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港公園
漁港公園
漁港公園位於廣東省湛江市中心觀海長廊的北端,西臨海濱賓館,東瀕湛江港,南為海洋路,北接南海艦隊基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規劃目標是建設成為市區海濱親水性主題公園。全園設計主題構思為"漁人、漁港、漁船、漁家",力求表現雷州半島的漁民形象、漁港風情,漁船文化與漁家生活。全園景觀創作,突出民族化、地方化、生態化和人性化的特色。
基地現狀為2001年已做簡易綠化的濱海灘地,並有部分沙灘。在海濱沙灘與綠地之間已建有一條防浪堤,規劃預留一條20米寬的城市幹道。
廣場
漁港公園
根據湛江的地理、氣候、文化背景與基址立地條件,該場地宜營造一個蘊涵表現本土文化特色與民俗風情的城市公園,為市民提供優美的海濱親水休閑活動空間。因此,全園設計主題構思為“漁人、漁港、漁船、漁家”。
漁港公園
該景區包括主入口、次入口及椰林停車場。在景區布局上,用兩列弧形種植的高大棕櫚科植物將主入口分為前後兩區。前區主景為“海之戀”大型雕塑,後區主景為“北斗七星”旱噴廣場。
公園前廣場鋪地為散置卵石,強調公園的海濱特徵;圍繞“海之戀”雕塑設有霧噴等景觀小品。“海之戀”雕塑著力表現漁民們在晨霧中推船出海的場景,用力與美的形象表現漁民與海相依為命的生活關係。雕塑形象構思採用充滿力度的三角形構圖,漁民們健碩的身軀與浪花、礁石融為一體,是湛江漁民依海為生的藝術寫照。
建成於2005年的雕塑“海之戀”
漁港公園
歐陸風情的“港灣”鐘樓
活動受到廣大市民的廣泛關注,先後收到250多封市民來信或傳真。通過專家及市領導評選,最後決定命名“港灣鐘樓”。陳冠霖和李翹兩位市民為鐘樓起的名稱被選中。
據介紹,“港灣鐘樓”中鑲嵌有“湛江港”(湛江別稱)和“廣州灣”(湛江舊稱)的意思,是把歷史廣為外界所熟悉的名稱都融匯其中。此名稱刻在鐘樓上。
“漁港船歌”為海濱休閑景區,主景為從湛江漁港收集來的各式漁船,配有砂石灘、木棧道、卵石觀光路等景觀設施。在伸出防浪堤的海邊沙灘上,設木棧道和觀光碼頭,停靠多艘觀賞漁船,使該景區成為園內漁船文化展覽館的實物展場。從主入口前廣場延伸出一條木棧道,經砂石灘、漁人之家到公園東北角的花葉廣場。木棧道兩側擺設各式漁船,與自然形態的礁石、植物相搭配,形成自然生態氣息濃郁的休閑步道。沿途散置礁石、卵石及粗沙地,配植海灘沙生植物。防浪堤外的沙灘設計作填沙找坡處理,供市民開展沙灘排球、沙灘足球、放風箏等休閑活動。
漁港公園的熱帶風情屋子一景
漁家景緻
漁鄉風情為公園的中心景區,規劃以椰林環繞的水池沙灘為景觀主體。水池與沙灘的形狀是模擬湛江港平面圖的拓撲形,再現調順島、南三島、東頭山島、東海島的相對位置。低凹的地形地貌,寓意湛江是一處絕佳的避風港。景區水體西側為弧形的木平台與小碼頭,規劃系有數只漁港情人舟,供人品茗傾談。水池北端的觀景平台與“漁人之家”以木棧道相連。池邊沙灘上,臨水設置一尊“漁女織網”雕塑。
漁港公園
這些拉索與浮球,也是對漁家生活中拉網場景的表達。景區北側靠近漁人之家處設置戲水小溪,用黑色的海礁石、茂密的水生植物、跌落的溪水與歡樂的笑聲,構成了一個適宜市民遊憩活動的天然樂園。
公園旁的沙灘
燈塔的建築造型,充分吸取湛江民間燈塔特點並適當簡化,安裝高亮度彩色景觀射燈,力求達到光芒四射的景觀效果。
考慮到湛江市民有夜遊公園的習慣,為強化公園的夜景效果,燈塔與主入口及與漁人之家的風信標之間,每隔9m設一盞激光地燈,形成兩條美麗的光軸,使之與主入口廣場在視覺上形成呼應。這兩條光軸與燈塔,已成為公園夜景構圖中心和城市標誌性景觀之一。
漁港公園
漁港公園海濱浴場每天開放的時間為:8:00-19:00(註:以浴場當天公布信息為準),風力超過5級或浪高超過1米,及其他不宜下海的天氣,浴場將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