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砂鎮

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下轄鎮

外砂街道位於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北側,地處粵東平原韓江出海口,澄海區與汕頭市區相銜接的黃金地帶,區位優勢、交通條件十分突出。區域面積29.35平方公里,轄17個村(鳳窖村蓬中村華埠村等),旅外僑胞5萬多人。2001年起被列為省中心鎮。全年全鎮實現GDP97.73億元,工業產值67.65億元,農業總產值17213萬元,農村人均收入6224.2元。全鎮共有各類企業超過2000家,形成了具有潮汕特色的毛織服裝、農副產品加工兩大特色產業。國道324線貫穿鎮區中心,汕汾高速公路在鎮區設有一出入口,汕頭火車客運站(汕頭站)、火車貨站(汕頭北站)、深水港近在咫尺,區位優勢、交通條件十分突出。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外砂街道常住人口為55086人。

2020年1月3日,該區舉行新設街道集中掛牌儀式。

基本概況


外砂迎賓路口
外砂迎賓路口
改革開放以來,外砂鎮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採取“築巢引鳳”和“引鳳築巢”的發展模式,內聯外引,促使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2015年,全鎮工業企業總數超過2000多家,形成了機械設備、服裝毛織、食品腌制、塑料五金、飼料、玩具加工、造紙印刷等為主的工業格局。湧現了正大康地(澄海)有限公司、愛華毛織工藝有限公司、藝宇包裝印刷有限公司等產值“億元企業”和蓬中、鳳窖、龍頭等產值“億元村”。發運”毛衫、“玉蕾牌”和“蓬盛牌”系列風味菜等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及東南亞等國家,市場知名度較高。外砂鎮注重投資環境的建設。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外砂鎮
外砂鎮
相傳北宋時期,外砂鎮已形成沙灘,位於辟望港(今澄城鎮)之外圍,而得名。
南宋末(公元1279年)始有福建莆田烏衣巷等地居民遷此定居。原屬揭陽縣蓬洲都。
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 563年)屬澄海縣蓬洲都。
1935年屬上蓬區。
1953年稱 縣第五區。
1958年稱外砂公社。
1959年屬汕頭市郊區。
1961年屬澄海縣,析置外砂,新溪公社。
1984年稱外砂區。
1986年撤區。
外砂鄉政府建鎮
2001年起被列為省中心鎮。
一座“以工業為主體,工農貿協調發展”的汕頭市衛星城鎮基本形成
。古迹有蓬砂書院。地處韓江沖積平原。北部為粘質土. 南部為沙質土。

區劃詳情

外砂鎮下轄17個村委會:鳳窖村、林厝村、李厝村、蓬中村、下蔡村、仁和里村、五香溪村、鳳美村、大衙村、南社村、東溪村、富砂村、金洲村、內隴村、華埠村、龍頭村、華新村。

人口民族


外砂鎮屬於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的一個中心鎮,324國道和汕汾高速公路貫穿集鎮中心,總面積29.35平方公里,轄17個村,2014年總人口86351人,共有海外僑胞5萬餘人。韓江支流西溪分南北主流環 繞壘鎮東注入海。轄2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和21個自然村。鎮人民政府駐蓬中村。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外砂街道常住人口為55086人。

經濟狀況


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4.78億元,比增20.53%;國內生產總值6.46億元,比增10.69%;稅收和鎮級財政收入分別為2761萬元和1029萬元,分別比增10.85%和11.63%;農村人均收入4798元,比增2.51%。

第一產業

擁有耕地面積1133公頃,主種水稻、甘薯、生柑、甘蔗、蔬菜,其中著名的有花生。2008年該鎮有耕地面積14052畝,被省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的面積2800畝,列入汕頭市“菜籃子工程”蔬菜基地的面積6444畝。全鎮擁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200餘家,是汕頭市食品專業鎮,南社村為市農副產品加工專業村,“玉蕾牌”潮汕橄欖菜和白糖貢菜通過產品原產地認證,在粵東地區唯一獲此殊榮。全鎮年“三鳥”飼養量110多萬隻,五香溪村是遠近有名的“百禽之鄉”,共有飼養專業戶68戶,家禽年飼養量超過35萬隻,總收入在1600萬元以上。

