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博物館
泉州博物館
泉州博物館位於清源山下的西湖公園北側,是一座具有閩南建築風格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所在地,佔地面積80餘畝,建築面積16000多平方米。舉辦有“泉州歷史文化”、“泉州南音,戲曲藝術”等基本陳列、以及“泉州古代書法”、“泉州民間收藏”等展覽。泉州博物館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民終生教育場所。
廣場中間銅雕塑
2001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泉州博物館新館,新館於2002年9月開工,2005年元旦建成開放。
泉博主體建築
泉州歷史展覽
泉州歷史展覽位於博物館二層,佔地面積為1500平方米,分“早期開發”、“刺桐崛起”、“東方第一大港”、“泉南雄風”四個部分,它以泉州歷史為主線,從遠古時期的深滬古森林遺址說起,囊括了閩越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的痕迹;海上絲綢之路繁盛;東方第一大港鼎盛絢麗以及明清時期泉州譜寫蔚藍色的歷史篇章。一進入二層展廳大門,題為“在水一方”的前言形象地表明了泉州枕山向海的濱海城市。第一展廳內的沙盤表明了台灣海峽地形地貌變遷,以及舊石器時代古人類從大陸遷徙寶島,留下的來蹤去影。可以看到石獅海域出土的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其中有古菱齒象、四不像等。漢代陶器、兩晉紀年墓磚以及五代鑄錢陶范等各個時期的珍貴出土文物都名列其中。
民間收藏展和民間書畫展
民間收藏展和民間書畫展位於3層的民間收藏展和民間書畫展,為收藏者提供一個展示自己藏品的空間。收藏者可以向博物館申請,將自己的藏品展示出來,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展示藏品的時間和種類,這也是泉州博物館在藏品展示上的一個創新,現已有200餘件藏品。4層的臨時展廳將不定時接納書畫、攝影、陶瓷等多種類型的展品,可以舉辦各種形式的展覽。
在展廳布置中除了展示出土文物外,還有特別場景展示。如豐澤區梁朝“承聖四年”(公元555年)墓,墓葬墓室的半壁及隨葬品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參觀者可以看到墓葬原來的形制,更直觀地了解當時的墓葬文化。很多燈光都採用感應式,只要一有人走過去,陳列櫃中的燈會慢慢亮起。在“泉南雄風”中,主要突出“台海揚波、兩岸一體”的主題,陳列民族英雄鄭成功和清福建水師提督施琅有關的文物。另外,還有泉州華僑、歷史名人等諸多內容的展覽。
館藏“東方第一大港”
館藏“泉州南音·戲曲藝術”
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7173件/套,其中珍貴文物464件/套,參觀人數71.4萬人次。
景教墓碑 | 景教墓碑 | 元代 原砌於泉州城東北郊后茂村魏姓村民屋后牆上 高51厘米,厚7.5厘米,底寬56厘米 尖拱形,青石雕成。碑面浮雕一對四翅羽翼飄帶飛天,飛天均以雙手捧持“聖物”,“聖物”刻似蓮台,蓮底 下帶柄,蓮台上有彩雲,彩雲承托一朵盛開的蓮花,蓮花上豎立著一個大十字架,飛天手臂裸露,頭戴冠,頭頂浮刻一個小十字架。 |
青花茶葉蓋罐 | 青花茶葉蓋罐 | 清朝 傳世品,泉州安溪窯燒制 高27厘米 直口、束頸、平底、蓋為圓柱形,繪青花花草紋;肩和罐身呈六稜柱形,繪青花山石、花草、蝴蝶紋,圖案整潔清晰。 |
清同治六年銅編鐘
清同治六年傳世品
高21厘米,直徑16厘米
該編鐘為青銅質地,橋形鈕,鐘體兩端弧形內收,鼓腹,鐘面有四組堆貼的鼓丁紋,紋飾之間的空當陽刻兩組文字:“同治六年五月”、“台灣北路淡水同知嚴金清謹制”。
木偶表演 觀眾能觀摩提線木偶的現場表演。
“金色的記憶——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農民運動會紀實”,展覽面積1260平方米。第六屆全國農民運動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在泉州市舉辦的國家級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展覽由圖片、文物展品和場景組成,共展出圖片近500張、文物展品445件,場景10個。
泉州博物館是展現泉州這多元文化寶庫的一扇窗口。泉州博物館不僅是泉州古港文明及“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再現,而且是學術研究、文化交流、旅遊休閑的理想場所,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民終身教育場所。
泉州博物館共分六個部門:
一.辦公室
負責全館日常行政事務、外事、人事、後勤、財務工作。
二。業務部
負責陳列的研究、設計、製作、布置工作;文物庫房的管理工作;文物徵集工作;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開展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
三。宣教部
負責展覽講解、接待;負責對館外的宣傳、聯絡機關、學校等團體參觀;負責各大中小學、幼兒園等團體進行夏令營等活動及其他社會教育活動。
四。保管部
負責文物的保管、核對、測量、登記等工作。
五。保安部
負責全館文物、財產的安全保衛、防範工作。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開放
淡季8:30~17:00 旺季8:30~17:30
門票價格:免費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西湖公園北側
交通線路:乘202、203、37路公交車直達;乘26、17、21、2、27、33、6、39路公交車到西湖公園西門公交站,然後再步行至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