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塘崗鄉
橫塘崗鄉
橫塘崗鄉位於東經116°32′、北緯31°50′,地處六安市金安區南部、大別山北麓、江淮分水嶺脊背地區。鄉境東鄰張店鎮,北接中店鄉,西倚裕安區青山鄉,南靠東河口鎮,西南連霍山縣但家廟鎮,全鄉幅員87.95平方公里。轄缸窯、黃墩、九里、金公廟、古城寺、鳳凰台、龍王岩、百子庵、岩灣、周庵、楊岩、石河口12個村,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族、土家族、彝族、僳僳族、滿族。
2017年,橫塘崗鄉行政區域面積87.9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835人。
屬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6.7℃,日照時數1890.5小時,無霜期,降雨量1270mm;耕層土壤主要有粘土、壤土、砂土三種,大部分為壤土;地形多樣,低山、丘陵為主。
橫塘崗鄉
二是圍繞“亮”字,打造亮麗集鎮。在實施集鎮水泥路建設的同時,配套安裝了滲水磚、道邊石等,建設了垃圾填埋場2個、垃圾池25個等,並聘請專門的環衛人員4人,實行24小時保潔,保證街道整潔。同時,集鎮所有道路、集鎮廣場、學校門口全部安裝了高桿路燈42盞,使夜間集鎮整體亮起來。
三是圍繞“綠”字,打造綠色集鎮。在集鎮規劃建設過程中,留有充分的綠化空間,提升集鎮的品味,重點栽種桂花、紅楓、松柏、香樟等樹種1800餘棵,鋪設草坪2200多平方米,確保集鎮四季常青。
四是圍繞“活”字,打造活力集鎮。通過招商引資等舉措,大力實施庫區移民進鎮安居工程一、二、三期,拓展集鎮空間,擴大集鎮規模;吸納城鄉居民進鎮居住、經商,發展了步步高、紅府等超市5家、紅運和佳佳等服裝廠4家、個體工商戶240多戶;建設籃球場1個、購置乒乓球台15個、桌球桌12個、音箱2台(套),常年開展廣場文化,讓集鎮居民“娛樂有場所、健身有去處” 。
五是圍繞“巧”字,打造精巧集鎮。精心規劃集鎮建設,努力做到空間布局巧、建築風格巧、單位設計巧,確保集鎮讓人順眼順心,自然融入周邊環境。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9180 |
男 | 9666 |
女 | 9514 |
家庭戶戶數 | 5569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9131 |
家庭戶男 | 9618 |
家庭戶女 | 9513 |
0-14歲(總) | 5188 |
0-14歲男 | 2844 |
0-14歲女 | 2344 |
15-64歲(總) | 12352 |
15-64歲男 | 6032 |
15-64歲女 | 6320 |
65歲及以上(總) | 1640 |
65歲及以上男 | 790 |
65歲及以上女 | 850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9043 |
花洪路
二是成立清障小組,通過廣泛宣傳,召開全體村民大會等,做好思想工作,清除路障,確保工程如期施工;
三是成立監督組,嚴把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工程造價和資金使用;
四是抓好建設管理,安排專門技術人員嚴把規劃設計關。全程做好工程技術指導,確保工程質量。
通過上述舉措,截止目前,全長11公里、寬7米的花洪路路基土方工程已全部完工,共計完成土方4萬方,安裝公路 涵43處,投入資金50餘萬方,獲取了個大幹群的一致好評。
有鋁、鋅、鐵等礦產資源10餘種;杜鵑、銀杏、桂花、紫薇、香樟、五針松等植物資源120多種,丹參、貝母、百合、桔梗、蒼朮等藥材110多種;盛產優質米、小磨麻油、無籽西瓜、茶葉、板栗、木耳、山核桃等土特產品;擁有岩灣、馬槽2座小(一)型水庫和東方紅、楊山、張家窪、苦竹河等14座小(二)型水庫以及大中塘172口、深井3眼、機磚井120眼。
