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國同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係

孤立國同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係

《孤立國同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係》,簡稱《孤立國》。副題為《關於穀物價格、土地肥力和徵稅對農業影響的研究》,現被視為經濟地理學和農業地理學的開篇之作。

簡介


《孤立國同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係》
簡稱《孤立國》。
副題為《關於穀物價格、土地肥力和徵稅對農業影響的研究》
德國經濟學家約翰·海因里希·馮·杜能著於1826年(出版年)。
1842年再版時定為第一卷。
1850年又發表了《孤立國》第二卷,副題為《論合乎自然的工資及其與利率和地租的關係》。
現被視為經濟地理學和農業地理學的開篇之作。
杜能去世后,遺稿由德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海爾曼·舒馬赫 等整理和加工,其中有關自然工資及共同利率和地租的關係的內容作為《孤立國》第二卷第二章,有關地租決定原理和其他問題的內容作為《孤立國》第三卷,於1863年在羅斯托克出版。

一、概況


約翰·海因里希馮·杜能於1783年6月24日生於德國,早年喪父。繼父是一位數學愛好者,杜能在這方面深受影響。在1803年,他結識了當時德國著名的農業理論家特爾,特爾對他所研究的整個農業方向產生過決定性的影響。後來他親自經營莊園,這為他以後寫作《孤立國》一書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1826 年,他的《孤立國》出版,此後他逐漸聞名於德國。1850年,《孤立國》第二卷問世。而在1850年9月22日,杜能因腦溢血死於特洛。他的墓碑上刻著他用以表示自然工資的數學公式:√ap。(根下ap,他認為自然工資就是工人的需要及其勞動產品之間的中項比例數。)因為杜能最重視他的工資理論,生前就要人在他死後這麼做。
杜能的理論體系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一般經濟理論,另一部分是農業和農業經濟理論。就思想來源來說,杜能的一般經濟理論較多受亞當·斯密的影響,而農業和農業經濟理論則受到特爾的很大影響。杜能在其《孤立國》里說:“在國民經濟學方面亞當·斯密是我的師表,在科學的農業方面則是特爾先生。”(第 325頁),但是他並不滿足於斯密和特爾的理論。他說:“在我看來,這兩位偉大人物的學說有未完善的地方,這些地方難以滿足我探求真理的需要,因而迫我自行研究。”(第325頁)。杜能對斯密和特爾深表尊敬,同時又對他們持批判態度。

二、第一人


在《孤立國》中,杜能的經濟研究方法不同於以羅雪爾為首的德國歷史學派。歷史學派否認客觀經濟規律的存在,否認經濟研究中科學抽象法的作用,宣揚所謂的“歷史的方法”,企圖用經濟現象和零碎的歷史事實的簡單羅列和描述來取代理論分析。在當時的德國經濟學家中,杜能反對歷史學派的方法,獨樹一幟地堅持用科學的抽象法研究經濟。儘管他在具體應用此方法時有不當地方,但他畢竟比其他經濟學家更進一步。
杜能在當時用抽象法研究經濟是值得我們敬仰的,而他把數學方法引入經濟研究領域則開創了經濟學研究的新道路,這點更值得我們敬佩。杜能在自己的著作中試圖把實驗科學的觀察方法、經營農業的會計核算和高等數學結合起來。杜能認為數學方法有助於準確地認識規律性的東西,如果反對在經濟學中應用數學就很難改變這門學科的落後狀態。他說:“在非數學不能求得真理的地方,使用數學是允許的。如果人們在其他知識門類象農業和國民經濟一樣厭惡數學的傾向,那麼我們現在仍處於對天文規律完全無知的境地。”(第459頁)。杜能是第一個把微分學應用於經濟研究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他在不少場合,特別是考察生產費用和運輸費用的變化同經濟效益之間的關係時,運用了微分學。
杜能運用數學方法進行經濟研究,引起了國外學者的讚揚或批評,他們都是從不同的立場出發進行評論的。但應該說杜能在《孤立國》中運用數學方法及他對數學方法的認識是正確的。他儘管在其著作中廣泛使用數學方法,然而他恰當地估計了數學方法在經濟研究中的作用,正確指出這一方法只“為我們提供了輔助手段”。杜能首次用微分學研究經濟而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成果,這對以後的經濟學家提供了一種有益的啟示,並對現代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現在,杜能使用的邊際分析法被廣泛應用,在經濟理論分析中解決了許多難題,推動了經濟學進一步發展。在現在的微觀經濟學中,消費者行為理論、廠商理論、分配理論等都用邊際分析法進行理論分析。同樣在宏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增長理論也用到此方法。現代經濟學發展的一個趨勢更深入廣泛地運用數學方法,計量經濟學的發展正集中體現了這一點。現在的高級微分學、宏觀經濟理論,沒有深厚的數學知識是無法理解的。回顧一下早在100多年前杜能的開創性工作,我們就不得不說他是一位作出偉大貢獻的經濟學家了。

