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沙亭村的結果 展開

沙亭村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化龍鎮轄村

沙亭村,又名沙路(含沙基),該村背山臨海,為珠江口要衝。2000年全村人口2465人,共657戶,種養面積3608畝,其中水稻400畝,常年蔬菜200畝,香蕉2468畝,木本水果40畝,綠化苗木43畝,鮮切花7畝,黑蔗10畝,魚塘450畝。2000年工業總產值為2140萬元,農業總產值為2058萬元,村集體純收入134.4萬元,全村勞平9217元,人平收入5530元;村文明戶500戶,村文明標兵戶38戶,區文明標兵戶1戶。

地理環境


1997、1998年被番禺市評為計劃生育合格村,99年度被廣州市評為計劃生育先進村,1999年全村人口出生率16.53%,合格率100%,多孩率無,補救率100%。1997年被番禺市評為安全文明村,綜合管理先進集體。1999年全村參加合作醫療人數達90%以上,64歲以上老人免費參加合作醫療費。火化率達90%,1999年刑事發案率為零。1999年村被番禺市人民政府評為電話村。

政治


番禺區化龍鎮沙亭村2014年黨(總)支部班子成員情況及分工
序號姓名職務性別分工
1屈志明書記負責黨支部全面工作
2屈勁江副書記協助書記做好黨支部工作
3蘇炳華委員負責宣傳工作
4鄭燕梅委員負責紀檢工作
5李少強委員

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番禺區化龍鎮的沙亭村一帶,有一種龍頭沒有鬍鬚的“母龍舟”,當地人不叫龍船,而稱為“龍船乸”(“乸”就是雌性、“母”的意思)。有趣的是,這種龍船乸的鼓點都與其他的龍船不同,雖然沒有那麼花哨,但“一鼓一點”絕對實戰。在廣州著名的“新造景”龍舟賽上,沙亭龍船乸一舉奪得了“第一旗”的美譽。沙亭龍船乸也因此成功入選首批番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了3條龍船乸的龍頭和龍尾,其中標號“一號”的龍頭據稱已有近300年的歷史。記者看到,與人們常見的龍船頭相比,這種龍船乸的龍頭尺寸稍顯小一點,金面青鼻,頭上只有一個獨角,龍船尾彎曲度也相對較小。最明顯的一點是,其他的地方龍船頭頜下均有一撮紅色、白色或黑色的鬍鬚不同,這裡的龍頭是不長鬍須的!據曾任番禺區文聯副主席、對番禺民間文藝非常熟悉的村裡人屈九介紹,這就是沙亭龍船乸得名的由來所在——男的長鬍須,稱為龍船;女的不長鬍須,就叫龍船乸!

近現代史記

沙亭村
沙亭村
據《屈大均年譜》記載,沙亭龍船乸的這種獨特扒槳技法,乃是融合了古代騎兵作戰的兵法,而這種方法還是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屈大均的夫人華姜親自傳授的。華姜的父親王壯猷是陝西榆林人,世代在邊塞統兵為將。清兵入關明朝滅亡后,他曾經在園林驛舉兵抗清,兵敗自殺。華姜後來嫁給在明朝滅亡后一直遊歷各地、暗中從事抗清鬥爭的著名詩人屈大均為妻。婚後,屈大均帶著妻子從陝西返回番禺沙亭老家。在途中,善於騎馬射箭的華姜見到南方人出行多要靠船,忽然想到,如果能在扒槳方法中參用騎馬射箭的技巧,不知是否能夠加快船隻的航速。於是,隨丈夫回到沙亭老家之後,華姜就把自己的想法跟鄉里人說了。鄉里人按照她傳授的方法試了一下,航速果然比原先快了許多。從此,沙亭人屢屢在龍舟賽上奪得錦標。

經濟


沙亭村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化龍鎮北部,距鎮中心約3公里,北面緊臨珠江,面積約6.77平方公里。規劃中的南大幹線東西向橫穿沙亭村,石化大道則在村中部南北向貫穿,但現狀交通系統不完善。沙亭村由12個生產隊組成,常住人口2640人,外來人口約800人。村內環境舒適、鄉風淳樸、是典型水鄉村落。
本村現以農業為主,是花卉生產專業村,花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村投入資金改善民生建設,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觀。廣州國際商貿城緊鄰我村,地理優勢突出,將來商貿城的開發建設為我村帶來無限商機。我村會積極利用優勢發展物流、商務等第三產業,加快經濟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