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村鄉
茴村鄉
茴村鄉是一個鄉鎮名。本鄉位於永城最東部,總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鄉政府駐張樓村,距市區18千米,有311國道穿境。
轄東街、韓樓、盛營、西街、張石橋、劉營、南街、汪庄、老閆樓、崔庄、呂店、苗庄、小蔡庄、魏老家、譚橋、岳廟、楊庄、翟庄、鄧庄、苗閣、代庄、李樓、楊套樓、張大樓24個行政村,104個自然村,235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東街村。
[代碼]411481221:~201東街村 ~202韓樓村 ~203盛營村 ~204西街村 ~205張石橋村 ~206劉營村 ~207南街村 ~208汪庄村 ~209老閆樓村 ~210崔庄村 ~211呂店村 ~212苗庄村 ~213小蔡庄村 ~214魏老家村 ~215譚橋村 ~216岳廟村 ~217楊庄村 ~218翟庄村 ~219鄧庄村 ~220苗閣村 ~221代庄村 ~222李樓村 ~223楊套樓村 ~224張大樓村
1953年建茴村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47.2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茴村、譚橋、張大樓、汪庄、大崔庄、前石橋、苗庄、小蔡庄、楊套樓、呂店、老閆寨、苗閣、鄧庄、翟庄、劉營、大盛營、李樓、岳廟、單楊庄、代瓦房、魏老家、前韓樓、張寨23個行政村。
茴村號稱中原皮都,享譽神州。上朔明朝茴村便是黃淮著名的皮革之鄉,目前茴村皮毛市場已發展成為全國八大皮毛市場之一,其中以漢口路山羊板皮和黃牛皮馳名中外。茴村地處黃淮平原,氣候溫和,水草豐富,各類皮張毛絨適雅,質地柔韌,生產出的皮革面光潔雅,皮質優良,成品率達95%以上,備受中外客商歡迎。
茴村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文化藝術人才薈萃,尤其擅長書法,承傳書法的優良傳統已有數百年歷史,素有“書法村”之美譽。目前,茴村已有6名中國書協會員,8名省書協會員,18名市書協會員,他們的作品百餘次榮獲國家書法大獎,20餘次走出國門入選國際書展並獲獎。茴村鄉每年都舉辦農民書法比賽,已成功舉辦了8屆。
茴村鄉轄20個村(新莊、梁海、水寨、陳大庄、周集、湯廟、苗北、曹樓、張樓、高樓、屈庄、苗南、李黑樓、韓閣、楊樓、武廟、黃土樓、花園、藥店、黃樓),156個村民組,86個自然村。
茴村鄉
茴村鄉農業村是國家級農業良種繁育基地,河南省蔬菜生產基地,農林、牧業在本地區相比較為發達,全鄉形成農副產品加工、皮革、皮毛、塑料、豆製品、蔬菜、水果、蚊香、畜鞭、木器加工等十幾個專業村,農戶項目佔總戶數46%以上。茴村特色產品牛、羊蘭濕皮、優良水泥、精梳兔毛、烘製畜鞭等暢銷全國,有的已打入國際市場。
茴村鄉
茴村鄉
養雞失敗后,苗瑞峰並未氣餒。當他發現村民文化程度較低,科技含量高的項目不適宜在苗庄推廣,只有找到既讓群眾容易接受掌握,又能給群眾帶來收入的項目,才能推廣實施,最後決定發展高效農業,從種植蔬菜入手。1998年春天,苗瑞峰帶頭拿出家裡僅有的1000元錢,與同村的苗輝、苗加合兩位思想比較解放的年輕人來到山東滕州、壽光參觀考察蔬菜種植情況。通過一個多月的學習,既學到了技術,又開闊了眼界。苗瑞峰認為種植夏芹菜的技術比較簡單,又是在小麥收割時播種,不影響糧食生產,群眾比較容易接受。
學習回來后,苗瑞峰在群眾中苦口婆心地反覆動員,但是由於上次養雞的失敗,沒有一個人願意種植,“看來,只有自己帶頭幹了。”苗瑞峰下定了決心帶頭種植夏芹菜,他和同去山東學習的2個年輕人每人種了一畝。結果畝產達7000斤,每畝收入達3000元。在他們的示範帶動下,群眾看到了效益,第二年全村夏芹菜種植面積就發展到300多畝,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種菜的村民腰包也鼓了起來。