一是突出“三農”,推進新農村建設。繼續走“中藥材+花卉苗圃+種養業”為主的特色農業發展道路,著力建設石河口大龍山1000畝中藥材基地、缸窯500畝花卉苗圃基地、桃園生豬養殖基地、古城寺200畝立體養殖基地、周安1000畝栗茶間作基地和鳳張河、芮張河流域10000畝優質糧油基地。繼續鼓勵富餘勞動力有序轉移,力爭全年輸出務工人員6000餘人(次),實現勞務總收入4500多萬元,活躍鄉村經濟。繼續加大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力度,圍繞“四把工程”用足用活國家優惠政策,新建大、中塘3口,打深井1眼、磚井3眼,新增蓄水量15萬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積400畝,全面推進村組道路交通條件改善,重點建設好11公里長的“花洪路”和2公里長的“周桃路”,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為農業的增收增添新的後勁。推進區級新農村示範村岩灣村的建設,下半年重點建設20口沼氣池;推進黃墩、鳳凰台交界處的鄉級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完成勘界、規劃、設計任務,年底前動工建設;堅決杜絕違規零星建房,全面落實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任務。
二是落實責任,全力抓招商引資。把招商引資作為下半年發展經濟的主戰略和中心任務;積極主動地“走出去”,介紹鄉情、推介項目、宣傳政策,遇有重大信息,堅決做到盯死、看牢、持續跟進,真正把項目引進來;用活用足省國土資源廳等單位對我鄉幫扶的關係,促進幫扶與招商相結合,大力引進資金;加強與在外發展和外出務工人員的聯繫,實現智力、資金和技術迴流,力爭下半年各項引資500萬元,全年達到1500萬元。同時,安排人員對全鄉招商資源進行再統計,對優勢項目進行再梳理,精心開發和包裝一些好項目,為下一年招商引資打好基礎。
三是提升水平,推動個私企業發展。依託資源優勢,採取政策、資金、信息等扶持措施,對預製等“小企業”進行整合,形成一定規模;通過引進新技術、新設備和加強管理,使輪窯廠等老企業不斷更新,使康怡家傢具廠等新企業不斷壯大,成為骨幹企業,生產拳頭產品;通過租、轉、買等辦法,將工藝廠、石河口茶廠等廠的閑置資產盤出效益,得到充分利用。下半年,著力發展個私經濟,力爭新增個私企業1家,個私工商戶15戶,實現全年個私經濟產值3500多萬元。
四是提檔升級,精心打造旅遊業。重點加快洞天湖、雲居寺景區開發建設步伐,進一步改善提高景區軟硬體設施,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做好系列配套文章,規範景區衛生、安全等管理,優化旅遊服務環境。積極開發柳抱絲、腰子岩、李書全將軍墓、王海青將軍故居、古城寺、豪珠嶺等中小景點,進行景區景點串連,儘早開通一日游橫塘專線。
古墓
南依巍巍大別山北麓,境內山峰奇秀、丘陵連綿,風光絢麗,最高點張寨,海撥283米,洞天湖、雲居寺、古城寺三大風景區交相輝映。洞天湖,方圓42平方公里,山嶺綿延,溝壑縱橫,山、水、石、洞、廟宇融為一體,構成了三面峭壁、四灣碧水、五星望月、綠樹成蔭、七方岩洞、八仙觀景等一幅幅美妙動人的畫卷;雲居寺,原名雪峰岩,是古皋城十景之一,洞深約20米,寬約100餘米,氣勢磅礴,號稱江北第二岩,唐代大詩人皮日休曾兩度遊歷此岩並賦詩稱讚;古城寺,現存長、寬各140米的古代牆基,據考證為“春秋楚之潛邑”遺址。境內多廟宇,古有周庵、百子庵、九龍庵、金公廟、東嶽廟、華安寺、古城寺,今有天台山、古城寺、雲居寺、觀音廟、興國寺,佛教文化濃厚,被譽為“佛教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