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非致命武器的結果 展開
- 為使人員等失去功能設計的武器
- 失能武器
非致命武器
為使人員等失去功能設計的武器
非致命武器是指為達到使人員或裝備失去功能而專門設計的武器系統,即是無法使遭打擊人員致命的武器。按作用對象,非致命武器可分為反裝備和反人員兩大類。目前,外國發展的用於反裝備的非致命武器主要有超級潤滑劑、材料脆化劑、超級腐蝕劑、超級粘膠以及動力系統熄火彈等。
非致命武器的鼻祖,非致命武器最初是在1999年獲得重視的,這應當歸功於安東尼·辛尼的努力,他是1992年美軍索馬利亞行動的總管。“當我們到達那裡時,”辛尼對我說,“我們面對著各種抗議、搶劫和騷亂的人群,這大都不須使用致命武器。軍隊感到頗為沮喪,因為他們除了步槍和刺刀,再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用來應對局面。有一天,我偶然發現我們的一些軍隊正試圖將電線連上汽車上的蓄電池,這樣就可用電擊來阻止人群。”辛尼迅速禁止了這些臨時設備,但他請求中央司令部配備非致命武器。他領到的全都是辣椒粉。
在美軍向聯合國維和部隊移交索馬利亞一年後,辛尼又回來護送那些藍盔的維和人員離開那裡。這一回,他已經搜羅了一批被證明行之有效的非致命執法武器,包括“粘連泡沫”,這種噴射物質能將嫌疑人粘到地上;帶刺手榴彈,它能爆炸成橡膠碎片,形成威懾;一種被稱為蒺藜的小刺,能刺穿輪胎以及其它許多東西。
高層青睞非致命武器,辛尼正在試驗粘連塑料的消息迅速傳開了。“在最初階段,我成了非致命武器的活廣告,一些議員對此產生了興趣。”他說。1996年以來,國會啟動了“非致命武器聯合開發計劃”,後來每年劃出了約2500萬美元的財政預算。海軍陸戰隊被授權執行該計劃,但軍隊各方面都在其中發揮著作用。
“非致命武器聯合研發局”將它一些最有前景的技術,向各兵種推介。如果研發局的某個樣本引起了某兵種比如海軍的注意,海軍就得承擔將該系統付諸使用的責任。執法部門也在盯著這些樣本,希望從中找到能應用於維持秩序的武器。
在經歷了最初階段的默默無聞之後,研發局已經贏得來自高層的支持者,其中就有亞瑟·塞布羅夫斯基,他是國防部“武器改造辦公室”總管,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指望它能將武裝部隊重新改造成一架敏捷、機動、高科技的戰鬥機器。當記者採訪塞布羅夫斯基時,他說:“按目前的方式裝備或訓練我們的軍隊,他們都面臨著兩種選擇,”他說,最可能的結果就是選擇開槍或者不開槍,“但我們知道,戰鬥就不一定非得由這兩種選擇來解決。這是一種極其複雜而又危險的行為。我們就不能擁有一種更為精細的武器,來應對這一切嗎?”他主張說,在戰鬥中引入非致命武器,“將改變戰爭的性質”。當問到這種改變的根本益處時,他的回答直截了當:“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人死得少,總比死得多要好。”他又說,他相信有一種“道義上的迫切性來抑制國家的暴力本質”。
支持者們說,除非能有更多的資金用於非致命武器開發,否則在任何很短的時期內,戰爭不可能變得不那麼血腥與致命。在經歷了1997年的930萬美金到2004年的4340萬美金的增長后,聯合研發局獲得的財政支持將只有輕度的提高,到2009年將增長到6130萬美金。“對外關係委員會”曾發布過3個有關非致命武器的報告,它又對資助的規模提出了批評,並提議說聯合研發局每年應當得到2-4億資金。
