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蟲

胭蚧科胭蚧屬植物

胭脂蟲(Dactylopius coccus Costa)是同翅目一類珍貴的經濟資源昆蟲,學名:Dactylopiuscoccus,原產於墨西哥和中美洲,寄主為仙人掌類(OpuntiaNill)植物。成熟的蟲體內含有大量的洋紅酸,大約佔干蟲體重的19%~24%。中國西南地區分佈著大面積的乾熱河谷,適於仙人掌的生長,可以發展胭脂蟲的飼養。胭脂蟲體內含胭脂紅(C22H20O13),可以製備成胭脂紅色素廣泛地用於食品、化妝品、藥品等多種行業中,目前世界上對天然胭脂紅色素需求激增,價格日高。胭脂蟲共有9種,其中具重要經濟價值的為Dactylo。

養殖歷史


在西班牙人到達新大陸之前,胭脂蟲已被當地人種養,用於染料。西班牙人把這種顏料運到西班牙,並迅速成功,從而產生了一種行業。到了1600年,胭脂紅已成為墨西哥一種重要的出口產品,產值上僅次於金銀。出口的需求帶動了胭脂蟲的生產,整個17和18世紀,生產規模也不斷擴大。僅在瓦哈卡地區,1758~1780年期間每年胭脂紅的平均產量達到100萬磅。可以想像,西班牙人千方百計想保守飼養的秘密,從而保持在胭脂蟲生產上的壟斷地位。當局禁止活胭脂蟲的出口,甚至企圖掩蓋胭脂紅是昆蟲的事實,甚至傳播胭脂紅是從植物中提取的這樣的假信息,直到安東寧·列文虎克在他的顯微鏡下才揭開神秘的面紗。
最後法國人也設法在他們的領地建立了胭脂蟲養殖場,並於18世紀中期,成功地在阿爾及爾生產了胭脂蟲。胭脂蟲也被引入加那利群島,短期內成為這種染料的主要出口地。1831年,整個加那利群島的胭脂蟲生產量只有4公斤,到了1850年,年產量已提高到40萬公斤。
目前胭脂蟲的產量不及1000噸,遠低於需求量,價格看好,國際市場每公斤干蟲可達10多美元。中國已於2000年引入胭脂蟲。中國西南地區分佈著大面積的乾熱河谷,如金沙江、元江瀾滄江、怒江等流域,不適於發展農業,但卻適於仙人掌的生長。如果在這些地方種植仙人掌並飼養胭脂蟲,將對生態環境的改善、農民收入的增加產生積極的作用。大量的胭脂紅也可以改變“談紅色變”的境況。

研究歷史


胭蚧古稱胭脂蟲,英名Cochinealscales,胭珠蚧是其中著名的一類。最早林奈(Linne,C.)於1758年記錄有Coccuspolonicus,這就是著名的波斯珠,現稱波斯胭珠蚧Porphyrophorapolonica(L.)。
兩百餘年來研究學者與論文很多,現知種類達34種,分佈歐亞大陸及非洲,甚至侵入北印度和東北亞,總之非洲已知2種,北印度1種,東北亞2種,其餘都在地中海沿岸和中亞。我國解放前迄無記錄,解放后曾發表2個種。
過去由於描述蟲期不同,形態標準各異,再加研究技術條件的差別,往往將一些廣布性和泛食性種描繪為多種,所以像屬模種polonica即有20個同物異名之多,除此,還可能有潛在的變種或亞種,所以研究此屬的分類確是一個艱巨複雜的任務。研究歷史中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已故的波蘭動物學家A.W.Jakubski。他在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潛心研究此屬分類計劃編寫四卷有關專著,闡明此屬在珠蚧科中的分類及其地位,據知已完成兩卷,不幸手稿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但自1948年起他又在大英博物館研究歷時九年,后染病早拆,留存大批手稿,經該館作為資料列印成冊,於1965年非正式出版。此稿被認為是研究本類的重要著作,但迄今尚無專文論證其確切價值,僅被局部引用。

