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洪集
位於六安市裕安區青山鄉
風景秀麗,位置獨特的陶洪集,古稱望江灣。位於東淠河和西淠河交匯處的東岸,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清澈甘甜的淠河之水環繞三面。隸屬六安市裕安區青山鄉,與霍山縣下符橋鎮接壤,在石板沖鄉南,西河口鄉東,小鄉並大鄉之前屬於鄉級行政單位。擁有5個行政村,分別是:魏庵村、楊灣村、興隆村、孫堰村、望江村。G105國道(青山老街)往西從“青山初中”校門口“青陶路”直行路行駛5公里便到。
如今陶洪集至青山(G105國道)和商景高速的連接線已經修通,這將大大節省本區通往市區和外界的時間,離市區約30分鐘,霍山縣城約20分鐘。
陶洪集至青山(G105國道)和商景高速直線距離7公里,2018年年底陶洪集至青山(105國道)全新改道的瀝青路全面貫通;2019年5月,橫穿淠河的陶洪集至西河口“望江寺大橋”通車。望江寺大橋對岸的“望江寺塔”已修葺完畢,“望江寺廟”已經重建完成,古”魏氏宗祠“省文化廳已出面維修。陶洪集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豐富的自然與文化資源。
目錄
建於清乾隆年間的魏氏宗祠、漢樊噲墓(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西面建於宋代的望江寺塔(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隔河相望,河東與“大別山生態濕地公園”相連,北岸有九公寨風景區(省市重點開發的風景旅遊區),東北與橫擺頭風景區(省市重點開發的風景旅遊區)隔河相映,南與霍山縣接壤,在佛子領水庫和響洪甸水庫的下游。
陶洪集附近圓百里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龍門沖的茶,陶洪集的麻。很久以來,龍門沖的茶和陶洪集的麻就名聞千里。它們乘著淠河上的竹筏,到正陽關換上大船,進入淮河再銷往全國各地。龍門沖是大別山腹地,離齊頭山很近,和響洪甸水庫連在一起,山高林密,常年雲霧繚繞,是六安瓜片和黃大茶的主產地。名盛一時的麻埠街淹沒后,龍門沖就成了這一帶主要的茶葉產銷地。
和龍門沖的茶齊名的是陶洪集的麻。淠河河西是連綿起伏的大別山群峰,河東就是陶洪集。陶洪集是一塊“飛地”,西北部是淠河,與裕安區西河口、石板沖鄉隔河相望;東南是霍山縣轄區。
這裡是個小衝擊平原,約三十平方公里,共五個村一萬多人口,油泥沙土,肥得很,非常適合大麻生長,自古以來就是著名麻鄉。我剛記事的那會兒,看到地里種的全是大麻。就是現在,除了水田,旱地上還是都種大麻,因為種麻收入要高於其它莊稼。
望江灣(陶洪集)有很多美麗的傳說。這裡沒有江,何以叫望江灣?據說淠河古時就叫秋江,京劇保留劇目《追舟》故事的發生地就在這裡,劇中主人公潘必正和陳妙常都是望江灣人。到現在這裡還有潘陳兩個大族。河西岸有座千年古塔叫望江寺,站在望江寺上向西南看,這個望江灣盡收眼底;如果是五、六月登塔,你就可以看到一片綠色的海洋。一陣風來,綠浪起伏,你還真以為看到了大海,實際上你看到的就是大麻。
大麻分兩種,一種叫“火麻”,一種叫“寒麻”。火麻成熟早一點,收割后要漚制;寒麻生長期長一點,可漚也可干曬。所以離河遠的都種寒麻,像蘇家埠一帶。陶洪集種的大多是火麻,因為這裡有得天獨厚的淠河水。麻鄉五個村都在河沿邊,麻砍了就扛到河裡漚制,出水后就放在大沙灘上曬,方便得很。經過淠河水漚制的大麻,銀白錚亮,纖維長,是優質的紡織原料,用途極廣,可與蠶絲媲美。
眾所周知,陶洪集位置邊緣,交通相當不便,這一直是制約本地經濟文化發展的最大瓶頸。
然而,此特殊的地理位置,卻嚴重影響與制約著陶洪集的經濟與文化發展。因三面被淠河之水環繞,交通極為不便,如果沒有通往青山的唯一通道,這裡幾乎與世隔絕!甘甜的淠河之水雖世代孕育著岸邊的兩岸人民,卻也隔離著兩岸三地人民的來與往,而且歷經數次嚴重洪澇災害,嚴重阻礙著本地的經濟文化發展!
陶洪集目前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是陶洪集至青山(G105國道)的狹窄公路。西與東北分別與西河口(獨山)、石板沖(橫排頭)隔河相望,無法來往。陶洪集人自古與西河口鄉,石板沖、橫排頭、蘇家埠交往密切。以前水路通行方便,本地經濟相對活躍,人員來往頻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今水路幾近淘汰!嚴重製約甚至拖垮陶洪集的經濟文化發展。陶洪集人想去西河口、獨山、石板沖、蘇家埠必須走東面至青山繞道幾十公里!
所以一直以來陶洪集的父老鄉親,期盼著政府能夠認真考慮規劃建設,望江灣(陶洪集)至西河口,陶洪集至石板沖的淠河橋,方便兩岸三地的老百姓通行,為兩岸三地的的經濟文化建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