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壁村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蟠龍鎮下轄村

磚壁村,是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蟠龍鎮下轄行政村,中國傳統村落,地處太行山深處,村域面積17.92平方千米。

磚壁徠村歷史悠久,人文獨特,紅色文化豐富,抗日戰爭時期曾是八路軍總部所在地。朱德、彭德懷和左權等八路軍領導人曾在該村生活、戰鬥。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南、西、北三面臨崖,有一條峽谷小道連通;東面靠山,經兩道溝,可進入崇山竣嶺之中,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重要基地。

歷史沿革


東漢末年,部分人為躲避戰亂遷入磚壁,磚壁村由此建村。
明代,磚壁村屬韓北里管轄。
清代,磚壁村屬於韓北約。
民國時期,磚壁村屬於洪水第二區。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1942年),八路軍總司令部曾三次在磚壁村駐紮。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春,彭德懷同志在太行山磚壁村親植榆樹一株。根據地人民懷念彭德懷副總司令,稱之為“彭總榆”。
民國二徠十九年(1940年)7月,彭德懷、左權、羅瑞卿和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聶榮臻、呂正操等八路軍領導人,在磚壁村部署和指揮了“百團大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磚壁村屬於蟠龍第二區管轄。
1953年—1956年,屬於磚壁鄉。
1956年—1958年,屬於土河鄉。
1958年—1959年,屬於蟠龍人民公社。
1959年—1961年,屬於韓北人民公社。
1961年—2001年,屬於石門人民公社。
1979年,由國家文物局拔款,組織省、地、縣有關部門,對八路軍總部舊址新窯院和李家祠堂、佛爺廟、奶奶廟、玉皇廟建築都先後進行了揭頂翻修、拆除重建和復原新建,並進行室內原狀陳列。
2001年至今,屬於蟠龍鎮人民政府。
磚壁村廣場
磚壁村廣場

經濟


2011年5月30日至今,提出結合磚壁實際,開發“一山”(游擊戰體驗園)、“一溝”(總部舊址前溝)、“一村”(磚壁舊村改造)“三個一”具體發展思路,並圍繞“三個一”做強做大“三業”(核桃經濟林、設施農業觀光等特色農業;農家樂餐飲住宿業;游擊戰體驗娛樂業)。要求磚壁村民人均一畝核桃經濟林,在“十二五”末達到人均收入超萬元目標,實現磚壁“轉型跨越發展”和“農民收入翻番”戰略目標,同時對周邊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發揮示範引導作用。
2012年,磚壁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515元,與2011年相比增長77.3%,與2010年相比增長150.5%。
截至2019年12月,磚壁村有30多家農家樂,年接待遊客近10萬人次。
據2020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博物館官網顯示,磚壁村有24戶51人從事農家樂產業,2010年開辦農家樂以來,單戶年純收入最高9萬元左右,平均每戶年純收入5萬元左右,共計收入120萬元;旅遊企業(游擊戰體驗園、磚壁紅色服務發展有限公司和八路軍磚壁總部舊址紀念館)從業人員33人,人均年收入在7000至12000元左右,共計收入25萬元左右;磚壁村集體年收入為7萬元;從事手工藝品和土特產品銷售的有13戶21人,人均收入3萬餘元,總收入近30萬元

地形地貌

磚壁村位於山西省武鄉縣東部山區蟠龍鎮境內,是八路軍總部太行舊址所在地,距武鄉縣城約45公里。總面積12000畝,耕地面積為960畝。全村128戶,430人,有“農家樂”35戶,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674元,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515元,與2011年相比增長77.3%,與2010年相比增長150.5%。

人口民族


人口

據2020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博物館官網顯示,磚壁村戶籍人口為435人,常住人口為220人

獲得榮譽


2005年,磚壁村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2017年2月20日,磚壁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遊局公布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2020年8月26日,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文化


