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天闢地》是李歇浦執導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邵宏來、孫繼堂、王霙主演 ,於1991年上映。
該片是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而拍攝,是中國第一部以建黨為背景的影片 ,講述了李大釗、陳獨秀等愛國志士創建中國共產黨的艱辛歷程。
1919年5月4日,三千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集會,抗議帝國主義列強在“巴黎和會”上把山東從德國手上轉讓給日本的強權統治,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取消21條”等口號,並在示威遊行中火燒國賊曹汝霖的住宅,痛打章宗祥。北洋政府逮捕了32名愛國學生。北大校長蔡元培偕同13所大學校長要求總統徐世昌立刻釋放學生。上海也舉行三罷活動支援北京愛國學生。《新青年》主編陳獨秀散發《北京市民宣言》時被捕,引起民憤,反動軍閥被迫將他釋放。蔡元培、李大釗、
胡適及眾師生到監獄門口迎接。陳獨秀對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十分欽佩,表示馬上成立馬克思研究會;李大釗提出還應進一步組織發動工人。宣傳新文化、新思潮的運動在全國掀起:天津有周恩來、鄧穎超參加的覺悟社;濟南有第一師範學生組成的勵新學會;湖北有董必武創辦的武漢中學。毛澤東等發起“驅張運動”,率代表團赴京請願,李大釗與他促膝長談,認為經濟基礎問題的解決——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才是解決中國問題的前提。一系列愛國行動再次引起軍閥政府的恐懼。李大釗連夜將陳獨秀送出北京,兩人相約南呼北應,儘快建黨。1920年,毛澤東在上海見到陳獨秀,夜讀《
共產黨宣言》中文譯稿,憧憬著中國革命的未來,堅信農民將是革命的主力軍。陳獨秀、李大釗努力聯繫到共產國際,得到了他們的支持。1921年7月23日,來自長沙、武漢、上海、濟南、北京等地的毛澤東、何權衡、董必武、陳潭秋、李達、李俊漢、王燼美、鄧恩銘等13名代表聚會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中途受到密探打擾,地下鬥爭經驗豐富的馬林機警地建議立即散會。后經李達夫人王會悟提議,會議改在浙江嘉興南湖一隻游舫上繼續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黨章,中國共產黨正式宣布成立。“馬克思主義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中華民族萬歲。”的誓言低沉卻又震撼寰宇。紅船迎著滾滾波濤馳向遠方。
開天闢地
演員 | 角色 |
邵宏來 | 陳獨秀 |
王霙 | 毛澤東 |
夏正興 | 鄧中夏 |
龔力群 | 張太雷 |
杜澎 | 徐世昌 |
孫濱 | 孫中山 |
宋林林 | 瓊 |
王佳藝 | 李葆華 |
丁嘉元 | 王星拱 |
王詩槐 | 胡適 |
宋憶寧 | 宋慶齡 |
胡光義 | 商界代表 |
洪融 | 高君曼 |
任廣智 | 蔡元培 |
田純 | 鄧恩銘 |
郭偉華 | 周恩來 |
肖榮生 | 馬駿 |
魏宗萬 | 王懷慶 |
鄭毓芝 | 楊母 |
袁國慶 | 陶二娃 |
譚曉寅 | 李啟漢 |
洪彬 | 肖子璋 |
丹尼爾·莫利特 | 威金斯基 |
蘇克 | 蔣介石 |
沈光瑋 | 沈玄廬 |
王衛平 | 黃凌霜 |
李建華 | 陳潭秋 |
金暉 | 趙世炎 |
