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運行機制

由要素有機結合所形成的結構

企業運行機制是指推動、調節、制約企業系統各生產要素正常運轉,以實現企業目標的功能體系。它構成企業經營機制的主體部分,涉及到企業生產經營供、產、銷的決策、計劃、組織、控制等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完善企業的運行機制,是通過權力的劃分,責任的明確,利益的調整,使企業內部的責、權、利有機地統一起來。其完善過程,涉及到企業決策體系、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分配製度以及企業內部調控體系的深入調整,是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介紹


企業運行機制是企業的經營系統、技術創新系統、財務系統等運行過程中各環節內部以及各環節之間本質的內在的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工作方式的總和。

涵義


企業運行機製表明企業運行的內在結構及運行的機理和吸,它包含這麼幾層涵義:
一、投入運行過程的基本要素;
二、由要素有機結合所形成的結構;
三、結構所發揮出的機能;
四、運行的基本軌跡。

投入要素


企業運行的基本要素是勞動力、物資、資金和信息。勞動力要素包括參加企業運行的全部人力,這是運行的主體;物資要素包括勞動手段和勞動對象,它們是運行過程中被勞動力所利用或作用的對象;資金要素包括運行的全部資本墊付,這是商品經濟抓下,實現企業與外部聯繫所藉助的必要手段;信息要素包括企業內部管理信息與外部市場信息等,它是連接企業內外關係,連接企業運行過程中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以及物與物之間關係的紐帶。

結構


企業運行過程中要素有機結合形成生產、經營和管理三大結構。
生產結構履行物資形式轉換與產品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創造職能;經營結構履行對外聯繫的職能,完成生產要素以企業,以及生產成果流出企業的任務;管理結構履牌素協調的職能,使運行過程中人、財、物和信息各要素之間保持最佳組合關係,發揮最高效率。

機能


企業組織結構在運行過程中所發揮出來的作用形式可表現為生產、營銷、財務、人事和創新等五大機能。
生產機能以效率為原則,進行物資形式轉換,創造新的順和使用帕;
營銷機能利用資金和信息進行生產附採購與生產成果銷售,實現生產所創造的價值;
財務機能以效益為原則進行資金運籌,以滿足營銷需要;
人事機能以協調為原則配置和調節勞動力。以保證其它機能的有效發揮;
創新機能以進步為原則進行技術改造和制度方法變革,促進企業發展。

內涵


對於什麼是企業運行機制,經濟理論界在界定上存在不同的表述。歸納起來大體有以下幾種意見。
(1) 強調企業投入一轉換一產出運動中的各種機能、方式。人為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企業應是一個輸入資金、技術、信息和勞動,輸出產品或勞務,輻射出經濟能量,具有自適應能力的複雜系統。企業在實現這些物質、信息、能量變換的經濟過程中,其運行和發展的技能、方式的總和,就是企業運行機制。
(2) 強調既定製度下企業運行的內在機理。認為企業運行機制是在基本經濟制度既定的前提下,從事生產和經營的企業在經濟活動中進行資產運營、決策、激勵、約束和協調的內在機理及其運行方式。
(3) 強調企業內部經濟結構關係的決定性。認為企業運行機制是由企業內部經濟結構關係所決定、並在經營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企業自我控制和調節的能力,它是企業的內在屬性。
(4) 強調企業內在要素或系統環節之間的聯繫和實現方式。如有的論者認為,企業運行機制就是企業內部各種要素相互聯繫、相互制約而形成的、使企業得以運行、從而發揮多種功能的一系列運行機制的總稱。還有的論者認為,企業運行機制是能夠決定企業經營功能的各種因素各自的作用及其相互制約關係的總和。由於企業的經營功能不只一種,而是由多種功能結合而成的一個“功能體系”,因此,企業的運行機制也不會只包含一種機制,而是由多種機制結合而成的“機制體系”。

界定


界定企業運行機制應該考慮以下三個要點:
第一,企業運行機制的載體,應該具有結構性,即企業內部參與經營活動的諸要素之間相互聯繫的方式。
第二,企業運行機制的內核,應該具有運動性,是在一定結構中諸要素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過程。
第三,企業運行機制的表現,應當具有功能性,或者說是一種功能的發揮,即在特定結構中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形成的特定結果。
據此,我們給企業運行機制所下的定義為:企業中參與經營活動的諸要素在特定組合方式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特定功能。
企業運行機制內容的界定
由於企業是一個多功能的、複雜的有機體,企業運行機制的內容也是多方面的,而且不同的研究角度,對企業運行機制內容的表述也會不盡相同。比如,從系統論角度研究企業運行機制,企業就是一個不斷投入各種要素,產出商品(包括知識)的系統,這個系統的運作需要有投入機制、轉換機制、調控機制、產出機制和反饋機制等內容。再比如,從資源配置效率角度研究企業運行機制,則資產的轉移機制、勞動力流動機制以及企業的破產與兼并機制都會成為基本內容。