形態特徵


1齡後期若蟲:蟲體橢圓形,長1.3mm,寬0.7mm。觸角發達,6節,長約0.1mm,基部3節粗壯,端部3節明顯變細,末節較長,呈圓棒狀,上有多根長剛毛。眼半球形,位於觸角下方。口器刺吸式,口針很長。足3對,發育良好,跗冠毛和爪冠毛各一對,均細長,爪無小齒。前後氣門大,長勺狀,硬化了的氣門蓋為不規則的形狀,無明顯的氣門路。五格腺分佈全身,以腹面和背面的腹節為多,在腹面的最後腹節五格腺成簇,多達30個或更多。管腺具寬的內管在腹面體緣區分佈,數量不是很多,頭部也有少量分佈。腹面刺毛細長,零星散布。背面刺毛柱狀或截錐狀,呈帶狀分佈,共5條,背中區1條,亞中區2條,緣區2條。體緣背刺在腹部最後幾個腹節為兩個一組,相當粗壯,且周圍有一小簇五格腺,朝向頭部刺毛逐漸變短變細。背刺長度與擴大了的基座直徑比為1.3~1.6,蟲體腹末無臀瓣,肛門形狀為橫向裂口。
雌成蟲:蟲體卵形,分節明顯,長2.3~3.2mm,寬1.5~2.2mm。觸角發達,7節,長143~173μm,具粗鈍的刺毛,兩觸角間距143~270μm。眼突出,直徑36~51μm,兩眼間距306~714μm。足中等粗度,較短,爪無小齒,跗冠毛和爪冠毛細長。氣門喇叭狀。胸部腹面有3個腹疤。管腺具寬的內管,分佈整個腹面。腹面的五格腺在前後氣門的周圍分佈,不成列,在腹部末端則成簇。背面的五格腺單個或成群分佈,常與一個管腺相連,3個一群排成品字形狀者最為常見,而一群中五格腺數量為5~9個。背刺為截柱狀,基部擴大,散布全身,且在腹部的多而大,頭部的少而短。肛門開口於蟲體背面末端,肛環及肛環刺毛均無。

生物學特性


生活周期

洋紅蚧屬的所有種具相似的生活周期,雌蟲有4個發育階段:卵,1齡若蟲(爬蟲),2齡若蟲,成蟲。雄蟲有6個發育階段:卵,1齡若蟲,2齡若蟲,前蛹,蛹,成蟲。

行為特性以Dcoccus為例

(1)產卵。雌蟲在交配后,體形變大,不久即開始產卵,卵主要產於晚上,產卵開始時,僅有少數卵產下並持續一段時間,之後達到一產卵高峰,此時產下的卵呈鏈狀,一個接一個,到產卵後期,雌蟲開始微縮直至死亡。雌蟲離開寄主后,能繼續產卵,體型大的雌蟲有較長的產卵時期,卵期能持續30~50d。每一雌蟲的平均產卵量為430頭,多的可達600頭。胭脂蟲卵淺紅色,卵形,表面光滑。卵產下后30min內即孵化,由於孵化很快,有人誤認為胎生,事實上沒有一個雌成蟲是直接產若蟲的。
(2)孵化。卵孵化不久可透過卵黃觀察到若蟲,卵從頭部沿背腹縱線開始破裂,一直到卵的中部,若蟲從卵黃中出來需4~20min,最初足、觸角和口器粘在身體上,1,2min后開始展開。
(3)擴散。剛孵化的若蟲即1齡若蟲也叫“爬蟲”,卵形,長約1mm,寬0.5mm,亮紅色,足發達,觸角分節明顯。孵化后“爬蟲”先在母蟲的保護蠟下呆幾分鐘,然後開始轉移到其他地方,通常是爬到寄主的頂端,找尋新的莖片。
(4)固定。初孵若蟲1~2d內尋求地方固定,該蟲具有趨觸習性,喜歡固定在刺基部或不平整的地方,同時該蟲具有負趨光性,對光線較為敏感,它們通常選擇莖的背陰面固定,一旦固定就不再移動。雄蟲常固定在母蟲附近,而雌蟲則要遠一些.
(5)泌蠟。若蟲孵化1h后即開始泌蠟,泌蠟時,先在腹部背面出現一些白色小點,然後是胸部,幾小時后,若蟲即布滿了白色的蠟粉及一些短的蠟絲,這些蠟絲是從大的背部剛毛基部的腺體產生的,蠟絲直立生長,長度不斷加長,這些蠟絲易碎,並有助於1齡若蟲的擴散。
(6)發育。胭脂蟲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發育速率差異很大,下面就D.coccus在兩種環境下的發育作一概述。雌蟲:1齡若蟲在24℃,65%的相對濕度下,35~38d后蛻皮,在26℃,60%的相對濕度下,25~27d后蛻皮。蛻皮后,需重新固定,常常是固定在原來的地方,但有時會移動,並且不能成功固定。在24℃。65%的相對濕度下。第2次蛻皮出現於第1次蛻皮后的20~23d,在26℃,60%的相對濕度下,出現於11~15d。第2次蛻皮后,雌蟲即成為成蟲。在24℃,65%的相對濕度下,成蟲35~37d后開始產卵,而在26℃,60%的相對濕度下,僅需要32~35d。雄蟲:1齡雄蟲與1齡雌蟲相似,不同的是雄蟲離母體不遠,並且其分泌的蠟絲要比雌蟲短而少。第1次蛻皮后,雄蟲即進入2齡,比2齡雌蟲要稍微大一些,蛻皮后4d,雄蟲就開始用蠟絲形成一白色柱形繭,這個繭開口於後端,長約2.5mm,寬1.4mm,1d后,繭即完成,雄蟲在前蛹及蛹階段一直呆在繭內,不取食,直到成蟲出現。在24℃,65%的相對濕度下,從卵的孵化到成蟲出現需67d,而在26℃,60%的相對濕度下,需43d。
(7)性比。據實驗室觀察,D.coccus的性比約為雌∶雄=2∶1。