地名由來
磚壁村村民風淳樸,耕讀傳家,建築格局大,質量好,多為青磚包牆,故稱磚壁。
歷史人物
李師行:磚壁村人,官至唐朝司馬,史稱“奏對稱旨”。
李士奇(1909年—1980年):字子真,山西武鄉磚壁村人,早年畢業於山西大學。抗日戰爭爆發后,於1937年12月參加武鄉抗日游擊隊,1941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武鄉縣抗日游擊隊指導員、山西決死一縱隊政治幹事、團供給部長、決死隊二十五團供給處處長、太岳軍區一分區供給科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太岳軍區政治部民運科長、晉冀魯豫邊區八縱隊二十四旅供給處長、華北野戰軍一兵團八縱隊二十四旅供給處長、六十軍一八○師後勤處長、川西軍區眉山分區後勤處長、川西軍區後勤部軍需部副部長。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六十軍後勤部副部長、六十軍副軍長、舟嵊要塞區後勤部副部長等職。曾參加百團大戰和臨汾、晉中、太原、秦嶺等戰役,以及川西剿匪戰鬥和抗美援朝。在歷次戰鬥中,先後榮立甲等功一次、乙等功二次。
節慶活動
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期間,磚壁村村民會參加唱秧歌、踩高蹺、划旱船、說書唱曲等文藝活動。
高蹺也叫“高蹺秧歌”,因舞蹈時多雙腳踩踏木蹺而得名。高蹺歷史久遠,源於古代百戲中的一種技術表演,北魏時即有踩高蹺的石刻畫像;高蹺一般以舞隊的形式表演,舞隊人數十多人至數十人不等;表演形式有“踩街”和“撂場”兩種,撂場有舞隊集體邊舞邊走各種隊形圖案的“大場”和兩三人表演的“小場”,角色間多男女對舞,有時邊舞邊唱。從表演風格上又分為“文蹺”和“武蹺”,文蹺重在扭踩和情節表演;武蹺重在功夫。
紅色文化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至1942年),八路軍總司令部曾三次在磚壁村駐紮。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和左權副總參謀長等八路軍領導人曾在該村生活、戰鬥,進行過偉大的革命實踐,為華北各解放區的指揮中心。
1940年7月,彭德懷副總司令、左權副總參謀長、羅瑞卿主任和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聶榮臻、呂正操等八路軍領導人,在磚壁村部署和指揮了“百團大戰”,打破了日軍“囚籠政策”,牽制了敵人大量兵力,拖住了日軍進攻中國大後方的後腿,遏止了妥協投降的暗流。

旅遊


主要景點

八路軍總部舊址
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是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由王家峪舊址和磚壁舊址組成。
磚壁村舊址由玉皇廟、佛爺廟、娘娘廟、李家祠堂等建築組成,八路軍總司令部在此駐紮一年有餘,成為華北各解放區的指揮中心。
1961年3月4日,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民居院落
● 舊樓院
兩進院落,主院方正為磚院,房屋均為單檐硬山頂、磚木結構,主院為四合院,南北二進,主院正房為二樓格局。
● 萬聖庭(八路軍總部舊址紀念)
三進院落,主院方正為磚院,房屋均為單檐硬山頂、磚木結構,主院為四合院,左右廂房五間,牆壁為磚包結構,住院後有小院一座。大門兩處,外處大門寬闊古樸,規格較高。
● 朱德故居(三進士院)
兩進院落,主院方正為磚院,房屋均為單檐硬山頂、磚木結構,主院為四合院,右有跨院5間,主院正房為出檐二樓格局。
● 耕讀第(八路軍總部直屬政治處)
兩進院落,主院方正為磚院,房屋均為單檐硬山頂、磚木結構,主院為四合院,南北二進,大門朝東。
● 大興居(八路軍總部警衛連)
一進院落,主院方正為磚院,房屋均為單檐硬山頂、磚木結構,主院為四合院。
● 忠和慶(八路軍總部情報科)
三進院落,主院方正為磚院,三進廂房為樓房,房屋均為單檐硬山頂、磚木結構,主院為四合院,左有跨院1座,房10間,主院正房二樓與兩側廂房有迴廊連接。
● 式古訓(八路軍敵工部)
一進院落,主院方正為磚院,房屋均為單檐硬山頂、磚木結構,主院為三合院,左右各3間廂房,主院正房為二樓格局。
● 暉紫溢(八路軍野政鋤奸部)
一進院為磚院,房屋均為單檐硬山頂、磚木結構,無廂房。
● 李家祠堂(八路軍供給學校)
一進院落,主院方正為磚院,房屋均為單檐硬山頂、磚木結構,大門為磚雕結構,有磚雕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