“五角大樓的泊車費用支出都比非致命武器計劃要大。”“國防技術2部”公司總裁兼執行總管珍妮特·莫里斯說。她和丈夫克里斯托弗成立了這家從事軍事承包和諮詢的公司,專門向政府推介那些有前景的技術。兩人都是“對外關係委員會”的專門小組成員。兩人都支持發展非致命武器,並對軍方立場提出了直率的批評,他們認為這種立場是非致命武器普遍使用的最大障礙。“這種抑制來自於軍方仍停滯在20世紀的僵硬思維,他們仍然認為必須要有致命的力量,才能帶來壓倒性的結果。”克里斯托弗說。
他的評價點出了這場非致命武器爭執癥結之所在:像阿富汗、伊拉克和科索沃這樣的地方,外來軍隊在扮演傳統角色的同時,預計還得執行人道主義事務,那美國到底該不該派武裝部隊前往?軍方那些將自身使命視為純粹是以致命力量保衛國家的人們,給出的答案是“不”———不僅僅針對這種維和使命,而且針對能讓維和更有效的非致命武器。
非致命武器的特點是:
準確性好。能準確攻擊敵方武器裝備、設施或人員的特定部位,不破壞環境。
打擊效果有可控性與可逆性。可對攻擊效能進行選擇與控制,多數情況下打擊後果具有可逆性,遭受打擊的人員還能恢復正常機能。
作用範圍廣和能重複使用。具有迅速擴大殺傷範圍的潛力,並可在各種條件下重複使用。
對於人們所議論的“非致命武器”合法性問題,軍方的確進行過審察,以確保其不違背國際和平條約。海軍陸戰隊負責非致命武器評介的律師約瑟夫·魯提格利亞諾說,大多數這種武器“並沒引起多大質疑”。他指出說,可能面臨麻煩的是那些歸入《化學武器公約》範圍的武器,該公約“禁止將像催淚瓦斯這種用於控制騷亂的物質用于軍事攻擊性軍事行動”。
有可能將接受這方面審察的一類非致命武器,就是“惡臭物”,它們能釋放出一種令人強烈噁心的氣味,讓人失去反抗能力。由聯合研發局指導合成的這樣一種物質,將人類大便與腐肉的氣味合成在一起。堪薩斯州立大學上個月還在對“惡臭物”進行環境影響檢測,但軍方聲稱,眼下它並沒有計劃要將這些氣味“武器化”,這部分地是因為擔心違反《化學武器公約》。
非致命武器支持者中只有屈指可數的一些人,認為應當改寫公約來為這些物質開闢空間。“國防技術2部”的珍妮特·莫里斯希望看到“鎮靜物質”——經武器化的“安定”等物質投放戰場。“現有公約禁止使用化學物質來將人們趕下戰場,”她冷冷地說,“我們不得讓他們安靜下來。但我們就是能對他們開槍。”
而一些批評者認為,即使非致命武器能嚴格遵守國際和平條約,但仍然有理由讓人擔心。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武器事務分部總管斯蒂芬·古斯,擔心它們將消蝕所謂的“武力使用門檻”。他說,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在伊拉克的士兵也許會抑制動用致命武器,但他們可能在一些本來可以不使用非致命武器的情況下濫用。
非政府組織法律事務總管克羅迪奧·科羅尼要樂觀些。在他看來,非致命武器可能“推動一種交戰的新方式,能將對人員和外物的損傷最小化,哪怕這種損傷按戰爭法規定屬於合法範疇。如果非致命武器能為遏制戰爭的野蠻開闢道路,這就是個好事”。
還有就是,既然“積極消解系統”這類武器不會在對方身上留下任何印記,那會不會被用於折磨人?“這種可能性永遠是存在的。”科羅尼也承認說。古斯又補充說:“如果它們落入到那些人權紀錄糟糕的軍人手上,又會怎麼樣呢?”他還描繪了這樣一幅嚴峻的圖景:專制政權獲得非致命武器后,會設法利用它們來控制不肯屈服的民眾,而不必再求助於血腥鎮壓,從而也不再那麼引人注目。
