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
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
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位於陝西省延安城東北5公里橋兒溝,現保存有天主教堂一座和石窯洞數十孔。屬1961年國務院頒布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魯藝”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發揮了巨大作用並對中國現代文化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稱為“新文藝聖殿”受到廣大遊客的注目。
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
魯藝院康,副院趙毅敏、沙。院設戲劇、、術系。,增設系,研究室驗劇團。
1940年5月,毛澤東題寫了“魯迅藝術文學院”的新校名和“緊張、嚴肅、刻苦、虛心”的八字校訓。
1941年6月,魯藝確立正規學制,成立戲劇、音樂、文學、美術4個部。
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舊址
魯藝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開辦的第一所培養各種高級和中級文化藝術人才的學院。魯藝先後編排上演了《白毛女》等歌劇,《兄妹開荒》等秧歌劇,《黃河大合唱》等音樂作品,並編輯出版了《文藝戰線》、《草葉》等文藝刊物,組織了多次有影響的美術作品展覽。魯藝是新中國文學藝術事業的基地和搖籃之一。據統計,從1938年3月至1945年11月,魯藝共畢業學員685人,其中文學系197人,戲劇系179人,音樂系162人,美術系147人。
魯藝在橋兒溝舊址,即中共六屆六中全會舊址,已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舊址現存教堂一座,即魯藝禮堂。魯藝各系及工作人員住過的石窯洞52孔(包括2個過洞),瓦房15間。
“魯藝”校舍是利用原西班牙一神甫在橋兒溝修建的一座教堂和周圍的一些窯洞。也是當時延安惟一的地道的西式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