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動物

西大動物

早寒武世發現原口動物與后口動物之間奇特的過渡類型是"西大動物"

西大動物


西大動物
西大動物
該化石是舒德干教授等於1998年3月在我國雲南昆明市的海口地區早寒武世澄江化石庫中 發現的距今約5.3億年前的動物化石,並將它命名為“西大動物”;據舒德干考證作為“寒武大爆發”產物的“西大動物”的奇特之處就在於:它的身體由兩部分組成,其後部分與原口動物一致,而前部卻與后口動物的咽腔接近。尤其是其前端的“雙環式”大口的獨特構造與比它晚2.5億年的晚石炭世被認為是無顎魚類的“皮魚”極為相似。由於“西大動物”兼有原口動物和后口動物的基本特徵,因而它的發現為探討這兩大類群之間的演化關係提供了重要證據。
按照當代生物學普遍認同的科學分類法,高等多細胞動物可以劃分為原口動物(包括節肢動物門、環節動物門等20多個門類)和后口動物(包括脊索動物門、半索動物門、棘皮動物門等)。但人們對這兩大類動物之間的演化關係的認識各不相同,現已有不少研究工作從胚胎髮育學和分子生物學探索兩者之間的關係,但一直缺乏可靠的早期化石的形態學證據。而舒德干教授及其合作者的這一罕見的中間過渡類型的奇特“皮魚”形化石的發現,便為解決這一難題投進了一縷曙光。

西大動物發現的重大意義


“西大動物”這一疑難動物的生物學地位,舒德干教授等人認為有三種可能:一是“西大動物“代表了包括“皮魚”動物在內的無顎類脊椎動物的原始祖先的一支;二是“西大動物”與“皮魚”共同組成一個獨特的已經絕滅了的門類;三是“西大動物”奇特的雙環口為趨同構造。總之,無論是上述的哪一種情況,“西大動物”的發現對於我們認識早期生命的演化規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