第二產業

外砂機場
外砂機場
全鎮有工業企業超過2000家,其中三資企業15家,私營企業120家,個體企業一千多家,基本形成了毛織服裝、食品、飼料、玩具、化工、機械等門類的生產格局。毛織服裝和潮汕小菜成為兩大支柱產業。潮式毛衫久負盛名,擁有同類企業700餘家,年產值超過13億元,2002年被廣東省定為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單位。“蓬盛”、“樂田”、“玉蕾”、“發運”等品牌成為廣東省著名商標。外砂的織席業歷史悠久,牆紙也遠銷國內外。

第三產業

市場流通活躍,初步形成了蓬中綜合市場、李厝配菜市場和迎賓路商業街、文祠路購物街“二市二街”的商貿格局。餐飲服務和倉儲貨運等第三產業日益壯大。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有蓬沙書院、王天性紀念館、長壽庵等文物古迹。

基礎建設


汕頭外砂機場(民航功能已轉移至潮汕機場,現只保留軍用功能)坐落境內,324國道貫境而過,汕汾高速公路在外砂鎮境內設有出入口,汕梅高速公路與汕汾高速公路在外砂鎮金洲村實現互通。
內有錦駿花園一期、錦駿花園二期,虹璟灣,海富花園三期等高檔住宅區。

社會事業

全鎮現有中學3所(謝易初中學,外砂僑中,外砂中學)、小學16所(鳳窖小學,蓬中小學等)、幼兒園29所、衛生院2所(外砂衛生院,鳳窖衛生院)、省級文化活動中心1個、中心敬老院1所,

教育情況

外砂鎮共有中學3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謝易初中學),初級中學2所(外砂僑中和外砂中學),在校高中生470人、初中生3951人;小學18所,在校學生11081人;幼兒園39所。教師隊伍有教職員工864人(不含臨時人員),其中在職768人(正式教職工685人,臨時工83人),離退休96人。

工業區

外砂鎮有4個工業區,總面積3905畝,其中蓮南工業區原被列為澄海市級重點工業區,面積1101畝;盛發工業區950畝,迎賓工業區783畝,蓬盛工業區1071畝。蓬南工業區工業區位於外砂鎮中心黃金地帶,東至仙洲路,西連迎賓北路,南接蓬髮大道,北靠東社路。規劃用地面積2650畝,已建成面積323畝。
外砂鎮蓬南工業區是外砂鎮基礎設施配套較為完善的工業區,佔地930畝,位於鎮區中心地段,水電、道路、通訊設施配套完善。已建成鎮性道路28公里,實現村村通水泥路,並在鎮各主幹道設置路燈,在國道4個主要路口設置警示燈。建有2個垃圾處理場和若干個垃圾轉運站;自來水廠2座,佔地面積29畝,日設計供水量4.8萬噸。2000年完成農村電網改造,2002年全鎮用電量達5010萬千瓦時。電話普及率90%以上,為汕頭市電話鎮。有線電視、調頻廣播普及至各村各戶。

社會環境


全鎮實現村村通水泥路,主幹道均架設路燈;擁有鎮性自來水廠2座,供水量4.8萬噸,完全滿足生產、生活用水;全鎮每年工業用電量達6000萬千瓦時;城市建設初具規模,城市化率57.7%,綠化覆蓋率29.04%,城鎮建成區面積4.13平方公里,被省政府定為中心鎮。建設中的蓬南、盛發、蓬盛、迎賓4個工業區面積達到5000畝。
全鎮有中學3所、小學16所、幼兒園29所、衛生院1所、省級文化活動中心1個、中心敬老院1所,正大體育館坐落在外砂境內。群眾性的文體活動比較活躍,有“燈謎之鄉”美稱。

