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蝽科

長蝽科

長蝽科為半翅目中的大科之一,本科昆蟲多為中、小型種類。廣義的長蝽科是指昆蟲分類中的長蝽總科,狹義的長蝽科做為長蝽總科下的一個科進入分類目錄。狹義長蝽科昆蟲為陸生蝽類,體形多樣,據Slate記載,世界已知4248種,中國已知約320種,世界性廣泛分佈。主要生活於地表和地被物間以及植物上,有相當一部分種類嗜食果實和種子、吸食植物汁液等。若蟲擬態螞蟻的種類挺多。

簡要介紹


長蝽科
長蝽科
長蝽科是半翅目-異翅亞目(Hemip tera-Heteroptera)中的一個大科,在國內有若干種類對針葉林樹種果實危害嚴重,如高粱狹長蝽(Dimor phopterus spinolae)危害高粱、穀子、玉米、糜子、小麥、蘆葦和荻等。

形態特徵


長蝽科
長蝽科
長蝽科昆蟲體型多為長橢圓形或窄長形,半翅目的1科,陸生蝽類昆蟲。體壁堅實,骨化較強。體形多樣,體中、小型者多,大型者少,多數為長橢圓形,但亦有粗短厚實如豆粒狀,或細長如棍棒,或兩端尖削如梭者等等。除紅長蝽亞科(Lygaeinae)常為鮮紅色或橙黃色並有明顯花斑外,其餘多為淡黃褐、黃褐、褐、黑褐至黑色等,具單眼,觸角4節,著生在複眼中線下方,喙3節,前翅膜片有4~5條縱脈,無橫脈,個別種類在膜片基部有一條橫脈,后翅中室外側有兩條脈(R與M),足跗節3節,腹部第4、5腹節節間縫及第5腹節腹板側緣的毛點常作為分類特徵。
觸角著生的位置偏於頭部腹面,由背面觀察時看不見觸角基。前胸背板梯形,平坦或向前傾斜,側角多圓鈍,呈尖刺狀伸出的種類極少,此點與蝽科及緣蝽科不同。
小盾片大小中等。前翅爪片遠伸過小盾片末端,爪片接合縫長大,無楔片縫及楔片。膜片上5根縱脈多少平行、相互間隔有一定距離的縱脈,多數種類膜片基部無橫脈,亦無翅室。足長度適中,前足腿節在不少種類中加粗,下方可具刺。臭腺孔及其周圍構造發達。腹部腹面有毛點。雌蟲產孵器管狀。雄蟲生殖節和抱窩器對稱,雌蟲有發育完善的產卵器和受精囊,卵無真正的卵蓋。
生活習性
長蝽科昆蟲多數為植食性,不少類群吸食植物莖、葉的汁液,另有相當多的種類則專食或喜食植物的種子,包括未成熟或已成熟尚未脫落和已經落地的種子,甚至可以為害倉貯的花生等。由於體微小、生活隱蔽、不易被發現,對農牧、林業的危害也往往被人們忽視。
此外,少數類群為捕食性,捕食蚜蟲等小型昆蟲。尚有少數種類為吸血性,以穴居的哺乳動物血液為食物。
長蝽科
長蝽科
長蝽科昆蟲多棲息於植物上或在地表爬行,前者多在草本植物或灌木上,生活於喬木上的長蝽科昆蟲相對較少,這些種類常鑽入開裂的蒴果或張開的球果中,吸食其中的種子。地表生活種類占相當大的數量,爬行於地被層中,覓食落地的種子,活動迅速,保護色很好,往往不易發現。
部分種類夜間有向光性。較老的昆蟲學文獻中認為長蝽科中前足腿節粗大具刺的種類具有捕捉其他昆蟲的作用,現已證實這種說法只是一種猜測,並無事實根據,具有上述構造的種類事實上多以植物種子為食或吸食寄主植物的營養器官。喜歡爬行,受驚擾迅速奔逃。

生長繁殖


成蟲一生可交配多次,把卵產在綠色葉鞘內側,成排並列,少則2—3粒,多者8—9粒或20多粒排,雌蟲一生產卵50—10o多粒。成蟲壽命30—30天,雄蟲稍短。日均溫19.4℃卵期約45天,24.1℃23天。若蟲共5齡,日均溫24℃時,若蟲期50天。

亞種分類


中國的長蝽科種類分屬於14個亞科,其中較重要的有:
長蝽科
長蝽科
①紅長蝽亞科,許多種類為鮮紅色,體形較大,常以藦科等有毒植物為食。
②背孔長蝽亞科,小形,此亞科中的小長蝽吸食粟類作物的穗粒,造成為害。
③突眼長蝽亞科,體小,短厚,頭寬,眼突出。豆突眼長蝽是南方山地大豆以及其他豆類作物的害蟲。
④桿長蝽亞科,體狹長如小棒,生活於禾本科植物的葉鞘下,常成小群聚居,臭腺分泌物的臭味強烈,因生活隱蔽常不易發現。高粱狹長蝽為害高粱和蘆葦,甘蔗異背長蝽為甘蔗害蟲,竹后刺長蝽為害毛竹
⑤大眼長蝽亞科,體短寬,眼大如蟾蜍狀,捕食性,為蚜蟲等害蟲的天敵。
⑥地長蝽亞科,為長蝽科中最大的亞科,約佔全科一半的種類。多數在地表生活。中國亦有眾多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