趙森 | 陳毅 |
胡榮華 | 陳炯明 |
郭亮 | 區聲白 |
保羅·萊姆歇 | 尼科爾斯基 |
曹坤其 | 安南巡捕 |
盧青 | 包打聽 |
參演人員 | 袁冬、徐群、任義彪、吳天戈、張山、翁國鈞、鄭乾龍、阮麗麗、徐才根、田健、胡大、朱申嘉、陳偉國、任大銘、周國賓、王玉蘭、汪天雲、朱藝、天然、強明、秦雯 |
職員表
總導演 | 李歇浦 |
---|
製作人 | 柴益新(製片主任)、孫德鈺 |
副導演 | 胡立德、楊蘭如、史鳳和 |
美術設計 | 瞿然馨、孫為德、韓莎莎(副美術) |
造型設計 | 楊龍生、沈東生、殷麗華 |
編劇 | 黃亞洲、汪天雲 |
服裝設計 | 謝鴻儒、張存忠(服裝)、魏曉明(服裝)、羅兆娟(服裝) |
攝影 | 沈妙榮、朱永德、許銘華(副攝影)、王國富(副攝影) |
錄音 | 任大銘 |
配樂 | 楊矛 |
剪輯 | 陳惠芳、錢麗麗 |
道具 | 喬偉成、方勇、何菊生、薛順奎、袁林根 |
布景師 | 徐美忠(置景)、陳壽超(置景)、劉育海(置景)、馮語規(置景)、潘介弟(置景)、婁中元(置景)、林福增(繪景)、張順發(繪景) |
燈光師 | 李明德、楊義孝 |
編輯 | 祝鴻生 |
旁白 | 周野芒 |
煙火 | 錢阿法、焦伯澤 |
擬音 | 錢守一 |
特技設計 | 戈永良、吳嘉葵 |
特技攝影 | 范幼龍 |
演奏 | 上海電影樂團 |
指揮 | 王永吉 |
角色介紹
陳獨秀
演員邵宏來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著名學者、教授。他狂放不羈,愛憎分明,叛逆抗爭,敢做敢為,熱忱激越,堅毅不拔,但也有剛愎自用、急躁暴烈、恃才傲物的一面,自信心極強,甚至近乎固執。與朋友交,他肝膽相照,率直真誠,但論起理來則面紅耳赤,寸步不讓,而一旦認識到自己的偏頗,則痛斥自己,賠禮道歉。
李大釗
演員孫繼堂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博學沉穩,平易近人,沉著穩重,顧全大局,有長者之風,情感豐富而內斂,慮事周全而不逐名利。他與陳獨秀南北呼應,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巨大貢獻。
毛澤東
演員王霙
充滿強烈愛國心和憂患意識的革命青年,具有如饑似渴的求知慾和堅強的意志,勇於探索,不屈不撓,還有著詩人般的豪放灑脫的氣質。他一開始信仰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列出中國面臨的100多個問題,在黑暗中徘徊,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直到遇到陳獨秀,讀了《共產黨宣言》,接受馬克思主義,才看到了光明。
張國燾
演員啜二勇
中共“一大”代表。他在北大讀書時,是“五四”運動的積極分子,后又跟隨李大釗在北京創建早期共產主義組織。他富有激情而自負、毫不謙遜,在“一大”上,當仁不讓地擔任了會議主持。
陶二娃
演員袁國慶
北京長辛店的工人,為人忠直。曾聽過李大釗的演講,深受震動。當李大釗送陳獨秀秘密離開北京卻遇到特務糾纏時,他挺身而出救下二人。後來,他積極投身工人運動,慘遭軍閥殺害。
趙紉蘭
演員蔣寶英
李大釗的妻子,是一位善良、賢淑、直爽的中國女性。她熱愛丈夫和孩子,對丈夫戰友陳獨秀的孩子們也疼愛有加,仗義執言,強烈反對陳獨秀所謂磨練兒子的做法。
1989年3月,黃亞洲在嘉興南湖煙雨樓參加創作座談會時,萌生了創作中國共產黨建黨這一歷史題材影片的想法,並與參會的上海作家汪天雲一拍即合。初秋,二人正式向上影廠遞交《開天闢地》的創作方案。很快,上影廠決定向黃、汪二人組稿。黃、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在當年的年底寫出了十萬字的電影文學劇本並送到上影廠文學部。但是,為了保證這一重大歷史題材的作品質量,1990年2月4日,上影廠成立了以吳貽弓為組長的《開天闢地》專題領導小組,採取同一題材分幾路組稿的方式,向沙葉新、