新型構建


構建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新的運行機制,就是要在對傳統計劃體制下企業運行機制進行反思的基礎上,還原企業的本來面目,使企業實現權、責、利的有機統一,人、財、物的有機結合,產、供、銷的有機銜接,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運作主體,這是市場經濟的本質所在。
一、行政驅動:傳統體制下的企業運行機制
傳統體制下企業運行機制的一般特點是行政驅動,即企業的一切活動毫無例外地都由國家行政指令來啟動,企業本身也成為名副其實的行政性單位。這種企業運行機制主要有如下特點:
(1) 在決策機制方面,具有高度集中性。從資源的配置、資產的評估和處置、人員的安排、產品的生產和定價,直至收益的分配,都由國家有關行政當局以行政指令或計劃指令的形式進行決策,決策者(國家)和決策執行者(企業)之間是一種嚴格的等級服從關係和行政隸屬關係。企業行為的目標,只是簡單地執行國家下達的計劃指標,缺乏基本的主體意識和主體品格,從而無法自主地按照經濟法則選擇自己的行為。
(2) 在激勵機制方面,具有利益刺激的行政性。國家利益居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企業、家庭及個人雖然也有自己獨立的利益追求,但由於他們不是獨立的利益主體,因而其獨立的利益追求便以各種扭曲的形式表現出來,具體表現在追求非貨幣性的行政利益,如行政級別或行政職務的晉陞。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較高級別的企業可以獲得較優厚的資金和其他投入品,而較高職務的領導人員則可以獲得較好的工作環境和福利。另一方面,外生性的激勵機制傳導又助長了對行政利益的追求。國家對企業的激勵主要是精神激勵,這種精神激勵不是內生的,而是通過責任、義務感、榮譽等方式自上而下傳遞的,企業內在的利益驅動卻被泯滅和壓抑了。
(3) 在約束機制方面,具有疲軟性。企業產權邊界模糊,企業資產沒有明確的界區,“人人所有”成了“人人不負責任”,從而無人對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負責,企業資產的浪費和流失成為企業痼疾,產權約束子虛烏有。另外,企業不存在破產風險,勿需硬化預算約束,超支、虧損可以由國家補償。因此,企業的風險約束和預算約束也是相當疲軟的。
(4) 在發展機制方面,具有萎縮性。企業發展的動力根源於企業內在的利潤衝動和外在的市場壓力,但在傳統體制下,企業既無利潤衝動,又無外在壓力。企業為完成計劃指標,往往只是簡單地追求總產值的提高,而這種總產值的提高又往往是通過爭原料、爭設備、爭資金、以粗放經營方式來取得的,很少考慮通過自我積累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同時,企業不是投資主體,企業領導人由上級任命,市場不發育,使企業的發展和創新動機得不到應有的激發,甚至存在一種反發展和反創新傾向。如果企業“一孤行”,則會導致與已有行政規則的背離,會被視為對上級的不服從,企業及其領導人的升級將會出現麻煩。即使創新成功,則隨之而來的是計劃指標的層層加碼,企業無創新收益可言。可見,企業發展和創新的成本是相當高的,與其求發展,還不如“墨守成規”、“循規蹈距”來得更安全。
從本質上講,傳統體制下的企業運行機制不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而是國家主觀的政治行動,從而機制內部不能不包含著深刻的矛盾。這些矛盾在第四章已有論述,在此不再贅言。改革以來,逐步形成了企業的二元運行機制,作為舊體制微觀基礎的企業,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則,它們對行政機構的依賴性依然很大,“不找市場找市長”仍然是所有企業的行為方式。企業行政運行機制的一個嚴重後果是企業喪失活力,資產低效或無效運營。因此,克服傳統計劃體制的弊端,按照市場經濟規則,重塑企業運行機制已成為當務之爭。
二、利益驅動:新型企業運行機制的重構尊重經濟行為主體的利益追求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重構企業運行機制應該以此為基礎。前已指出,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來重構企業運行機制,可以分為決策、激勵、約束和發展四大機制。根據我們的研究,機制運作的原理一般包括機制運作的主體、機制運作的對象、機制運作的方式以及機制運作的結果。因此,對四大機制的重構便應從這幾個方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