鍚(yáng)縣,古縣名,秦置,屬漢中郡,治所在今鄖縣五峰鄉攔馬河一帶,西漢治今陝西白河縣東南。東漢鍚縣轄今白河及湖北鄖西、鄖縣兩縣地,三國魏為鍚郡治,后屬魏興郡,南齊屬齊興郡,西魏廢入上津。
《左傳》(文公)十一年春:“
楚子伐麇,……潘崇復伐麇,至於錫穴”,即其地。
《漢書·地理志》:“鍚,莽曰鍚治”。《
漢志》作鍚,顏注引
應劭曰:音陽。又《漢印文志征》亦作鍚。《
方輿》:“鍚城在府西界,古麇國地,
春秋時曰鍚穴”。
《水經注·沔水》:“
漢水又東合甲水口……,漢水又東逕魏興郡之鍚縣故城,為白石灘(按,灘在今白河東)”。
《宋志》記載:“鍚縣,二漢舊縣,屬
漢中,后屬魏興……
武帝太康改為鄖鄉”。
2009年3月,
鄖陽博物館專家在鄖縣發現兩處
漢代文化遺址及3處墓地,其中,五峰鄉西峰村上庄遺址是漢代鍚縣故址。
該遺址處在兩道梁子之間的寬闊溝谷台地上,平面呈長方形,略高於周圍1至2米,北部為漢水,分佈面積達8萬平方米,隨處可見漢代
板瓦、
筒瓦殘片等(有的地段堆積竟厚達1米),附近還分佈多個同時期的遺址及墓地,其中,最大一處墓地約20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