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三毛流浪記的結果 展開
- 1949年王龍基主演的電影
- 漫畫家張樂平先生創作的漫畫
- 1984年動畫
- 1996年徐銀華執導電視劇
- 1958電影
- 電影繪本版書籍
- 音樂劇
三毛流浪記
漫畫家張樂平先生創作的漫畫
《三毛流浪記》是著名漫畫家張樂平先生的漫畫名作,出版於2012年6月,講述了孤兒三毛的辛酸遭遇,他沒有家,沒有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只有與他命運相同的流浪兒關心他,給他溫暖。
三毛貧窮卻依然執著樂觀的性格,他的喜和悲似乎都和我們息息相關!三毛是那個過去時代的歷史寫真,但也同樣鞭笞和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教會他們勇敢、善良和樂觀。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
漫畫家張樂平創作的連續性漫畫《三毛》。漫畫大師張樂平
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漫畫,早在1935年就問世了。儘管是博人一粲,但還是受到了讀者的歡迎。抗戰勝利后,三毛漫畫又在上海的《大公報》連載,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戶曉,並成為了當時多數中國窮苦兒童命運的象徵,有較強的社會諷喻和批判意義。張樂平以機智的筆觸,精心地結構了一組一組的笑中帶淚的畫幅,描寫了瘦削矮小的三毛怎樣做報販、擦皮鞋、當學徒……總之,三毛聰明機靈、樂觀幽默而又不畏強暴的性格躍然紙上。三毛漫畫,受到了當時廣大讀者,特別是許多小朋友的熱烈喜愛。陽翰笙創作的《三毛流浪記》的電影劇本,儘管運用了三毛漫畫提供的許多情節,但還是一個嚴肅的正劇。后經過編導委員會討論、研究,大家認為這部影片應該搞成喜劇形式,儘可能與漫畫風格相接近。但此時陽翰笙已經離開上海,便由陳白塵代為修改;不久陳白塵也離開上海,又交給李天濟修改。最後,交由導演趙明、嚴恭寫出分鏡頭劇本,投入拍攝。
三毛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但是對於了解過去,三毛流浪記了解歷史,卻是每個人都必須完成的一份答卷。因為了解過去,了解歷史可以讓成長的腳步更沉著、更堅實,可以讓視野更寬廣,心胸更博大。
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除了新鮮的空氣,燦爛的陽光以外,更需要冷靜地思考,以及心靈的感動和震撼,而這些,在閱讀三毛的時候,我們都能夠感受得到。
三毛已經永遠地沉澱在無數人成長的記憶中,相信在未來的歲月里,三毛依然會帶給我們許多寶貴的東西,讓我們體驗苦難和不幸,也學會同情,學會關懷和珍愛。
《三毛流浪記》為什麼經久不衰?因為它有益於人們的心靈。柯靈先生在香港版序言中寫道:“《三毛流浪記》是一部很有趣味的小人書,也是一部給成人看的警世書。三毛身上,背負著沉重的歷史陰影,也帶了深刻的歷史啟示,向世界呼喚和平,呼喚公正,呼喚仁慈,呼喚同情,呼喚人道,呼喚文明!”