要斷定非致命武器有一天會被濫用,或者正在開發中的下一代武器將如何改變士兵的行為方式,還為時太早。在五角大樓讓我觀看“積極消解系統”的蘇伊·佩頓,將其比作是萊特兄弟的人類第一架飛機。她饒有趣味地說:“那時你也會說:‘這東西能有什麼用呢?它只能飛120英尺高,幾乎連一個人也裝不下。’”她頓了頓又說,“我們定向能量非致命武器開發現在也處於那一階段。這是嬰兒蹣跚學步的第一步。”
非致命武器
非致命武器多用於戰術層次,新一代非致命武器將廣泛應用於戰役和戰略層次。根據功能的不同,非致命武器可分為攻擊人員,攻擊武器裝備與基礎設施兩類。攻擊人員的非致命武器主要是使人暫時迷失方向、精神錯亂、暈眩、嗜睡、行動困難或損傷感覺器官等,如激光致盲武器、聲波武器、化學失能劑和麻醉武器等。攻擊武器裝備的非致命武器主要是使光電探測器損壞、電子設備失靈、阻止車輛行駛或飛機起飛、破壞計算機操作系統、材料變質等,如激光武器、電磁脈衝武器、微波武器等;攻擊基礎設施的非致命武器,如攻擊電力系統的碳纖維彈,彈內的導電纖維或微粒,使高壓線路短路,使防空導彈和雷達系統不能正常工作。在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美軍使用了碳纖維彈。有些非致命武器既可用以攻擊人員,也能攻擊武器裝備。
非致命武器
是一些能引起金屬結構材料、高分子材料、光學視窗材料等迅速解體的特殊化學物質。這類物質可對敵方裝備的結構造成嚴重損傷並使其癱瘓。可以用來破壞敵方的飛機、坦克、車輛、艦艇及鐵軌、橋樑等基礎設施。
是一些對特定材料具有超強腐蝕作用的化學物質。設想一下,對坦克手來說,刀槍不入的複合裝甲在這種腐蝕劑的作用下變軟該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非致命武器
反人員非致命性武器它可使敵方戰鬥減員,使敵方造成沉重的傷員負擔。國外正在研究的反人員非致命武器主要有化學失能劑、刺激劑、粘性泡沫等。
分為精神失能劑、軀體失能劑,它能夠造成人員的精神障礙、軀體功能失調,從而喪失作戰能力。國外又在研究強效鎮痛劑與皮膚助滲劑合用,它能迅速滲透皮膚,使人員中毒而失能。嚴格說來,這也是化學毒氣的一種,只不過不取人性命而已。
是以刺激眼、鼻、喉和皮膚為特徵的一類非致命性的暫時失能性藥劑。在野外濃度下,人員短時間暴露就會出現中毒癥狀,脫離接觸後幾分鐘或幾小時癥狀會自動消失,不需要特殊治療,不留後遺症。若長時間大量吸入可造成肺部損傷,嚴重的可導致死亡。
屬於一種化學試劑,噴射在人員身上立刻凝固,束縛人員的行動。美軍在索馬利亞行動中使用了一種“太妃糖槍”,可以將人員包裹起來並使其失去抵抗能力。它可以作為軍警雙用途武器使用,美國已開發出了第二代肩掛式粘性泡沫發射器。
通過化學失能劑驅趕目標或使目標失能,通常是使用化學催淚劑。最常用的催淚劑
是CN(苯氯乙酮)、CS(鄰氯苯亞甲基丙二腈)和OC(辣椒油樹脂)。
CN是一種能夠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的催淚物質,可以造成皮膚刺激。平均來說,它能使人失能大約3分鐘。
CN是德國化學家Graeber於1869年發現的,其大多數用途已經被CS代替。
美國陸軍早在1959年就把CS製作成標準的騷亂控制劑。“CS”一詞來自兩位科學家B.B.Carson和R.W.Sloughton的姓,因為是他們於1928年第一次製備了這種催淚劑。1968年華
盛頓特區騷亂期間,美國第一次把CS用於民事執法。儘管CS是一種有效的騷亂控制劑,平均使人失能5到10分鐘,但是在城市環境里它的去污染和交叉污染是一很大問題。
OC是辣椒油樹脂的縮寫。它是一種將紅辣椒乾燥磨成粉后獲得的食物產品。OC在與諸如礦物油、蔬菜油、豆油或水之類的EMPULSIFER混合后,可以充當一種刺激劑用各種噴射器噴射來安全地控制暴力人員或危險動物,恢復和維持治安。
