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樹
紫葳科葫蘆樹屬植物
葫蘆樹(學名:Crescentia cujete L.),又稱吊瓜樹。喬木,高5-18米,主幹通直,胸徑28厘米;枝條開展,分枝少。葉叢生,2-5枚,大小不等,闊倒披針形,花冠夜間開放,發出一種惡臭氣味,蝙蝠傳粉。果卵圓球形,漿果,無毛,黃色至黑色,果殼堅硬,可作盛水的葫蘆瓢,抗風,可植於沿海地段。
原產熱帶美洲。中國廣東、福建、台灣等地有栽培。
葫蘆樹
葫蘆樹原產熱帶美洲。中國廣東(廣州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福建、台灣(竹頭角)等地有栽培。葫蘆樹喜溫暖,濕潤,半日照的環境。
種子萌發培養基:為1/4MS培養基。
芽的分化與增殖培養基:①MS+6-BA2毫克/升+NAA0.2毫克/升;②MS+6-BA2毫克/升+NAA0.02毫克/升;③1/2MS+6-BA2毫克/升+NAA0.02毫克/升;④1/2MS+6-BA2毫克/升+NAA0.02毫克/升;⑤MS+6-BA1毫克/升。
壯苗與生根培養基:1/4MS+IBA0.2毫克/升+活性炭2克/升。
無菌材料的獲得:從成熟果實中選取洗凈的成熟飽滿的種子,恆溫37℃下烘乾。以75%的酒精擦拭種子表面,用小刀剝去種皮,再用75%的酒精消毒10-15秒后,立即轉入0.1%升汞(加2-6滴吐溫-20)中消毒3次,每次3分鐘,無菌水沖洗3次,接種到種子萌發培養基中。
種子的萌發:消毒后種子接種到種子萌發培養基中,5-8天開始萌發,消毒成功率80%以上。培養12-18天後種子萌發抽出2片真葉,葉片高度為6-8厘米,30天形成小植株。
繼代培養:將實生苗從基部切下,去除根。每節位為一切段,並帶有葉片,接種到芽的分化與增殖培養基①-⑤中培養。接種20天後,在培養基④上小苗長勢最好,能長出3-4個節位,並有1-2個叢生芽出現,將叢生芽和切下的莖段按相同方法在相同的培養基上繼代能繼續增殖,增殖效果相同,增殖倍率3-4;在培養基①、②上,小苗基部形成大量愈傷組織,小苗生長較差;③上小苗長勢相對於④上的弱,沒有叢生芽的出現;⑤上小苗生長緩慢。
生根培養:將培養后的高2-3厘米增殖苗切成單芽,接種到生根培養基中。經過15-20天的培養,芽的高度生長至5.0厘米以上,並從植株基部長出不定根;約40天後,形成白色粗壯而帶根毛的根,根長3-5厘米,生根率為80%左右。
煉苗與移栽時將生根苗的培養瓶放置在溫度25-30℃、光照強度200微摩爾/平方米/秒左右的室外溫室中,煉苗2-3天。取出小苗,洗去根部培養基,移植到含有蛭石培養基質的篩盆中,注意保溫、保濕,20天時移栽成活率可達85%以上。
原產熱帶美洲。非洲和東亞部分地區,中國廣東(廣州)、福建、台灣(竹頭角)等地有栽培。
葫蘆樹分布圖
葫蘆樹和同屬的十字架樹都是典型的“老莖生花”植物,在老莖、樹榦上開花結果。葫蘆樹在茂密的熱帶雨林中,葫蘆樹屬於中下層樹種,在老莖上開花結果可以方便昆蟲為其傳粉,還可以躲過狂風暴雨的襲擊,有利於繁衍後代;此外其粗壯的樹榦也能承受果實和大量種子的重壓。老莖開花、結果都是植物在進化中逐漸適應生活環境而形成的現象。
2010-12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內,有一棵樹掛滿了果實,又圓又大的,炮彈“從天而降”之勢,引來眾多遊客駐足觀賞。因其形狀果實酷似原始的炮彈,被形象地稱之為炮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