周振天、張來鈞等同時組稿,擇優選用。為了中選,黃、汪再度對劇本進行加工。6月,經過對三部文學劇本的討論研究,上影廠正式決定,採用黃亞洲、汪天雲的劇本,並將
沙葉新、張來鈞的劇本精華也吸納其中。7月,劇本定稿獲上海市委宣傳部、市電影局黨委肯定,報送中央重大歷史題材創作領導小組及中宣部。9月26日,經四易其稿的《開天闢地》獲准投入拍攝。
藝術風格
拍攝像《開天闢地》這樣題材的影片,有兩種捷徑可走,一是類似編年體紀錄片,史實確鑒,言必有據,但會缺乏藝術感染力和魅力;另一種是虛構人物貫串全片,拍成情節片、動作片,乃至懸念迭起的驚險片,表面上讓人眼花繚亂,但實際會讓觀眾感到虛假、不嚴肅。導演李歇浦認為,題材決定該片的總體藝術風格是史詩式、全景式、紀實性的歷史畫卷,它的文獻價值和史學價值必須放在首位。因此,在結構上,不能以鋪設情節為主,更不能用常見的戲劇衝突和戲劇思維去構築全片,所以,他向攝製組全體人員強調,影片必須有強烈的歷史凝重感、悲愴感和縱橫感。而為了使這部近3小時的影片能讓觀眾坐得住,李歇浦等主創人員對4個半小時的素材進行了取捨,加使全片節奏緊湊,同時,注意寫意與寫實相結合,藉助音樂、畫外音、電影造型手段等表現用寫實手法難以表現的思想內涵。
人物塑造
在人物塑造方面,導演李歇浦力求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相結合,以一定的史實為依據,依照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進行藝術創造,虛構了陳獨秀父子在牢中相見、李大釗雪中送炭、毛澤東和楊開慧拜堂、毛澤東與陳獨秀在印刷廠相見等情節。在事件與人物關係的把握上,他嘗試用事件帶出人物,服務於人物塑造,對事件的交待點到為止,而用更多的篇幅來表現人物性格。為突出塑造好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三個主要人物,除了描寫他們的政治鬥爭外,還試圖通過戰友情、父子情、夫妻情等多側面刻畫人物性格。
開天闢地
美術創作
在拍攝該片時,由於不能在
北大紅樓的原址上拍攝,為了追求歷史感、真實感,美術師按資料照片,複製出了整個雕花大門。因為時代變遷中,影片中涉及的多處建築已不復存在,劇組的美術師就選取建築風格相近的外景代替,如北大的校園景是在建築年代、風格相近的上海華東政法學院的舊校舍拍的。而即使是虛構的劇情,劇組也沒有隨便選景,例如片中湘江祭神的戲,本來在上海找個有水有岸的地方也可以拍,而且真正的湘江邊現代化景觀無法迴避,但劇組仍去湖南找了另一條河代替,這樣做,除了是出於保持地理特色的考慮,還因為當地群眾演員的形象、氣質是上海所不能替代的。
● 該片僅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100多個,為了在短期內找齊演員,副導演普查了全國劇團,光試演員的錄像資料就拍了五六個小時,即使是次要角色也要慎重選用,例如為了物色只有一場戲的青年鄧小平的扮演者,副導演跑遍了上海各專業、業餘劇團和高等院校。
開天闢地
● 20世紀20年代,毛澤東的下巴是沒有痣的,但是,考慮到觀眾的觀賞習慣,該片造型師在設計青年毛澤東形象時還是給他加了一顆痣。
● 陳獨秀、毛澤東的額角比較寬,而演員邵宏來、王霙的額角沒有那麼寬,常規辦法是將額前頭髮剃掉一些,但那樣就不光滑,頭皮泛青,於是他二人忍著痛,讓造型師將額前的頭髮一根根拔掉。此外,邵宏來還做手術去除了因年齡而積沉的脂肪。