生長條件


1.在15~38℃範圍內的7個不同溫度條件下飼養觀察各蟲態的存活情況,胭脂蟲在15℃以下和38℃以上,死亡率很高,均不能完成其生活史。由於在15℃和38℃下,胭脂蟲死亡率極高,所以我們只在18~35℃範圍內研究溫度對其發育的影響。結果表明在18~35℃範圍內,各蟲態的發育歷期隨溫度升高而縮短,發育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加,35℃下的歷期(36.6d)較18℃下的相應值(97.8d)縮短近2/3。胭脂蟲的單雌重及抱卵量並不與溫度成正比,18℃到25℃下,蟲體大小和抱卵量差別不大,25℃下蟲體最大,抱卵量也最大,而30℃、35℃下,胭脂蟲發育較快,但雌蟲個體相對偏小,抱卵量降低。這說明適當高溫雖然可縮短胭脂蟲的發育周期,但過高溫度並不是其生長發育的最適條件。
2.胭脂蟲的各齡期隨密度的降低而縮短,密度過高(4.5~5頭/cm2),生長發育生較慢,但是在胭脂蟲生長發育初期(一齡~二齡),密度對其發育歷期的影響不是很大。二齡以後,隨密度降低,齡期顯著縮短,2.5頭/cm2時的歷期較5頭/cm2時發育歷期(56.4d)縮短近1/3。所以我們可將飼養密度控制在2.5~3.5頭/cm2。胭脂蟲的體重及抱卵量與密度成正比,在低密度下(1.5~3.5頭/cm2),胭脂蟲單雌體重及單雌抱卵量差異不大,這說明胭脂蟲飼養密度不宜過高。
3.6~24小時梯度光照條件下,胭脂蟲各齡發育歷期隨光照時間延長而延長,24小時光照下的發育歷期較6小時光照條件下的歷期延長10天左右。但完全黑暗條件(0小時光照)下飼養胭脂蟲要比6小時光照時的發育歷期長。隨光照時間延長胭脂蟲單雌重和單雌產卵量降低,6小時光照條件下單雌重和產卵量都達到最高,分別是0.012g和478粒,而24小時光照僅為0.008g和341粒。但完全黑暗條件並不利於其生長。可以看出,6小時光照對其生長發育及其作為產品的生產最為有利。
4.寄主生長時間過短和過長均不利於胭脂蟲生長。生長時間為12~24個月的寄主對胭脂蟲生長較為有利,其發育歷期為45.94~48.9天。而採用生長期為6個月的寄主,發育歷期達到60.6天,在生長期為36個月的寄主上飼養的胭脂蟲,發育歷期為53.82天,因此這兩種生長期的寄主均不適合用於飼養胭脂蟲。胭脂蟲的體重及抱卵量幾乎與寄主生長期成正比,在生長期為6~24個月的寄主的飼餵下,蟲體大小和抱卵量隨寄主生長期延長而增大,而在生長了36個月的仙人掌莖片上生活的胭脂蟲單雌重和抱卵量較之24個月的寄主條件下稍有降低。這說明生長期稍長的仙人掌莖片比較適合用來飼養胭脂蟲,但莖片不可過老。以一到兩年生的仙人掌莖片為6.胭脂蟲雌成蟲的營養成分分析表明其主要組分是:水分含量為69.94%、干物質含量為30.06%、在干物質中粗蛋白佔43.98%、粗脂肪佔6.4%/、粗灰分佔5.38%、總糖佔7.045%。人體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也很豐富,含有:K、Na、Ca、Fe、Zn、Mn、Cu、P、Mg、Co等十幾種元素。胭脂蟲雌成蟲蛋白質含量佔總干物質的43.98%。含有19種氨基酸。其中含有成人所需8種必需氨基酸(THR、VAL、MET、ILE、LEU、PHE、LYS、TYR)和兒童所必需的另外兩種必需氨基酸(HIS、ARG)。人體必需氨基酸量佔總氨基酸量的51.34%。胭脂蟲體內含有10種微量元素,僅占體重的0.01%,其中以K、P、Mg含量較為豐富,分別為8130.01μg/g、6333.33μg/g、2589.00μg/g。
5.從胭脂蟲雌成蟲消化道內分離出4種細菌,均為革蘭氏陽性、兼性厭氧的球形細菌,在不同溫度、PH值、NaCl濃度條件下培養菌,4個菌株均在25℃,中性偏鹼,低NaCl濃度下生長較好。經對4個菌株的培養性狀及其生理生化反應特性分析鑒定,可知4個菌株分別隸屬於明串球菌屬、鏈球菌屬、孿生球菌屬,及微球菌屬。