三、區位理論的鼻祖


杜能是現代西方區位理論的先驅者,其《孤立國》是第一部關於區位理論的古典名著。他認真研究了孤立國的產生布局:不僅充分討論了農業、林業、牧業的布局,而且考慮了工業的布局。他根據當時德國農業和市場的關係,摸索出因地價不同而引起的農業分佈現象,創立了農業區位理論。
杜能認為成本和價格是孤立國確定生產布局的決定因素,而產品生產地和消費地的距離成為了孤立國生產布局的一個重要問題。在研究布局時,杜能提出了一些假設,如孤立國只有一個城市且位於中央;農村所需產品由城市供給等。在這些假設條件下,他主張孤立國全境的生產布局以城市為中心;運往城市所需費用大的產品安排在城市近郊生產;易於腐爛的鮮貨也安排在近郊生產。離城市越遠,產品的運輸費用越大,所以以城市為中心,在生產布局上形成許多有規則的、界限相當明顯的同心圓境,每個境圈都有自己的主要產品,而且有自己的耕作制度。杜能的孤立國共有六個圈,由內向外依次排列。第一圈地主要生產蔬菜、水果等產品。第二圈地主要發展林業生產,向城市出售燃料和木材。第三、四、五圈地主要種穀物。而根據離城市的距離不同,各個圈又有不同的耕作制度。第六圈地主要經營畜牧業。關於工業布局,杜能認為不要把所有的工廠都集中在首都中心,大部分應設在原料價格最低的地方。杜能把最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工業布局看作為最高原則。
從現代區位理論來看,杜能在100多年前提出的這些思想仍然有積極意義,而且對他以後的區位理論的發展起了很大的影響作用。後來的工商業區位力量,特別是空間相互作用和城市地域結構等理論分析,無不以杜能的農業區位學說為出發點。
韋伯在20世紀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工業區位論,20世紀30年代,德國地理學家克里斯塔勒建立了中地論,德國經濟學家廖什進行了該理論的擴大應用,使它成為現代區位論的核心內容;在近代區位論的基礎上,英法等經濟學家創立了增長極——發展極理論、系統理論和結構理論等。可是在杜能以後的區位思想中都可以從杜能那兒找到淵源,杜能及其《孤立國》在經濟學中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在現代眾多的經濟學科中,很多應用了區位理論。在區域經濟學、城市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和投資經濟學等學科中,區位理論成為其重要的一環。

四、地租和工資理論方面的建樹


和上面的兩點相比,杜能在地租和工資理論方面的成就就相對遜色(在經濟學中的貢獻而言)。在《孤立國》第一卷中,杜能在尚未讀到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的情況下,獨自構想出一套和李嘉圖極為相似的地租理論。應該說他在這方面不比李差,只是李的著作搶先了一步。在他讀了李嘉圖的著作,且又看了薩伊的書後,在地租理論方面是堅決反對薩伊而擁護李嘉圖的。
杜能最重視自己的工資理論,生前就請人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他建立的自然工資公式。在工資性質問題上,杜能也沒有勞動和勞動力的區別,把工資看成是勞動的價值。但是他根據自己的理解並運用邊際分析法得出他的自然工資工式a【2】=ap(其中a為工資,a為總工資中用於必要生活資料的部分,p為勞動總產品,即總收益),這點是難能可貴的。面對階級矛盾化的現實,他提出提高工資緩和矛盾的辦法。他和許多經濟學家不同,敢於正視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並提出積極的辦法解決它,這也是他的獨特之處。當然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他不可能了解資本主義一切弊端的真正根源,所以他的方法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