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音

畫家

徠王音,1964年生於山東濟南。1988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現工作於北京。

個人展出


2015“物體系”,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
2014“戴漢志:5000個名字”,UCCA,北京
2011“超有機——2011年CAFAM雙年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2010“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曆程”,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上海
2008“第三屆廣州三年展”,廣東美術館,廣州
2007“王音”,亞歷山大·奧克斯畫廊,柏林,德國“王音”,湖南省博物館,長沙,中國
2006 “王音 2006”,空白空間,北京,中國 2003 “記憶的深淵——王音 1993~2003”,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
“在那裡”,藝術文件倉庫,北京,中國
2001 “王音近期作品”,藝術文件倉庫,北京,中國 1994 “王音繪畫作品展”,中央美院畫廊,北京,中國 群展:
2007 “中國新繪畫展”,鎌倉畫廊,東京,日本“十年一覺——和靜園藝術館開幕展”,和靜園藝術館,北京,中國“亞洲城市網路”,首爾美術館,首爾,韓國
“傲慢與浪漫”,鄂爾多斯美術館,鄂爾多斯,中國“青島有消息”,壹空間畫廊,北京,中國“脫域”,千高原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生活在宋庄”,宋庄美術館,北京,中國“7,8,9,10——王音、盧昊、楊茂源、蕭昱聯展”,藝博畫廊,上海,中國“地獄與天堂:亞歷山大·奧克斯畫廊十周年”,亞歷山大·奧克斯畫廊,柏林,德國“情感與形式”,丹麥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2006 “藝術突破”,中國農業展覽館,北京,中國“繪畫:吳山專、王興偉、周鐵海、顏磊、王音、鄭國谷聯展”,丹麥藝術中心,北京,中國“第六屆上海雙年展”,上海美術館,上海,中國“麻將——希客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展”,漢堡美術館,漢堡,德國“2006江湖”,提爾頓畫廊,紐約,美國
2005 “繪畫——非現實主義”,空白空間,北京,中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北京TS1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亞洲:身在何處?”,亞歷山大·奧克斯畫廊,柏林,德國“線索——方力鈞| 王音 |蕭昱 |楊茂源”,空白空間,北京,中國“麻將——希客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展”,伯爾尼市立美術館,伯爾尼,瑞士“現實主義遊戲”,北京公社,北京,中國
2004 “二十四位當代藝術家在中國”,空白空間,北京,中國“墮落”,中國現代藝術基金會,根特,比利時“風景”,犀銳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2003 “左手與右手”,798藝術區時態空間,北京,中國“人工呼吸”,三合藝術中心,北京,中國“別墅美術館——條件中的觀念”,三合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2002 “第一屆廣州三年展”,廣東美術館,廣州,中國“WXY”,藝術文件倉庫,北京,中國“轉換”,世方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2001 “第一屆成都雙年展”,成都現代藝術館,成都,中國“中國當代繪畫展”, VILLA BREDA,義大利
2000 “不合作方式”,東廊藝術,蘇州河113號,上海,中國“疼——王音、蕭昱、楊茂源作品展”,北京設計博物館,北京,中國
1999 “中國當代藝術四人展”,ODDEN LADEGAARD,丹麥“開啟·通道”——東宇美術館收藏展,東宇美術館,瀋陽,中國
1993 “中國油畫雙年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1987 “曾力、王音繪畫展”,國際藝術展覽廳,北京,中國