所幸的是,三毛不單隻是流浪,他始終與時代的脈搏同步。在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三毛已經是個愛科學、學法律的孩子了。
張樂平先生生前曾說,三毛是他獻給全國少年兒童的禮物。我們希望三毛不斷有新的故事告訴熱愛他的讀者,成為孩子們永遠長不大的好夥伴。
本書利用電腦技術對原畫精心著色,並配以詳盡的文字解說和注音,以達到圖文並茂的效果。
“三毛”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許多人都說:“我是看著三毛的故事長大的三毛流浪記。”漫畫巨匠“三毛之父”張樂平先生筆下這個不朽的流浪兒形象“三毛”是怎樣向人們走來的?當年電影《三毛流浪記》中主角的扮演者王龍基,到底過著一種怎樣的生活呢?早在1949年,流浪兒“三毛”第一次被搬上銀幕。誰人不識三毛——大頭,沖額角,翹鼻子,闊嘴巴,圓而大的眼睛,身體纖細瘦弱,喜怒哀樂表情善變;機靈活潑,天真可愛,滑稽幽默,善良懂事……這個“很有個性、意志堅強、富有正義感,經歷了很多折磨卻堅持人生光明信念”的孤兒,不再僅僅局限於紙張這個二維空間了,他在三維空間里為更多人所熟悉,所喜愛。電影、電視、動畫、木偶片,舞台劇,網路遊戲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有了更多嶄新的舞台。4月24日,記者得知“三毛大聚會”而匆匆趕到央視電影頻道《流金歲月》,採訪到了這位長大后並沒有在演藝圈內繼續發展,而是選擇了當工人,並在此行業大有作為,最終成為中國印製電路行業協會的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的王龍基老師。如今他是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上海電影家協會榮譽理事,以及上海三毛形象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他的名片上有各個時期的三毛——最上端是漫畫大師張樂平先生親自操刀送給他的“三毛”,“其實張伯伯(在採訪中他一直稱呼著張伯伯)給我畫的是兩個‘三毛’,但我只用了其中一個,這可是他老人家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用他顫抖的手,耗時三年,一筆一畫才完成的……2013年是“三毛之父”張樂平先生逝世15周年。談起“三毛之父”張樂平,他的眼睛早已濕潤,神情凝重……本片描寫三毛乞求到城市后的坎坷命運和遭遇。共分八部:一仆三主,書讀生涯,難克難弟,舞台人生,照相風波,瞎子情緣,哭星高照,像皮風暴等。
畫三毛就是畫他自己
“三毛之父”送他的“樂園”徽章
“張伯伯是1992年9月27日離開我們的,距今已經整整19年了,卻恍三毛流浪記如夢境。他是世界漫畫巨匠!我佩戴的這個徽章,就是拍三毛時張伯伯送給我的,很簡陋,銅皮做的——樂園裡,三毛手持喇叭在呼喊。張伯伯說,他希望中國的兒童和天下的兒童都能夠有飯吃,有書讀,有衣穿……這也是他所追求的。這個徽章,我一直戴著……”
“張伯伯好幾次和我談起過他作畫時的感受。每一筆每一畫都飽含了他對孩子的深情……”1947年的一個晚上,畫家張樂平冒著大雪走在上海的一條弄堂里,遠遠地看到三張通紅的小小面孔,走近一看,是三個十歲左右的流浪兒,正披著破麻袋、赤著腳,緊緊地圍著一個烤山芋的爐子取暖,有兩個孩子在雪地上不停地跺腳,有一個趴在雪地上,鼓著凍紅的腮幫去吹即將熄滅的火。寒風呼嘯,大雪紛飛。貧窮的藝術家獃獃地看著這三個他無力幫助的孩子,嘆了一口氣,去兄弟家借宿了。第二天早上,他又路過那條弄堂,卻看到有兩個孩子已凍死在那個爐子前,小手還伸在熄火的爐膛里……張樂平痛哭流涕,這一幕深深地刺激了他的神經。張樂平悲憤,他要吶喊,他要畫三毛流浪記……其實,張樂平最初設計的形象就是一個光頭男孩,禿腦袋雖然有趣,但在造型上顯得單調。後來,他對此仔細推敲琢磨,一天突發靈感,在光頭上加了三筆,人物形象立刻鮮活起來,於是“三毛”誕生了。《三毛流浪記》這本長篇漫畫一版再版,而且還在繼續出版中。中國的“小三毛”永恆了。
