳳、侶倫、黃蒙田、夏果、夏炎冰、阮朗、高旅、羅孚、夏易等,發現和培養了一大批青年作者。為了給這些作家提供更多發表作品和交流創作的機會,以推動香港文學活動,吳其敏聯絡葉靈鳳、夏果等開展編輯與作家合集活動,編輯出版了《五十人集》、《五十又集》,主編了短篇小說集《市聲 ·淚影 ·微笑》和散文集《海歌 ·夜語 ·情思》等8種作品合集。他為這兩本文集寫了序言,指出兩文集把香港當年的社會所產生的血淚故事變為文學作品,保存了這一時期香港作家的部分創作業績,成為當時香港文壇一盛事。
吳其敏的文學觀點影響了這些青年作家。他們的創作與成長是與吳其敏的鼓勵和幫助分不開的。他們遵循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成長起來,成為香港文學的中堅作家,也構成香港文學史上值得記錄的歷史,其中如舒巷城、金依、海辛、張君默、侶倫、吳羊璧、林真、王方、譚秀牧……等等都是從艱辛的道路上跋涉過來的。

曾任


1963年吳其敏任香港中國通訊社副總編輯,1971年改任中華書局海外辦事處副總編輯。他在逆境中為恢復香港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而不畏風險,毅然承擔創辦並主編《海洋文藝》月刊達8年之久,編印“海洋文藝”叢書多種,將中國“五四”以來新文學的作家、作品及古典文學都納入其中加以弘揚,對香港本地的作家作品不遺餘力地加以扶持,繁榮香港文學創作,特別是在青年文學作者的創作方面取得顯著業績。《海洋文藝》是香港文壇貫穿整個70年代的最重要文學刊物。它始終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路線,堅持立足香港、聯繫內地、面向海外的辦刊方針。這是吳其敏從事文學編輯工作以來一貫主張和實行的。它正符合香港文壇在中國和世界華文文學中的特殊地位與作用。
吳其敏在半個多世紀的文學編輯生涯中筆耕不輟。他的文學創作除了小說和電影劇本,散文隨筆的數量也極大,散見於香港各報刊。他的散文有遊記、生活隨筆、抒情小品,而寫得最多又最見功力的首推文史札記,已結集的還有散文集《闌夜》《山城小集》(散文小說合集)《拾繳集》《書邊掇拾》《拾芥集》《望舞軒讀書隨筆》《閑墨集》《望翠軒雜文》《文史小札》《文史札記》《新錄集》(與人合作),小說《最後的機緣》《謎樣的女性》《仲春時節》,報告文學集《走馬十二城》,散論《屈原與杜甫》《中國歷代抒情新詩選析》等,還有相當多的影評。吳其敏有著深厚的國學根底,博覽群書,治學嚴謹,在論文論史中寄情寓意,借古論今;或者從現實生活中觸發思緒,進而旁徵博引,由今而論義,就在貫通古今之中表達獨到的見解,抒發自己的胸襟情愫。1979年吳其敏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是香港較早加入中國作協的著名作家之一。

退休后


吳其敏退休之後任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顧問。上世紀80年代起他在大公報撰寫專欄《坐井集》,以隨筆的形式,或品賞古今書人書事,或披露一已讀者心得,有時也留下往事回憶,偶爾還對時弊有一番針砭。在香港文化綠洲上,吳其敏勤奮耕耘,直至80餘歲高齡才輟筆。1987年10月,吳其敏與其他30位文壇中人發起籌備成立香港作家聯誼會,擔任理事。

逝世


1999年2月,吳其敏在香港逝世。翌年初,由其哲嗣吳羊璧、黃子玲夫婦將其歷年著述精選編成《吳其敏文集》(文學編)和《吳其敏文集》(電影戲劇編)出版。“文學編”包括小說、散文、新詩、早期雜著和文史小品等。“電影戲劇編”包括電影劇本、影評、影事今昔和影人傳記等。文集的“出版說明”稱:吳其敏“自青少年時期起寫了不少舊詩詞、古文辭”,待有機會再輯為專集;而“文學編”中屬文史小品部分的100多篇是從5000多篇存稿挑選的,約為全部的四分之一。可見,全集的彙集編纂仍有待努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