由於越來越多地使用OC,CN、CS正在逐漸被取代。PepperBall辣椒粉射彈就是新研製的一種OC防暴武器。
一般通過射彈來實現。藉助發射動能來打擊目標使其失去反抗能力。橡皮子彈和塑料子彈是人們最熟悉的動能打擊射彈。開發了各種各樣的射彈,如豆包彈(裝有鉛砂的包)、痛球彈、環翼射彈等。
通過釋放高壓低電流電擊使目標失能。電擊武器大致有4種:電擊槍(器),包括各種電擊器和電擊警棍;這類電擊武器作用距離短(只有一臂之長),有效率低(只有大約50%-60%),而且容易被濫用。以泰瑟槍為代表的有線電擊射彈,正在研製和評估中的無線電擊射彈和可以使人肌肉強直的紫外激光電擊武器。
通過強光、高強度聲響使人暫時致盲或失聰來分散目標的注意力,藉以達到控制目標的目的。這類武器包括各種聲光榴彈和聲光射彈、強光電筒、激光電筒、綠色激光致盲武器等。
上述4類之外的武器,如攔車釘排、採用纏繞技術的抓捕網等。
騷亂或人群控制武器,亦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防暴武器。用於騷亂控制的武器包括榴彈、發射子彈,12號射彈,37mm、38mm、40mm射彈,防暴槍(各種霰彈槍和發射器),大型氣霧劑噴射器,水炮等。除動能彈、聲光彈外,化學榴彈和射彈中使用的催淚製劑主要為CN、CS和OC,或者是CN/OC、CS/OC混合劑。另外,還有配合施放催淚彈的防毒面罩等。
警官執行各種常規任務配備的非致命武器。這類武器主要包括各種電擊武器和各種催淚噴射器,其中很大一部分如電擊器和OC噴射器兼有攻防功能,而且以防身功能為主。高級泰瑟槍十分走俏;另外,一些動能射彈如豆包彈開始受到人們歡迎。
以上我們對非致命武器從兩個角度進行了簡單分類。但是應該指出的是,這種分類不是絕對的。有些防暴武器同樣適合常規配備,例如,PepperBall辣椒粉射彈既可用於騷亂控制又可用於制服個人目標:這種射彈把安全級的動能衝擊與粉狀OC刺激劑相結合,打到人身上后就破裂開釋放出刺激劑。有些強光電筒和電擊警棍兼具催淚噴霧功能等。
非致命武器
這些“非實彈武器”中的任何一種,都可以用來護住一個活動範圍,不讓對方進入某棟建築物,或者乾脆讓某一處飛機場及戰略要點無法為對方所利用。但聯合開發局關注的焦點,在於應對敵人——或者那些你無法辨別其意圖的人設想進入到射程之內時的情形。“我們確實想要做的,”卡切爾解釋說,“就是能讓你們在喊話與射擊之間,能有更多的選擇,能在手提式擴音器與子彈之間,有更多的工具可以運用。”
“人群控制組合彈藥”,這是一種能傾瀉出數以百計橡膠“帶刺球”的設備,它能在不製造任何傷亡的情況下遲滯或制止混亂的人群。目前正在使用的其它武器,主要依賴於製造沉重的打擊來進行震懾:M1006海綿球,這是一種帶有泡沫兼橡膠頭的彈射物,它會對身體造成嚴重打擊。它源於執法部門的武器庫,但經過一系列的安全測試后,軍方開始將其應用於海外。
這種武器當然也有其缺點。非致命武器庫中的帶刺球、海綿球和其它彈射物,其射程和準確性都有限。一旦發射出去,如果不幸而擊中了對方的眼睛等地方,就可能導致永久性傷害。而且,那些健康的20來歲的年輕人承受非致命攻擊的能力,會比偶然不幸陷入火力中的80歲的老人要強。但兩者都會遭受嚴重的損傷。
“積極消解系統”五角大樓在致力於讓非致命系統更為安全的同時,它也面臨著如何讓它們更有威力的挑戰。聯合開發局平民科學家蘇珊·勒維恩說,她每天都面臨著這樣一個謎團:如何才能擁有一種非致命武器,在讓它擁有足夠威力的同時,又不至於製造嚴重的傷害或死亡?