交通情況


外砂鎮距汕頭機場不到2公里,324 國道橫貫中部,汕汾高速公路出入口位於園區旁邊,汕頭火車客運站(汕頭站)、火車貨站(汕頭北站)、深水港,交通十分便利;區內給排水、電力供應、通信線路、道路系統的規劃建設日臻完善;全區地勢平坦,地質條件優越。

社會榮譽


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單位
廣東省中心鎮
廣東省潮式毛衫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單位
廣東省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鎮
潮汕風味菜生產基地
汕頭市食品加工專業鎮
蓬中村:廣東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五個好黨支部
大衙村:廣東省“生態示範村”、廣東省舊村改造試點
廣東省著名商標:蓬盛、玉蕾、發運、樂田

地方名人


蔡金輝

1934年生於泰國,祖籍廣東省澄海市外砂鎮(屬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下蔡村,全泰國最大的、而且在國際塑膠界享有名望的塑膠粒經銷商,蔡金輝是烈成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金輝從放牛娃做起,當過學徒、鋪前店員、廊主(經理)、小販,二十四歲做老闆后,在商場上打拚了幾十年。

謝易初

謝易初(1896—1983年)原名謝進強,外砂鎮蓬中村人,愛國華僑、實業家。27歲赴泰打工,後集資創辦正大公司,經營菜籽、飼料,幾經艱苦創業,發展成為正大國際投資有限公司。 1950年偕夫人回國,先後擔任國營澄海農場技術員、副場長、國營白沙農場副場長、縣人委委員、縣僑聯主席、省政府委員、全國僑聯委員等職。在農場任職期間,將全部工資贈給澄海農場興辦福利事業。他先後培育、選育出“澄南”水稻、白沙早白玉米、白沙早花椰菜11號、白沙雜交早蘿蔔、白沙中花椰菜、白沙早椰菜、雞心早大菜等一大批優良品種,其中部分良種還遠銷東南亞各國。1965年重回泰國。晚年,謝易初熱心支持家鄉文化福利事業,先後出資參加捐建澄海縣華僑醫院、澄海華僑中學等。為紀念謝易初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精神,澄海縣華僑中學把他臨終時囑咐子女所贈建的科學館命名為“易初科學館”。

撤鎮設街道


2019年3月,龍湖區撤銷外砂鎮和新溪鎮,分別設立外砂街道和新溪街道;同年11月,龍湖區增設3個街道,即從珠池街道區域中分設龍騰街道,從外砂街道區域中分設龍華街道,從新溪街道區域中分設新海街道。
撤鎮設街、分拆街道是汕頭市龍湖區加快城市化進程、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經過一系列前期籌備,龍湖區已完成此項工作,外砂街道、龍華街道、新溪街道、新海街道、龍騰街道集中掛牌、正式運作,為該區構築高質量區域增長極添上亮麗一筆。2020年1月3日,該區舉行新設街道集中掛牌儀式。
外砂街道
調整后,外砂街道轄蓬中、林厝、內隴、李厝、仁和里、五香溪、金洲、富砂、東溪9個行政村,人口49803人,另有外來人口6700人。外砂街道辦駐汕汾路外砂蓬中段(原外砂街道辦事處駐地)。
外砂街道轄區西至外砂路轉鳳洲路再沿坷溪排溝轉園林路后沿外砂迎賓路與龍華街道為界,北至園林路轉坷溪排溝再轉鳳洲路接外砂路再往北至大衙村下田排溝與龍華街道為界,東至外砂河與澄海區為界,南與新溪、新海街道為界,總面積15.56平方公里。
龍華街道
龍華街道轄華新、華埠、鳳美、龍頭、下蔡、鳳窖、南社、大衙8個行政村,人口37769,另有外來人口2540人。龍華街道辦駐外砂迎賓路汕頭市群藝娛樂有限公司(原汕頭市金雙喜娛樂有限公司)。
龍華街道轄區東至外砂迎賓路轉園林路再沿坷溪排溝轉鳳洲路后沿外砂路與外砂街道為界,南與新溪街道為界,西至新津河與鷗汀、龍祥街道為界,北至韓江西溪與潮州市潮安區、汕頭市澄海區為界,總面積約12.4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