人工繁養


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昆蟲,為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繁養技術十分重要。
1、繁養方式:
⑴室外放養。即大田種植仙人掌,直接接種胭脂蟲進行繁養,待蟲體成熟後進行採收。這種方法受外界影響較大,胭脂蟲產量不高,採收不便,效益較低。
⑵室內繁養。即將仙人掌莖片取回,接種上胭脂蟲,在室內進行培育。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避開雨水沖刷,溫、濕度和光照可以控制,放蟲、收蟲較為方便,是胭脂蟲培育較理想的繁養方式。
2、接種方式:
⑴靠接。用已寄生有胭脂蟲的仙人掌莖節與被轉接的莖節相靠,產出的1齡若蟲自然爬行到被轉接的莖節上實現轉接。此法費工多,轉接的若蟲分佈不均衡,不適於規模化繁養。
⑵直接轉接。用柔軟的毛刷收集1齡若蟲后,將其直接轉接到寄主上。此法具有蟲體發育整齊,便於成蟲採收的優點。
⑶三角紙袋轉接。每紙袋收集已掉糖(雌成蟲尾部分泌出的糖液)近臨產的雌成蟲10頭,用大頭針固定在被轉接的莖節上,產出的1齡若蟲即可自然爬行后寄生。此法適於規模繁養。

經濟價值


廣泛應用於制衣、食品、化妝品、醫藥、飲料等行業,是唯一一種品質優良的純天然、無任何毒副作用的動物色素,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現代有機顏料具有致癌性的情況下,無疑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胭脂蟲紅色素的性質及加工利用
胭脂紅酸色素(也稱胭脂紅、洋紅酸)為一種含蛋白質的糖,易溶於水,對光、熱、氧具有良好的穩定性,是食品、化妝品、醫藥及紡織品的優良著色劑,也是唯一一種經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允許既可用於食品,又可用於藥品和化妝品的天然色素。它能在毛線和絲綢上產生很漂亮的深紅色、粉紅色及淺紅色,但不適用於棉布。在化妝品中主要用於製作口紅,食品工業中一般用於飼料、酒、麵包製品、乳製品、糖果、泡菜,但其主要限制是在低pH值下不能溶解。另外,胭脂紅少量用於繪畫著色及生物標本製作。此外,胭脂蟲紅色素對防止因致癌物所致的DNA損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並可用於病毒性疾病、癌症和艾滋病的防治。現在胭脂紅酸及胭脂紅在北美和西歐已得到廣泛認可及應用,但個別歐洲國家對其在食品和飲料中的應用範圍及劑量進行了限制。

發展前景


人工合成的色素儘管在種類和色澤上都很好,但因其對人體毒性的問題未能很好解決,所以開發天然無毒的食品和化妝品色素資源十分重要,而胭脂紅色素作為一種天然色素,因其穩定、安全和顏色的可調性等特點,在食品著色、染料、化妝品等行業的作用越來越大,並發展成為一種頗具規模的產業。
當前,胭脂紅的國際市場價格已達到530美元/千克。據估計,其市場需求量將會以每年3-5%的速度增加,歐洲各國正對食品工業中的色素和其他添加劑制訂規範條例,合成色素有可能在大範圍內被禁止使用,因此,胭脂紅色素將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國亞熱帶半乾旱的許多地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不適於發展農業,但卻適於仙人掌生長,在這些地方推廣種植仙人掌並飼養胭脂蟲,一方面可以綠化荒山,改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能增加農民收入,還可解決農村大量閑散勞動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