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鐵路文化宮

1903年開建於哈爾濱的建築

哈爾濱鐵路文化宮,1896年6月3日,沙俄清朝簽訂了《中俄密約》,在黑龍江、吉林興建中東鐵路。1898年沙俄決定將原設於海參崴的鐵路工程局遷到哈爾濱。

歷史發展


正門
正門
圖書館
圖書館
1903年便在大直街上興建中東鐵路管理局和中東鐵路俱樂部,這就是現在的哈爾濱鐵路文化宮。在它開工后不久便爆發了日俄戰爭,1911年哈鐵文化宮才交付使用。當時總面積約合3020平方米。這個二層樓、並有地下室的建築,當年的設計者們是按照莫斯科大劇院的風格建造起來的。走進哈鐵文化宮,用氣派與堂皇來形容它是再恰當不過的,廳內各種浮雕構思精美,花紋圖案古樸典雅,天棚懸掛著大小七個歐式古典風格的吊燈,顯露出它嬌艷華美的姿態。大廳里精心保存的列寧油畫像和塑像也已成為不可多得的文物。
據了解,除有劇場、舞廳、桌球廳和餐飲設施外,在文化宮的後院有木製的涼亭和一個半球形的露天劇場,綠化帶和休閑長椅一直綿延到現省文聯(當時是中東鐵路中央圖書館)大院外。據哈鐵圖書館原華館長介紹:“木製的半球劇場,被鐵路職工親切地稱為“半拉瓢”,是合理運用聲學原理精心建造的,台上唱歌、講演根本不用麥克風。二十世紀在五十年代,鐵路職工和家屬還能享受到半球劇場提供的美好的服務。人們常在茶餘飯後,三五成群來這裡消暑乘涼,享受著音樂帶給人的心靈撫慰,實在令人心曠神怡。可惜在文革期間半球劇場被毀,綠化帶和休閑區亦被佔用做了體育場。
原文化宮辦公室主任王質斌也還向記者介紹說,哈鐵文化宮在漫長的一個世紀,經歷了中東鐵路、偽滿鐵路、人民鐵路三個歷史時期,幾經變革,飽經風霜,有了新的歷史發展。過去的花園,現在已經變成了滑冰場、網球場、籃球場。1982年,在原文化宮劇場的基礎上闢建了6000多平方米的新劇場。原有的老劇場已改為舞廳。
當初哈鐵文化宮是電影和娛樂為一體的活動場所,也是中東鐵路高級官員們的娛樂集聚地。1936年有世界歌王之稱的夏里亞賓,曾經在此演出而轟動一時。中東鐵路公司督辦霍爾瓦特的夫人,還曾以特殊的身份在這裡開辦了“華俄棲流所”,一時間這裡成為流放人們的“聖堂”。1945年8月日本投降,這裡由蘇聯紅軍接管,被稱作蘇聯“紅軍之家”,到這兒來活動的,也只是限制在校官以上,一般軍官是進不來的,所以大家都說,那時的哈鐵俱樂部是少數上層人物消遣遊樂的場所。解放后,哈鐵文化宮成了鐵路工人的文化樂園。在中長鐵路時期,鐵路文化宮尤為重視職工和家屬兒童的文化生活。那時這裡有中國、蘇聯兩個文工團,一個樂隊,經常免費為職工和家屬進行演出活動。1950年7月在中央文化館舉行中長鐵路首次職工文藝檢閱大會,以後每年在這裡舉行一次。
現今,哈鐵文化宮仍然是哈爾濱鐵路局職工們文化、娛樂的場所,經常為職工和家屬廣泛開展各種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動。如組織演電影、看錄象、詩歌朗誦會、棋類比賽、各種聯歡等活動。並有老工人活動室、青少年活動室。還組織了業餘京劇團、話劇團、兒童劇團和專業文工團。
不僅是有名的文娛場所,哈鐵文化宮還是重要的大型會議場所,1952年12月31日,中蘇共管的中長鐵路全部移交我國。移交典禮就在哈鐵文化宮舉行。周恩來總理、鐵道部部長藤代遠還參加了移交典禮。

未來定位


哈爾濱鐵路局將在哈爾濱鐵路文化宮擬建哈鐵博物館,目前已選出“毛澤東號”機車、“朱德號”機車等十件物品作為備選的鎮館之寶。這是記者今天從哈爾濱鐵路博物館籌建辦了解到的。
哈爾濱與鐵路淵源頗深,自1896年至今,哈爾濱鐵路已經走過一百多年的歷程,先後經歷中東鐵路、民國鐵路、偽滿鐵路和人民鐵路四個歷史時期,在中國鐵路歷史發展中有著重要位置,堪稱中國鐵路發展的一部厚重史書,歷史上有“鐵半城”之稱。
目前,哈爾濱鐵路局決定擬建哈爾濱鐵路博物館,由哈爾濱鐵路文化宮老劇場(原中東鐵路俱樂部)改建。哈爾濱鐵路博物館總建築(設計)規模約5000平方米,按區域可分為博物館室內一層、二層、地下室和室外“火車頭”文化廣場四個區域;按布展內容可分為主展廳、副展廳、特色展廳、多功能文化活動展廳、“火車頭”文化廣場和圖書史料館六大版塊。

公交信息


104路,107路,10路,110路,119路,11路,64路,81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