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鹽水的結果 展開

鹽水

地名

鹽水為中國台灣台南的一個古老地區,是台灣最古老的郊區之一。該地區屬於平原地區,氣候宜人,環境優雅,有著名的八角樓等旅遊場所。交通方便,設有有多個教育基地。

簡介


鹽水區為中國台灣台南市的一個古老的區,總面積:52.2455平方公里,人口:27,585人(2008年12月),下轄25里326鄰。本區屬於平原地形,系由八掌溪及急水溪沖積而成,地形平坦,無丘陵或山脈,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有技術學院一所、高中職學校一所、初級中學一所、小學八所;有著名的八角樓等旅遊場所,鹽水蜂炮有“南蜂炮,北天燈”之說。

基本信息


區名:鹽水區
舊稱:月津
行政區管轄:台南市
行政區類別:區
經緯度:東經,北緯
總面積:52.2455平方公里
戶數:9,729戶
人口:27,585人(2008年12月)
區長:顏進仕
區劃:25里326鄰
民意機關:鹽水區民代表會
毗鄰:後壁區、學甲區、下營區、新營區;嘉義縣義竹鄉

地理氣候


鹽水區位於台灣台南市西北部,北臨嘉義縣義竹鄉,東北連後壁區,東鄰新營區,西鄰學甲區,南接下營區。本區位處八掌溪南岸,屬於平原地形,系由八掌溪及急水溪沖積而成,地形平坦,無丘陵或山脈,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

歷史沿革


鹽水區可說是台灣最古老的郊區之一,原居住有西拉雅族,在鄭芝龍顏思齊來台前(1621年)就已有漢人移民進入,是船隻進入八掌溪的集散地。最早稱大龜肉庄(疑為西拉雅人稱舄湖之轉音),后改為大圭壁庄;清雍正年間設鹽水港堡。鹽水一詞台語指鹹水,因臨倒風內海,港內有鹹水而得名。又因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稱之為月津、月港,曾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俗諺,繁華一時。
日據時期,日本當局興建鐵路縱貫線,並預計於鹽水設置車站,但最後並未完成。傳言此因地方仕紳唯恐“斬斷地龍”,影響地方發展而作罷。然台灣鐵道史一書中記載,當時日本人乃為考慮鹽水地區尚有河運之便,遂在三條計劃線(分別經由鹽水、新營、白河)中,選擇條件較平均,經由新營的路線。
稍後官方雖一度研議新營經由鹽水至北門嶼(今布袋)的支線彌補不足,但亦未完成。最後雖有民營糖業鐵路(輕便鐵路)連結新營車站並延伸至布袋,但鹽水榮景已不再,區域中心機能為新營所替代。
鹽水港因日軍為鞏固據點,於布袋興建堤防而淤塞。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於此地設置塩水街,劃歸台南州新營郡管轄,戰後改設台南縣鹽水鎮。 2010年改為台南市鹽水區。

交通


台19線:中央公路
台19甲線
市道172號

教育


大專院校:南榮技術學院
高中職:私立明達高中
初級中學:台南市立鹽水初中
小學:
台南市鹽水區鹽水小學
台南市鹽水區月津小學
台南市鹽水區歡雅小學
台南市鹽水區岸內小學
台南市鹽水區河南小學
台南市鹽水區竹埔小學
台南市鹽水區仁光小學
台南市鹽水區文昌小學

旅遊


建於1847年的八角樓,是鹽水鎮當地保留最完整的木造建築,也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歷史建築之一。八角樓因屋型八角行而得名,主體結構由12支大福杉支撐,細部雕刻考究。
又稱為“護庇宮”,已有300多年歷史,香火鼎盛,鹽水舊稱月津港,是早期漁民聚居之地,對媽祖信仰尤其虔誠。媽祖廟保存了古老的“卜米卦”傳統,一杯米就能為民眾解惑,解決許多人生的疑難雜症。
舊稱“媽祖宮街”的小巷子,又有“銀帶巷”、“魚鱗巷”等稱呼,過去漁獲上岸時,漁夫就是走這條巷子將魚貨擔到市場上叫賣,牆上路上常有許多魚鱗掉落,因此有此稱呼。
橋南老街號稱全台始街,今日仍保留了許多古老建築,過去這條路是主要省道,店鋪和住家建築混合,經常是前面作為店面,後面作為住家。街上許多房舍仍保有閩南式山牆建築特色,例如“穿瓦衫”牆,就是將瓦片像穿衣服一樣鑲在牆上,又稱為“魚鱗牆”。
鹽水的天主堂可是相當“本土化”,遠遠看到天主堂的十字架,台灣廟亭形式的聖母亭讓人驚訝。
鹽水武廟:創建清康熙年間,主祀關聖帝君,為鹽水的信仰中心,以每年舉辦元宵蜂炮盛會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