勒維恩說,現在正處於研發起始階段的最新一代非致命武器,也許能提供答案。“我們研發的重點,正從製造沉重打擊的非致命彈藥轉向先進的高科技定向能量波。”她告訴我說。在被問到“定向能量波”意味著什麼時,她解釋說,這就是“光波的速度,能量來源源源不斷,精確的效果。你能得到一束束能量,同時只帶來最小的附帶損害”。“這些擬議中的新式武器,從使用電磁波或激光來炙烤汽車的電路線,到脈衝能量發射器,不一而足。其中的脈衝能量發射器,現在還是一種萌芽狀態的設計,終究有一天,它將能發射一股股的等離子能,用爆炸性的光球擊打對方,使其迷失方向。”
“積極消解系統”屬於這種類型的定向能量武器,但它以一種更為精細的方式進行,它依賴的是一種毫米波來加熱皮膚。“它將製造一種可感知的痛苦,”勒維恩說,“而且效果是普遍的,對所有年齡和性別的人都起作用。”而且和許多非致命武器不同的是,“積極消解系統”的使用範圍超出了輕武器火力,從而使得操作者在可能的致命衝突發生前,就能遠遠震住對方。
為五角大樓開發“積極消解系統”的“雷神”公司說,他們正在對該系統進行實地測試,設法發現與彌補技術上的缺陷,以後才推出能安裝在軍用“悍馬”車上的武器系統。在預定於晚些時候向媒體展示后,軍方將確定是否再對其研發追加投入。
一種名為XM29的未來步槍,也許能讓士兵們片刻在致命與非致命武器間作出選擇。這種槍有兩個彈夾:一個在前部,盛放常規彈藥;一個在後部,盛放較少數量的粗個子子彈,攜帶非致命彈藥(士兵們可以視情況使用)。一個激光測距儀安置在整個裝置的上方。“這種致命的武器同時擁有非致命設備,而這又沒對武器的操作程序和機制帶來任何改變。”位於新澤西州的“武器工程與技術中心”總管彼德·賈恩克上校說。
乍看上去,XM29挺致命的,尤其是其後部的粗個子子彈。但這些粗腰圍的子彈,能讓他們攜帶橡膠球、辣椒粉,和任何能裝填進發射器的東西。“作為裝載體的子彈本身,不管充填的是任何東西,都是致命的。”與賈恩克密切合作的平民承包商斯蒂弗·托思說。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案,是高科技與低科技的一種奇妙組合。當士兵將用XM29瞄準並扣住扳機時,激光測距儀將測量與目標之間的距離,微處理器根據槍口與目標之間的距離,將一種精心校準的火藥填入子彈。當士兵扣下XM29的扳機時,子彈會像通常那樣出膛,然後在目標前數英尺處爆炸。撞擊將讓非致命彈藥以一種相對較慢的速度前進,同時削弱子彈的速度。
當然,危險總還是存在的,不僅僅是因為可能走火,而且因為有可能在槍手開火后,有人不幸而誤入子彈飛行區。因此科學家們正試圖開發出一種原型,它將使用“低空爆炸信管”,也就是當子彈感覺到有什麼東西或有什麼人擋道時,它將自我引爆。
橡膠霰彈
戰場上唯一同時擁有致命與非致命能力的武器,是一種標準造的M4步槍:一種變型就是包含有一個M203榴彈發射器,它配有橡膠霰彈彈藥;另一種變型在槍支的前部後方配備有X26E泰瑟電擊槍,它能用電流擊倒與麻痹對方。“當士兵進入某一個房間時,他不用拎著泰瑟進去,然後又不得不放下它,重新去拿步槍,他可以同時以“致命”(賈恩剋扣扳機的手指放在M4上示意)或者“非致命”(他將手指滑到了泰瑟槍上)的方式進入。”賈恩克解釋說。
賈恩克帶著這種槍上了一趟伊拉克戰場,在那裡找到了不少發燒友。就因為他的推動,這種由M4泰瑟組合的武器已經出現在駐伊拉克的士兵手中。“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反饋。”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