一年後的1948年,上海崑崙影業公司要《三毛流浪記》搬上了熒幕。當時著名的劇作家陽翰笙先生創作電影劇本,但是他沒有寫完劇本,因為鬥爭形勢需要,身為地下黨員的他撤離了上海,劇本由陳白塵先生續寫。陳白塵中途也因暴露身份離開上海,劇本最後由李天濟先生定稿。王老說:“片中的喜劇情節,均出自李天濟先生的筆下,陳白塵和李天濟當時覺得自己比陽翰笙先生年輕,輩分小,因謙虛沒有在片頭署名,可見當時那些老藝術家們對名與利看得多麼淡泊,讓我感動……張伯伯的一生幾乎情寄三毛,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創作,表達了他對受苦孩子的深切同情,也融入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他曾說過:畫三毛就是畫我自己!由於他每天作畫不止,再加上當時生活的艱難,他患上了肺病。但是他卻一面咯血一面掙扎著畫三毛……”
馬路上撿來的“三毛” “小三毛”幼年時有過三毛的經歷
王龍基是怎樣與三毛結緣的呢?幼年時王龍基酷愛看漫畫《三毛流浪記》,其實他也有過近似三毛的悲慘經歷。他出生在四川,從小就隨父親王雲階(著名作曲家,也是電影《三毛流浪記》的作曲)過著四處漂泊的生活。儘管王雲階三十幾歲就是位教授,但由於對舊社會的不滿,生活相當拮据。王龍基的一個小弟弟就因為得病沒有錢醫治而夭折。“我生下來時,腦袋很大,身體卻很瘦,當時有算命先生說我活不過三歲……”印象最深的是他5歲時生了一場大病,“有次我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嘔吐不止,膽汁都吐了出來,打針打得我兩個屁股上全是針孔。有一天,媽媽背著我去看醫生,路過一家包子鋪,我說什麼也不肯走了,對媽媽說:‘娘,我沒病.我只要吃兩個包子就好了。’媽媽真的給我買了兩個包子,包子吃完了,病也好了。”
1947年初,7歲的王龍基跟隨父親到上海。父親那時候在崑崙公司為電影作曲。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王龍基常在片場玩耍。後來崑崙公司尋找“生活中的三毛”,他們要將三毛搬上銀幕。導演之一的嚴恭負責尋找三毛的扮演者,但是找了好久也沒有合適的。“一天,我和兩個大孩子在玩彈子球,我贏了他們,可兩個大孩子欺負我小,輸了不認賬,還先動了手,於是我迎上還擊,打敗了兩個大孩子,搶回了屬於我的彈子。當時嚴恭導演就在我旁邊,他突然上來拉著我的手說:‘孩子,你就是我要找的三毛!’”那年,王龍基才8歲。
王龍基到崑崙公司化裝試鏡,崑崙公司的全體導演如沈浮、史東山等看過後一致通過,張樂平說:“三毛,就是他!”王龍基就成了三毛。他說:“我其實在演三毛的時候已經算‘老演員’了,曾經在史東山伯伯導演的《新閨怨》中和白楊配過戲,又在曹禺伯伯編導的《艷陽天》以及崑崙公司出品的《關不住的春光》、《希望在人間》等影片中扮演過角色。三毛窮困潦倒的生活,我是一點也不陌生。在拍攝現場,張伯伯像個普通觀眾一樣,時不時來點撥我,他生性隨和謙恭……”
“三毛”受到過恐嚇明星演員甘心為一個孩子跑龍套
影片在緊張籌拍之時,製片人韋布收到一封恐嚇信:“三毛再搞下去,當心腦袋!”結果事與願違,更堅定了劇組人員拍攝該片的決心。1949年4月1日上午,攝製組在上海外灘拍了第一個外景鏡頭。王龍基說:“這個電影是惟一一部有著‘雙結局’的特殊影片。上海解放的那場戲是1949年5月又補上去的。電影原來的結尾是:下雪了,三毛和他的難兄難弟們繼續流浪……”
在中國電影一百年的歷史中,《三毛流浪記》創造了一個“空前”,電影《三毛流浪記》那是“眾星捧月”——眾多明星演員為一個孩子跑龍套,這成了這部電影的一個重要特色。在影片中,有一場“豪門大家宴”的戲,布置富麗,場面豪華,其實那並不是實景,而是中電二廠攝影棚里搭的布景。這場豪門盛宴威力不凡。當時上海灘影視界有頭有臉的人物集體光臨。而且全部是以跑龍套的身份來的,分文不取。大家對三毛的熱愛和支持可見一斑。