人物評價


慢條斯理的王音
算起來,王音是住在圓明園和宋庄為數不多的幾位帶有公職的藝術家之一。無疑,這對他是一種優勢,也就是說即便不賣畫,不兜售自己的作品,他也不至於落到朝不保夕的境地,降到貧困線以下的水平。所以,儘管他一直與流浪藝術家為伍,卻始終保持著某種生活的優越感。這就像他心平氣和、慢慢吞吞的性格一樣。因為沒有那麼大的經濟負擔,無論是對待自己的生活還是藝術,他始終都能表現出一種較為平緩的姿態,絕少有急躁、忐忑不安的心理。
然而,過於安穩的生活狀態,對於一個藝術家而言,有時候並不見得是件好事。所謂“文章憎命達”,搞文藝創作的人不能太順利,而應該多體會些苦難。這就像藝術史上鼎鼎大名的梵谷,一生潦倒,因為貧瘠反而激發起了巨大的創作熱情。也許這就是人生的悖論吧。過於平坦的人生,很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人由激奮而變平庸。當然,王音並不是一個自甘平庸的人。恰恰相反,他是一個很思進取的知識分子。不過,也的確是因為生活上的某種優越感使他失去了應有的衝勁,優勢變成了弱勢,以至於在藝術上整整晚出了一代。
其實,說起來王音跟方力鈞他們應該屬於同一撥的戰友,在圓明園時期他們均是最早的一批老字輩,而且交情一直不錯。但是,就因為王音慢慢吞吞的性格,使他錯過了與方力鈞他們一起成名的機會,從而一拖再拖,也就不知不覺遠遠落在了方力鈞後面。
從圓明園到宋庄,跟王音稱得上莫逆之交的朋友,當屬田彬。朋友是一種彼此的心儀,首先需要意氣相投,如果再加上知識背景相近,那麼這個朋友就牢靠了。王音和田彬都是“貼著邊”從中國現代藝術各種潮流中走過來的人,而且他們都曾博覽群書,肚子里裝滿了墨水,相互只要一落座,就會有三天三夜說不完的話題,常常把那些肚裡空空如也的傢伙們晾在一邊,插不上半點嘴。
大概就是因為心裡要說的話太多了,表達能力的有限和知識吸收的無限形成了某種反差與矛盾,王音平白無故添了許多苦悶。所以,他喜歡畫一些苦澀的東西,畫面透著澀澀的味道,猶如一盅濃郁的老酒,叫人喝了就醉,醉了就再也辨別不清方向……
喝酒的人醉了,可釀酒的師傅還是蠻清醒的。要不,王音也絕不會在苦悶中淌出一條路來。這也正所謂慢工出細活。對於王音而言,想必他做藝術就像他寫的散文一樣都是能夠深入到問題內部的人。
王音的保守主義
有一種分析說,閱讀對畫家來說可以當做是一种放縱,也會帶來刺激,但常常會因為不同的思維介質而延緩繪畫的靈感和衝動,藝術史上有人甚至因此而停筆不敢畫了。我也曾暗自這樣觀察王音的工作,他一直把大量的時間用在閱讀上,而他的繪畫卻節奏緩慢,題材雜亂,像他的語言表達一樣不流暢,甚至常帶遲疑,但不能因此真的對他所謂的“保守姿態”信以為真,在最近的這個展覽上,《四季·夏》、《梅》、《蘇聯人》等一系列作品完全改變了他的面貌,之前的遲疑也在他的整體思路下得以安頓。
《梅》是2009年的作品,它的讓人牽掛源於一種陌生和熟悉之間的曖昧,畫面上只是一個毫無特點的街景,和一個掃垃圾的人。熟悉是因為它過於普通,似乎隨時可見,陌生感可能是因為一種細膩而內斂的氣質。這幅繪畫所包含的不是一個人的想法,而是幾代畫家的願望,用現代語法重新為我們的語言賦予情感和詩意。這種願望促成了王音的覺醒,他的畫越來越流暢,題材廣泛,加油站、餐館,甚至用油畫臨摹一張採薇圖。
2006年他畫了一幅女人體,王音對人體畫的最初概念是學徒時的印象,“能畫人體了那才是藝術”,就像吃麵包了那才叫先進,可是幾十年之後他偶然聽到威尼斯雙年展的一個策展人說了:“人體畫是西方繪畫,與東方無關。”哪個東方?它也許與禮教中國無關,但不能否認與現代中國的關係,人體作為劉海粟的題材是現代中國起點上的標誌之一。
或許是為了再次親歷這種關係,他又一次從模仿入手,這次他模仿了楊飛雲的一張人體畫。楊飛雲曾經在“中戲”擔任王音的油畫色彩課老師,王音說:“他是中央美院教授靳尚誼的學生,靳尚誼學的是蘇聯寫實繪畫,同時強調法國的古典繪畫。當時覺得楊飛雲畫得不好,不懂色彩,其實,楊老師的畫融合了很多東西,有細節,有形狀,畫得很精細。”在模仿中,從構圖到色調他都好像謹慎地遵循著原畫的古典味道,只是那個女人體竟有著如此修長的雙腿,長到了完全不管不顧表層的現實感。此時的王音有點像個實驗員或巫師,他讓那些穩定、冷卻了的人體畫在圖像上遭遇到荒誕、變形的賈柯梅蒂,出乎意料的是,那些人體藉助賈柯梅蒂的瘦長形象獲得了復活的溫度。
那一年中,這個女人體多次被他引入畫面,或變換個姿勢,或沐浴在故鄉月下,有時王音也進入畫面與之相伴而行,與王音的心事重重欲言又止對比,畫面上的長腿女人是那麼自在沉著,更有意味的視覺效力還在於,畫面上寫實的王音和虛構的長腿女人給人的感受是相反的,那個虛構的形象具有更飽滿真實的靈魂和血肉,而那個寫實的角色反倒像個遊魂。王音為其中一張畫取名為《棲棲》,它借自陶淵明的詩句:“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以此標記他在徘徊往複中經歷的清苦心路。
一年之後,他完成了油畫《四季·夏》。這幅繪畫已經從起步時對人體畫的陳述走出了很遠的距離,它的基本構圖取自一張最普通的天山旅行明信片,有雪山、河流、樹木,還有人行走在其間,但那些樹木換成一個個秀麗、充滿生機的長腿女人體。這幅作品的傑出在於它所包含的周折複雜充滿戲劇性,這一點我想藉助他的朋友汪民安的分析:如果我們將那些裸女從畫面中搬走的話,這是一張完美的透視主義風景畫,但那些人體群像是不受限於透視法則的,處在中間的是高大的,而矮小的既可以在前景也可以在遠景中。她們插入到這個風景中,使這個風景畫的透視失去了根基,擾亂了這個風景。反過來,這個風景也擾亂了那些人體,讓她們充滿雜質,變得不單純。這些集植物、神和人體於一身的人體,為整個畫面編製了一種神秘感,只有一個現實的男人在其中踽踽獨行。
此外,他依然拒絕潮流固執地使用了中規中矩的繪畫語言,董希文式的邊疆風景畫法,不僅是向前輩致敬,也是表示謹慎謙遜的姿態。氣質上似乎還與遙遠的道家山水畫相關聯,那裡永遠是一片高遠的山影,深邃的流水,其中有一個人那就是“我”。他說:“這些公共常識不應該構成說話的障礙,應該是資源。就像詩詞中的蘭草與君子,只要用這麼個字,就可達意,有千年的積累,不用什麼都從頭說起。杜甫的‘律中神鬼驚’,說明詩的格律是可以作為自由表達的一種保障。畫畫的道理應該也是這樣的,繪畫的強大譜系不一定是反叛的對象,也可以作為限度使人自由。”
在這繪畫里,王音完整地表達了他的文化情感,他把他的文化背景、繪畫前輩全部作為天地山水,當做他心中的風景,四季皆在。而在中國古典哲學中,所謂天人合一的心境體驗則可以融會這一切。