只有形成規模,菜農才能真正受益苗瑞峰認為,村民一家一戶單打獨鬥是無法抵禦市場風險的,只有讓全村人都種菜,形成規模,緊跟市場搞種植,外地菜商才上門收購,菜農才能真正受益。要讓村民都種菜,就得保障種菜比種糧掙的錢多。為此,苗瑞峰和村裡的幾個種菜能手多次去外地考察,並結合本村實際,摸索出了一年三季的蔬菜種植模式。這種種植模式為:每年8月份育萵筍苗,10月份栽,入冬蓋塑料大棚,春節前後上市,畝產3000公斤,畝效益5000元左右,萵筍收穫后種辣椒或茄子,畝收入2000元左右,接著栽種夏季白菜或西芹,畝收入1000元左右,一年三熟,畝收入達8000餘元。這種種植模式示範成功后,群眾眼紅了,心服了,於是一些有文化的農戶紛紛效仿,2000年就新發展溫棚400個,使蔬菜種植面積達到700多畝。短短三年時間,600多個蔬菜大棚在苗庄村安營紮寨,為了提高蔬菜質量和便於管理,苗庄村成立了蔬菜購銷公司,村支書苗瑞峰任總經理。生產時,公司為群眾統一購置薄膜、菜種、化肥、農藥等,降低了生產成本;銷售時,村主要幹部帶著蔬菜闖市場,同時,利用鄉興農網站及時發布蔬菜生產和價格信息。
驚心動魄2001
茴村鄉
通過這件事,苗瑞峰更成熟了。這一年的萵筍銷售一結束,苗瑞峰就組織村裡的技術人員外出搞市場調查,了解最新的蔬菜品種,確保苗庄的蔬菜品種與市場需求接軌。同時,村裡組成50多名蔬菜經紀人在菜沒上市以前就跑市場,在全國各地尋找菜商。從此,苗庄村的菜農再也沒有遇到過賣菜難的問題,一年四季,只要苗庄的菜一出園,就有外地菜商來到菜地里收購。如今在苗庄,年收入在3萬元左右的達100多戶。現在該村的種植模式基本上都是一年三熟、一畝地創造的效益可達8000元左右。2005年,苗庄村人均純收入達4500元,這個收入的“零頭”,比前13年總收入還多了100元。
小常識:萵筍,又名萵苣,食用的主要部分是其莖部,肉質細嫩,香味別緻,生食熟食均宜,還能腌製成多種醬菜。它性味苦幹、微,具有清熱化痰、瀉火解毒、利氣寬胸的作用。由於萵筍還具有清泄五臟之熱的功效,所以平時經常食用,能使人牙齒變白、眼目明亮;對兒童來說,還能起幫助換牙、長牙的作用。
十年磨一劍。苗瑞峰帶領苗庄村村民靠種大棚蔬種過上了小康生活,2004年年初,苗庄村成為商丘市“五類十大基地溫棚園區”,今年又成為商丘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108個試點村之一。苗瑞峰的幹勁猛了,經過村“兩委”和村民代表的科學論證,綜合全體村民的意願,苗庄村新農村建設更加令人嚮往:修建“三縱四橫”柏油路,形成以苗庄、楊庄為中心、以韓樓———呂店柏油路為中心軸線的新農村住宅區,區內修建排水、排污、垃圾處理等設施,規劃農網電力;改擴建多功能、高標準的學校,充實校園文化設施,改善學校的教學環境;興建村文化站、圖書館、幼兒園、老年人活動中心,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建設公共骨灰堂一座,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殯葬;建設一個集餐飲、科技服務、信息發布為一體的蔬菜批發市場。
茴村鄉
在永城市茴村鄉苗庄村記者看到,千餘個蔬菜溫棚亭亭玉立,條條整潔的小柏油路伸向田間地頭,在路兩旁枝繁葉茂、高大挺拔的速生楊襯托下,一望無垠的白色蔬菜大棚更加引人注目,菜棚里黃瓜、番茄、辣椒等各種蔬菜鮮嫩欲滴,爭相扮俏,讓人垂涎三尺。“我們村由原來的種糧村變成現在的蔬菜專業村,村支書苗瑞峰功不可沒,是他讓我們村的蔬菜走向了市場,變成票子。”正在棚里擺弄菜的菜農苗家增滿臉感激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