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瑪拉雅美術館

喜瑪拉雅美術館

提到荷蘭“靜物”,必然繞不開那群星璀璨的17世紀荷蘭藝術。17世紀初期,荷蘭獨立,成為歐洲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新興的資本主義制度下,民主和自由使美術擺脫了宗教和宮廷的束縛,更加廣泛地面向世俗生活。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果、鮮花、生活器物自然而然就進入到藝術家的表現視野,“靜物”藝術由此而生。圍繞著靜物的藝術史展開,《靜/物》展覽共展出包括攝影作品、裝置藝術、以及視頻在內的76組件作品。展覽由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及阿姆斯特丹FOAM攝影博物館聯合主辦,並得到荷蘭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的大力支持,為2015年上海荷蘭日的一部分。正如荷蘭的設計一般,其攝影亦是極簡主義、實驗、創新、不落俗套,並帶有些許的幽默與詼諧。在花卉、水果和勸世主題的靈感鼓舞下,藝術家們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創造出了一個新世界,無論最終的作品是一張圖片,一段錄像,亦或是一個包括攝影在內的裝置,其畫面構成用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的方式,往往在形式、色彩以及用光上得到了平衡。“攝影與現實有著既直接又複雜的關係,可以從照片中看到現實的真相,同時攝影也可以了解現實外的現實,靜物攝影亦是如此。靜物這個概念對當代的荷蘭藝術家仍極具吸引力,靜物是不同形狀、顏色、形式融合在一起的藝術形式,可以從現實角度,也可以從抽象角度來表現。”策展人之一,阿姆斯特丹FOAM攝影博物館學術副館長馬塞爾·菲爾(Marcel Feil)在去年底央美的講座上如是說。正如本次展覽中Anuschka Blommers 和 Niels Schumm的“土豆”系列,攝影師將土豆作為一個非常寶貴的物件來表現,像拍攝蒂凡尼新款似的拍攝一顆極為日常的土豆;Kim Boske“睡著和醒著”的花卉作品系列,藝術家憑想象力把不同季節的鮮花拼湊在了一起,畫面由自然中不同季的花種建構;展覽中也不乏藉助靜物題材表現對社會的反思和道德的認識的作品。該展“將不同話語的作品放在一塊,與觀眾產生共鳴的同時也能產生一種緊張的矛盾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