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李如春的結果 展開

李如春

京劇演員

李如春,男,京劇花臉、紅生、老生演員。上海人。其父李長勝為銅錘花臉演員,常與汪桂芬等同台。

人物關係


個人履歷


李如春7歲從父學藝,次年就去天津、北京演出。1920年入上海伶界聯合會所辦的榛苓小學讀書,邊學文化,邊學劇藝,得到楊壽長、王玉芳等人的教誨。后拜師周永泉,學花臉,並正式登台,取藝名為“筱李長勝”,打炮戲為《草橋關》、《牧虎關》、《打龍袍》。
李如春7歲從父學藝,次年就去天津、北京演出。1920年入上海伶界聯合會所辦的榛苓小學讀書,邊學文化,邊學劇藝,得到楊壽長、王玉芳等人的教誨。后拜師周永泉,學花臉,並正式登台,取藝名為“筱李長勝”,打炮戲為《草橋關》、《牧虎關》、《打龍袍》。李如春轉益多師,曾私淑王鴻壽,觀學了《古城會》、《水淹七軍》、《灞橋挑袍》等紅生戲;還向謝月泉、劉長林、趙如泉等名家問藝。20世紀20年代中期,李如春在上海演出《慈雲太子出世》、《火燒紅蓮寺》、《狸貓換太子》等連台本戲。1935年又拜麒麟童為師,學演《臨江驛》、《追韓信》、《明末遺恨》等麒派戲。20世紀40年代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鍘美案》、《探陰山》等包公戲,連滿半年,風靡一時。他的包公戲基本按照李桂春的路子,塑造的包公形象威嚴清廉,正氣凜然,當時有“江南活包公”之譽。他嚮應寶蓮學的《目蓮救母》,除唱做之外,兼有跌、撲、滾、翻、摔,因其功夫瓷實硬扎,被稱為“狠派老生”。
新中國成立后1951年至1954年在天蟾舞台重演《包公》,並排演了《太平天國》、三本《狸貓換太子》等,連演連滿。1954年,李如春在上海參加組建新中國京劇團。后該團支援江西,改名為江西省廬山京劇團,李如春任團長。1959年率團赴北京演出,之後在江西省文藝學校任教。退休后寓居上海。20世紀80年代曾為上海麒派藝術進修班教授麒派藝術。
李如春轉益多師,曾私淑王鴻壽,觀學了《古城會》、《水淹七軍》、《灞橋挑袍》等紅生戲;還向謝月泉、劉長林、趙如泉等名家問藝。20年代中期,李如春在上海演出《慈雲太子出世》、《火燒紅蓮寺》、《狸貓換太子》等連台本戲。1935年又拜周信芳為師,學演《臨江驛》、《追韓信》、《明末遺恨》等麒派戲。
40年代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鍘美案》、《探陰山》等包公戲,連滿半年,風靡一時。他的包公戲基本按照李桂春的路子,塑造的包公形象威嚴清廉,正氣凜然,當時有“江南活包公”之譽。他嚮應寶蓮學的《目蓮救母》,除唱做之外,兼有跌、撲、滾、翻、摔,因其功夫瓷實硬扎,被稱為“狠派老生”。
1958年初,李如春領銜主演的《狸貓換太子》在天蟾舞台連滿九個月。
1958年底,該團支援江西,改名為江西省廬山京劇團,李如春任團長。1959年率團赴北京演出,獲得好評。1963年4月,廬山京劇團赴滬演出於中國大戲院,劇目有《蕭何月下追韓信》、《四進士》、《包公》及現代戲《劉介梅》等劇,主要演員有李如春、李君華、新素秋、李君玉、韓金奎等。
之後,李如春在江西省文藝學校任教。退休后寓居上海。1979年3月6至3月14日,上海京劇三團在延安劇場舉行“麒派藝術展覽演出”。劇目有《四進士》、《鴻門宴》、《追韓信》等,主要演員有周少麟、李如春、李桐森、呂君樵、孫鵬志等。
80年代,李如春曾為上海麒派藝術進修班教授麒派藝術。1984年12月30日,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星期戲曲廣播會在中國大戲院舉辦麒派演唱會現場直播。麒派藝術進修班學員均上台演唱,老一輩的麒派演員李如春、孫鵬志、呂君樵分別演唱《路遙知馬力》、《打嚴嵩》、《鹿台恨》。
出生: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
逝世:1998年,農曆戊寅年

活動年表


1958年,農曆丁酉年,年初:上海市新中國京劇團演出《狸貓換太子》新中國京劇團在天蟾舞台由李如春領銜主演《狸貓換太子》,連滿九個月。
1963年4月1日,農曆癸卯年三月初八日:廬山京劇團1963年赴滬演出江西省廬山京劇團在中國大戲院公演《蕭何月下追韓信》。后又演《四進士》、《包公》及現代戲《劉介梅》等劇,主要演員有李如春、李君華、新素秋、李君玉、韓金奎等。
1979年3月6日,農曆己未年二月初八日:上海京劇三團舉行“麒派藝術展覽演出”3月6日至3月14日,上海京劇三團周少麟等在延安劇場舉行“麒派藝術展覽演出”。劇目有《四進士》、《鴻門宴》、《追韓信》等,主要演員還有李如春、李桐森、呂君樵、孫鵬志等。
1984年12月30日,農曆甲子年十一月初九日: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星期戲曲廣播會在中國大戲院舉辦麒派演唱會現場直播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星期戲曲廣播會在中國大戲院舉辦麒派演唱會現場直播。麒派藝術進修班學員上台演唱,老一輩的麒派演員李如春、孫鵬志、呂君樵分別演唱《路遙知馬力》、《打嚴嵩》、《鹿台恨》。
李如春 飾 包拯
李如春 飾 包拯
1987年1月1日,農曆丙寅年十二月初二日: “上海京劇展覽演出”舉辦《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上海人民廣播電台、上海電視台、文化局、上海京劇院聯合舉辦“上海京劇展覽演出”,為期20天,在延安劇場公演了18台多種流派和特色的劇目(總計大小50餘出)。主要劇目有:李如春的《路遙知馬力》、童芷苓、言興朋的《游龍戲風》、李玉茹的《貴妃醉酒》、王正屏的《九江口救駕》、童祥苓的《春秋筆》、李麗芳的《白門樓》、李炳淑的《孽緣記》、張南雲的《誆妻嫁妹》、張文涓的《法場換子》、夏慧華的《生死恨》、關懷的《乾隆下江南》、奚中路的《八大鎚》、齊淑芳的《青石山》等。
1998年,李如春病逝於上海。一代大家,留下的資料很少,計有50年代在中國唱片廠灌制的《鍘包勉》粗紋唱片4面;80年代在上海人民廣播電台錄製了《徽欽二帝》《金殿阻計》《打嚴嵩》《追韓信》《掃松》《路遙知馬力》《包公》等唱段;1987年,與王嘯麟(飾馬力)、熊志麟(飾日久)合演的《路遙知馬力》實況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