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鎮

黑龍江省海倫市東風鎮

東風鎮隸屬於黑龍江省綏化市海倫市,位於海倫市南9公里,地處松嫩平原北部,南隔克音河與綏棱縣接壤。全鎮土地面積2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395公頃,人口3.03萬人。

地理環境


全鎮土地面積2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395公頃,獨特的地形地貌,使東風流域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為了抗禦自然災害,改善生態環境,七十年代以來,東風鎮堅持幾屆班子一支筆,一張藍圖繪到底,帶領全鎮人民從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入手,經過三十多個春秋的艱苦奮鬥,使全鎮的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共修建水平梯田4、1萬畝,水庫塘壩23座,植樹造林5、4萬畝,森林覆被率達21%,終於形成了山上栽松、山腰植果、山坡種場、山根插柳、庫內養魚、壩下種稻的立體開發模式,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環境建設先進鄉鎮,先後榮獲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全省最佳綠化單位、全省生態鎮。
地處松嫩平原和小興安嶺余脈的過度地帶,位於海倫市東南部,距市區13公里。地理位置東經127°00′~127°15′,北緯47°20′~47°30′。
東風鎮隸屬海倫市管轄。位於市境東南部,南以克音河與綏棱縣毗鄰。鎮政府駐地距市區9公里。東風鎮駐地,原稱“東邊井”。清光緒朝後期(1895年—),始有人煙,墾荒立屯。清末,先後隸屬海倫直隸廳、海倫府管轄。中華民國時期,隸屬海倫縣第四區。東北淪陷后,1938年隸屬東邊村管轄。
東風鎮位於海倫市南9公里,地處松嫩平原北部,南隔克音河與綏棱縣接壤。全鎮土地面積2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395公頃,獨特的地形地貌,使東風流域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為了抗禦自然災害,改善生態環境,七十年代以來,東風鎮堅持幾屆班子一支筆,一張藍圖繪到底,帶領全鎮人民從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入手,經過三十多個春秋的艱苦奮鬥,使全鎮的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共修建水平梯田4、1萬畝,水庫塘壩23座,植樹造林5、4萬畝,森林覆被率達21%,終於形成了山上栽松、山腰植果、山坡種場、山根插柳、庫內養魚、壩下種稻的立體開發模式,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環境建設先進鄉鎮,先後榮獲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全省最佳綠化單位、全省生態鎮。

地理位置


地處松嫩平原和小興安嶺余脈的過度地帶,位於海倫市東南部,距市區13公里。地理位置東經127°00′~127°15′,北緯47°20′~47°30′。

歷史沿革


東風鎮隸屬海倫市管轄。位於市境東南部,南以克音河與綏棱縣毗鄰。鎮政府駐地距市區9公里。東風鎮駐地,原稱“東邊井”。清光緒朝後期(1895年—),始有人煙,墾荒立屯。清末,先後隸屬海倫直隸廳、海倫府管轄。
中華民國時期,隸屬海倫縣第四區。東北淪陷后,1938年隸屬東邊村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始隸海南區,后隸東邊區管轄,1950年改隸第五區。1956年4月,撤區劃鄉,設置東邊鄉。
1958年11月,並人海南人民公社。1961年從海南公社劃出成立東風公社。1984年3月,改為東風鄉。1985年7月,改設東風鎮。

氣候條件


本地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1.4℃,有效積溫2250℃~2350℃。全年降水量為500~550毫米,無霜期115~120天。多年平均徑流深為120毫米,徑流係數13.3%。

經濟狀況


全鎮轄13個行政村,81個自然屯,87個村民組,6,454戶,3.0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7.898,城鎮人口1.582口人。全鎮幅員面積3.3萬畝,耕地面積197.418畝,其中水田面積19.000畝。
2003年工業總稅金為70萬元,財政總收入440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為9257萬元,農村經濟純收入5265萬元,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101元。

林業情況


全鎮共有林地面積3800公頃。現有7個村辦林場,其中超百公頃的5個;育苗基地3處,面積178公頃;育苗戶900多戶,育苗面積400公頃;育苗品種200多個,是黑龍江省北部重要苗木生產基地。花卉生產也初具規模。

畜牧業情況


全鎮共有養殖大戶209個。其中:養奶牛專業戶122個、共計1388頭,養肉牛專業戶13個、共計1551頭,養豬大戶56個、全鎮存欄4230頭,養鵝大戶18 個、全鎮存欄28000隻。
除此之外,該鎮利用該鎮的閑置資源從遼寧、哈市、安達漠河等地分別引來了養殖客商,並在該鎮開辦了家興、文化、南興、勤勞等養殖公司,其投資金額已經達到了五百萬元以上,為該鎮的畜牧業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交通情況


該鎮是濱北鐵路東邊井火車站的駐地,並且哈黑公路也經由該鎮的西部地區。現如今全鎮的公路已經全部砂石化,其總長度是150公里。
去年由國家投資810萬元,該鎮自籌367萬元的白色通鄉公路也在今年的10月份即將交付使用。可以說東風鎮是一個交通十分便利、四通八達的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