來參加演出的明星不乏夫妻檔,母女檔和父子檔。夫妻檔的來了7對,有趙丹和黃宗英、沈浮和高依雲、應雲衛和程夢蓮、刁光覃和朱琳……;母女檔的是上官雲珠和她的女兒;父子檔的就是王龍基和他的爸爸王雲階,“他不僅給電影作了曲,還在片中飾演了一位鋼琴師。”其他的還有孫道臨、吳茵、林默予、關宏達、中叔皇等,加起來一共50多位明星齊來助陣。王老感慨地說:“他們都是當時紅透上海灘的電影明星,他們都是沖著救救上海灘的流浪兒來的,雖然只有寥寥可數的幾個鏡頭,他們卻都甘心為一個無名的小演員當配角,這在中國電影史上還是第一次。”近60年來,《三毛流浪記》常映不衰,在國際上多次榮獲電影大獎,王龍基所塑造的三毛形象成為中國跨時代的經典形象之一,也成為中國電影博物館中的19個蠟像之一。
最後一張三毛 在他的最後的日子裡我給他剃過鬍子
張樂平生前發表的最後一幅三毛作品,是1992年作為《少年文史報》等單位主辦的“三毛杯”全國中小學生文史知識競賽的賽標。1月15日,競賽主辦單位負責人來到張樂平的病榻前,拿出張樂平1982年贈送給該單位的親筆三毛漫畫,說明要把這幅畫作為賽標,並請他在畫上簽名。他聽后很開心,顫巍巍地提起筆,用另一隻手壓扶在提筆的手上,在畫上籤了他的名字和日期。
那幾天,張樂平特別激動,興奮,他準備參加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定於1992年1月28日舉行的《三毛從軍記》原稿捐贈儀式。1992年1月24日,張樂平突發“吸入性肺炎”而昏迷。醫院發出了“病危通知書”。之後他就一直處於昏迷狀態。1992年9月27日,平民作家,一代宗師張樂平先生與世長辭……張樂平的去世,令成千上萬的讀者悲痛不已。來自四面八方的近千名讀者帶著不盡的哀思,趕到上海龍華殯儀館,在樂平先生生前最喜歡聽的《一路平安》樂曲聲中,為“三毛之父”送行……
“在他最後的那些日子裡,我給張伯伯剃過鬍子,印象深刻。他為人非常耿直,他的鬍子也非常堅硬。給他刮鬍子,我換了好幾把鬍鬚刀……”王龍基談起這些幾乎哽咽。
王龍基告訴記者,張樂平夫婦共養育了7個子女,3個女兒,4個兒子。但他們先後又收養過許多的孩子,幫助他們度過了人生中最困難的歲月。張樂平的長子讀小學時,有位同學舉目無親無家可歸,張樂平夫婦就收留了他;電影演員上官雲珠在“文革”中含恨離世后,她的一雙兒女成了張樂平一家的親人,張樂平夫婦待他們如同己出……“我一直把張伯伯當我的父親一樣看待和尊重。他的大女兒比我小一歲,他們一直叫我三毛哥哥。張伯伯也一直把我當他的長子看待……”王龍基說這些細節他都寫在他的一篇《我和張樂平伯伯》的文章里,裡面有很多詳細的記錄。
“三毛”之後的生活 為愛情娶“小業主”的女兒
王龍基主演《三毛流浪記》之後,僅僅一個月就紅遍了全國,被人稱為“電影《三毛流浪記》天才童星”。在拍攝期間,他多次參與在上海、南京等地為千千萬萬尚在街頭流浪的“三毛”們舉行的募捐義賣等活動。解放后,他在影片《為孩子們祝福》擔任主角、《兩家春》(即《小女婿》)中主演小女婿,還在譯製片《巴甫洛夫》、《鄉村女教師》中擔任配音工作,在話劇《萬家燈火》、《母親》中扮演了角色。王龍基的演藝生涯只有短短几年,後來,王龍基考入了上海電影專科學校電影文學系。畢業后他主動要求到部隊文工團鍛煉,進入福州軍區政治部文工團當工作員,他被評為五好戰士、五好文工團員、神槍手等。他還曾寫了兩個話劇劇本。他原以為會在藝術的舞台上一直幹下去,但命運卻跟他開了個玩笑。
王龍基在滬西中學讀書時,班裡有個全優的女生叫王楨琴,為發展她入團,王龍基成了這個女生的朋友。因為王楨琴的功課好,總要被王龍基請到家裡為弟弟妹妹補習,王龍基參軍以後,兩人頻頻通信。“文革”中,王楨琴突然給他寫了一封信,大體意思是,因為自家已被定為小業主,怕影響王龍基的前途,要求斷絕來往。王龍基看到信后就立即決定確定戀愛關係,他向上級打報告要求回上海結婚,上級指示“不宜結婚”。王龍基硬是請假回到上海,1969年8月,兩家人花30元舉行了婚宴。
因為這件事王龍基複員回到上海,他沒能回到電影界,而是去了上海一個只有400人的小廠——上海無線電二十廠當工人,努力搞技術革新。經過二、三年的苦幹,他與同車間的工人連續搞成了近十餘項革新。經過歲月的磨礪,如今的王龍基除了那股直率倔強的性格之外,已經看不出“三毛”的影子。不過也正是他的那股子“勁”,成功地演繹了一個活靈活現的三毛形象,同時也在中國印製電路行業的職業生涯中演繹了一段精彩的篇章,成為中國印製電路行業一名成績卓著的專家。拿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喜歡這個行業,干這行我感到自豪!”
