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鬼帚病

一種病害

通常病樹梢節間縮短,側枝叢生,呈掃帚狀,枝梢頂部幼葉不伸展,捲縮似月牙形,捲曲皺縮,後期病葉脫落成禿枝。花穗受害緊縮成團,呈簇生花叢,花多而畸形,不結果或結小果。

龍眼鬼帚病在中國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地均有發生;其中,在中國福建危害嚴重,在廣東、廣西危害較福建輕。該病是影響龍眼高產、穩產的主要限制因素,該病的發生會導致產量逐年下降,常年減產20-30%,嚴重時絕產。 

龍眼鬼帚病的防治方法應採取以實施檢疫和培育無病苗木為前提,以適時修剪,加強栽培管理為基礎,以及時除蟲控病為輔助的綜合防治措施。

病原特徵


病原為龍眼鬼帚病毒(英文名Longan witches broom virus),病毒粒體為線狀,病毒亞基呈輪狀排列,部分粒體從側面可見核酸空腔。大小為(300-2500)納米×(14-16)納米的粒體,多數粒體的長度為700-1300納米。該病毒可以通過嫁接傳播,在自然界則通過介體昆蟲——荔枝椿象和龍眼角頰木虱進行傳播。除可以侵染龍眼外,經人工接種還可侵染荔枝

病原


該病可通過苗木、種子和接穗嫁接傳病。荔枝椿象若蟲、成蟲和龍眼角頰木虱成蟲均能傳病,傳病率分別為18.8%~45%和23.3%~37.9%。其潛育期,短的為兩三個月,長的約1年。在品種上以油潭木、普明庵石硤龍眼感病較重。

為害癥狀


龍眼鬼帚病主要危害嫩葉、枝梢和花穗。 病梢幼葉淺綠狹小,葉緣捲縮不能展開,整片葉子呈線狀。成長葉片凹凸不平,葉脈黃綠色,明脈狀,脈間現不規則形黃綠色大小不等的斑紋,葉緣向葉背捲縮,葉尖下彎。小葉柄扁化略變寬。病情嚴重的,葉片呈深褐色畸變,病梢上畸形葉乾枯脫落或成禿枝狀。新梢叢生、整個枝梢呈掃帚狀。花穗節間短縮或叢生成簇狀,花畸變且多密集,病花早落不結實,偶有結實者,果小果肉無味,不能食用。

流行規律


龍眼鬼帚病的發生同寄主品種、樹齡、蟲害和栽培管理等有密切關係。紅核仔、牛仔、油潭本、大粒、普明庵、福眼、蕉眼、赤殼、大烏圓、石硤等品種較感病;而烏龍嶺、信代本、東壁、廣眼等品種則較抗病或耐病。一般幼齡樹比老齡樹感病。角頰木虱、荔枝椿象猖獗為害的果園通常發病較普遍而嚴重。採用帶毒種子和病接穗培育的實生苗和嫁接苗發病率較高。栽培管理不善,樹勢衰弱,秋梢抽發不整齊或在寒潮到來時尚未老熟充實的秋梢往往容易發病。

侵染循環


龍眼鬼帚病主要通過嫁接傳染,用2年生砧木嫁接病枝,經7-8個月就可發病。遠距離傳播主要通過帶毒種子、接穗和苗木的調運;田間近距離傳播則主要通過傳毒蟲媒——龍眼角頰木虱和荔枝椿象。因此,在新區病害的初次侵染源是帶病苗木,而在老區病害的初次侵染源是田間的鬼帚病株。
龍眼鬼帚病
龍眼鬼帚病

防治方法


鑒於龍眼鬼帚病遠距離傳播主要是通過帶毒種子、接穗和苗木的調運;園圃近距離傳播則主要通過蟲媒,故防治此病應採取以實施檢疫和培育無病苗木為前提,以適時修剪,加強栽培管理為基礎,以及時除蟲控病為輔助的綜合防治措施。
(1)冬季清園。龍眼鬼帚病主要是借木虱蚜蟲、蝽蟓、白蛾蠟蟬等刺吸式口器昆蟲傳播的,通過冬季清園,消滅這些越冬病蟲,是減輕龍眼鬼帚病的關鍵。在冬季,先將樹冠內部的陰枝、樹冠外部的病蟲枝、乾枯枝、纖弱枝和重疊枝剪去,集中園外深埋或燒毀,再在樹冠內外噴灑一次0.8-1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水溶液,均勻噴濕所有的枝葉,以開始滴水為宜。
(2)土壤施藥。在冬季,每株樹土壤施0.5-1公斤硫酸鋅,圍繞樹冠滴水線,挖深、寬各25-30厘米的環溝施。在冬末春初,春梢和花穗都沒有萌動前,在根部淋施一次100倍83增抗劑水溶液,或500倍植物助壯素水溶液,每株樹淋施藥液50-60公斤。這樣,能明顯削弱植株體內的病毒活性,減輕鬼帚病的發生和為害。(3)剪除病枝。當龍眼植株受病毒病為害,出現畸形枝梢和畸形花穗時,應及時將其從基部剪去,並集中園外燒毀,以消滅病源,防止傳播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