藝術活動


【雅昌快訊】王音個展“禮物”開幕,“芒果叔”到底在畫什麼?
時間:2016-03-29 - 2016-05-29
簡介:在“旅程”的第二階段,王音以不同的地理方位為線索,創作了一系列呈現“遊離”狀態的作品。這或許與其對周遭世界的“去語境化”觀照方式密切相關。近期,王音融合了不同的風格,以超越於具體時空的視覺呈現方式將繪畫引入隱喻的維度。
雅昌專訪】王音:以什麼樣的目光去重新面對?
時間:2016-03-29 - 2016-05-29
徠地點: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簡介: 3月底,王音的個展“禮物”在UCCA開幕,放在後現代哲學家的語境里,“禮物”既是一種“贈予”,也是一個“債物”。王音將“油畫”比作西方送來的一個禮物,需要接受饋贈者去有所“回應”。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胡潤研究院發布《2020胡潤中國藝術榜》王音以251元人民幣成交額排名第92位。
2021年6月1日,以353萬元成交額排名2021胡潤中國藝術榜第74位。

藝術成就


對於王音,藝術創作是某種朝向自我的探索之旅,而作品本身或許亦為對“禮物”油畫的回饋。此次展覽中,王音的“旅程”展現出某種奇異的靜滯感——這大概源於王音所採取的疏離態度,試圖以時代邊緣的目光審視時代本身。

代表作品


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