● 在拍李大釗雪中送陳獨秀出城的戲時,攝製組在北京等了一個多月還是沒有等來下雪,只能把
騾車、馬鞭等道具全部帶回上海。最後,他們在哈爾濱找到了一望無際的雪景。
● 拍長辛店工人在雨中迎接李大釗的戲時,北京氣溫只有零下十幾攝氏度,消防水龍頭製造的雨水澆在人身上凍成冰,衣服都被凍住了,壓道車也由於鐵軌結冰動不了,人們就自發推車,堅持拍完最後一個鏡頭。
● 劇組共拍攝2000多個鏡頭,轉戰160多個外景點,組織了30多個有500至300人參加的大場面戲。其中,表現湖南共產主義小組成立的“燈會”,導演希望拍得有湖南特色,又氣勢恢宏,為了營造氣氛,需要一台
湘劇、兩條巨龍、50多條大小船隻、800多隻火把、1000多名群眾演員,還有幾十人的大型鑼鼓。在當地領導和群眾支持下,所需40多個鏡頭一天就拍完了。
● 上影廠6號攝影棚搭建“一大”會議的場景時,為了盡量做到歷史的真實,美工師、置景師用皮尺把“會址實景”一一丈量,連代表喝水的杯子也是向“一大”紀念館借來的,整個布景只有牆上的掛鐘是為藝術需要而虛構出來的。
● 上海“一大”紀念館本來搭好腳手架準備進行修繕,為了拍攝該片,他們將腳手架全拆了。浙江南湖紅船也為拍攝該片推遲了整修計劃。
● 該片中有毛澤東、楊開慧在楊昌濟的像前行跪拜禮的鏡頭,在拍攝時有人提出毛是無神論者,不應該行跪拜禮,但是導演李歇浦認為,這樣可以寫出毛的人性 。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結果 |
---|
1992年 | 第一屆“五個一工程”獎 | 《開天闢地》 | 獲獎 |
1991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 優秀故事片 | 《開天闢地》 | 獲獎 |
第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 特別獎 | 《開天闢地》 | 獲獎 |
最佳編劇 | 黃亞洲、汪天雲 | 獲獎 |
最佳導演 | 李歇浦 | 提名 |
最佳男主角 | 邵宏來 | 提名 |
最佳美術 | 瞿然馨、孫為德 | 提名 |
最佳剪輯 | 陳惠芳 | 提名 |
最佳化妝 | 楊龍生、沈東生、殷麗華 | 提名 |
第二屆全國電影製片廠優秀攝製組評選 | 故事片優秀攝製組獎 | 《開天闢地》 (上海電影製作片廠) | 獲獎 |
2021年 | 第30屆華鼎獎 | 全國優秀電影 | 《開天闢地》 | 獲獎 |
《開天闢地》的最大成功之處,在於它寫出了歷史真實,一反從簡單的觀念出發,而是從深入歷史,尋找革命先驅者的真實腳印,這是藝術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首先,它寫出了複雜的歷史環境,不僅寫出了敵人的嚴厲鎮壓,而且寫出了各種思潮的矛盾與鬥爭,寫了與政府主義者之間的徹底決裂,這樣也就可以看到當時環境的艱難,也因此更可以看到先驅者對理想的執著,為人民解放事業的不屈不撓的獻身精神。如果說,該片還有某些不足之處,那就是在寫歷史環境的複雜性、艱巨性的同時,未能更加有聲有色地描繪出風起雲湧的人民鬥爭,從而未能更加強烈地顯示出時代歷史特點。過去的有些影片在涉及革命歷史題材時,常缺乏一種歷史態度,把人物理想化、簡單化,也就談不上歷史的真實。而該片則在這一根本之點做出了新的選擇,因此從根本上改變了影片的藝術面目。影片的主創人員不僅把注意力放在幾個主要人物身上,而且也注意對群像的刻畫,也因為注意了這些背景人物的刻畫,從而使整個影片營造出濃烈的時代氣氛。還因為烘托出了這樣一種時代氣氛,於是,幾個主要人物的出現也就自然地融為一體,讓人感到可信、感到親切,具有動人的藝術力量。(中國電影評論家學會名譽會長
梅朵評)
開天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