前幾天,當記者再次與他聯繫電話採訪時,得知他作為“中國電子發展基金”項目的評委正在北京開會。他說每次來北京,都要與他小時候一塊長大的小夥伴們聚會,他說他曾在北京上過三年小學,如今和很多同學都保持著聯繫,他說小時候建立起來的感情非常真摯,友誼非常珍貴很難得;他說他的愛好非常廣泛,在自己居住的院子里種植了很多的植物和花草,也愛好攝影,旅遊等等;他也談到了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等問題。在他家裡,他專門為孩子們設計了“工具室”,有各種工具等,空閑時愛和孩子們一起製作“機器人”,他說這樣的目的就是讓他們懂得勞動最幸福,通過勞動更能體會到成長的快樂……但他談得最多的還是“三毛”。他說:“三毛幾乎影響了我的一生……”
“我一直在忙於自己行業的事情,同時也在為我們中國文化的傳播做著自己應做的工作。張伯伯的家人創建了一家‘三毛形象公司’,其宗旨就在於傳承中國文化。我擔任該公司的副總經理,完全是我心愿,我也不要任何報酬。中國的文化,尤其是民族的文化一定要發揚光大並走上世界。孩子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要讓更多的人們來關注中國兒童的幸福成長。我也記得張伯伯說過的那句話,他說:‘大樹是由苗苗長大的,對苗苗我們要精心澆灌’……”他還透露說,三毛公司經過兩年的磨合,已授權上影聯手比利時、法國兩國,合拍國際電影《三毛》,王龍基擔任《三毛》電影的顧問,這部電影受到廣電總局領導和中國兒童電影學會於藍等藝術家的高度評價和重視。6月25日王龍基和張樂平的兒子張慰軍將陪同比利時王子在上海影視基地宣布《三毛》正式開機,他說,該片將以他拍的電影《三毛流浪記》的電影造型,展示張樂平筆下三毛的活潑、聰明、正直、善良而又頑皮的性格。風格上也許會帶有類似《丁丁》、《憨豆先生》式的歐洲喜劇風格。他說:“三毛不僅是張樂平的,更是中國兒童的財產,更是中國的國粹……”
出法文版
將於2014年2月7日上架的《三毛流浪記》法文版,由法國FEI出版社出版發行。
《三毛流浪記》法文版將於2015年2月7日開始在法國漫畫專業書店和文學書店上架銷售,法國漫畫愛好者將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三毛”這一來自中國的重要漫畫人物。
《三毛流浪記》法文版由法國FEI出版社出版發行,收錄並翻譯了“三毛之父”、中國著名漫畫家張樂平先生創作於1946年至1949年間的《三毛流浪記》和《三毛從軍記》,全書共416頁,首次印刷3000冊,售價為33歐元(約合272元人民幣)。
據FEI出版社負責人 介紹,除法國外,《三毛流浪記》法文版還將在比利時、盧森堡、瑞士等國以及加拿大法語區銷售,同時,出版社正聯繫法國有關機構,希望在法國重映曾經亮相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經典影片《三毛流浪記》。
張樂平先生的兒子張慰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則表示,時值中法建交50周年,《三毛流浪記》法文版能夠在2015年面世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在張慰軍看來,《三毛流浪記》使用漫畫的手法表現悲劇,通過刻畫小人物引起共鳴,是“沒有文字的文學巨作”,希望並相信能夠得到法語讀者的關注和喜愛。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