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阿育王塔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古代建築
- 山西省代縣景點
- 南京大報恩寺阿育王塔
- 山西省
- 陝西省扶風縣阿育王塔
- 浙江省寧波市阿育王塔
- 浙江省杭州市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
浙江省寧波市阿育王塔
五代吳越國時,明州境內寺院眾多,佛塔遍布,梵音不絕,但隨著歲月的變遷,至今尚存的僅是兩座造形相似,當時盛行於我國東南各地的特殊形式的塔——寶篋印經塔(因其形狀似一隻寶篋,內藏印經而得名),又稱阿育王塔,
據傳是吳越王錢弘俶仿照印度阿育王建造840000座寶塔的故事,曾製作8400小塔以作藏經之用。其中一座系現位於鄞縣阿育王寺舍利殿內的木雕舍利小塔。該塔高1.4尺,寬7寸,塔上有露盤五重,四周雕刻精細絕倫,塔內銅鐘懸掛,鍾內有懸舍利一顆,佛光閃耀,璀璨輝煌,成為全國著名開放寺院阿育王寺參拜朝聖之佳處。另一座則是1957年在天封塔塔頂上發現的青銅舍利塔。該塔現珍藏於寧波博物館內,呈四方形,高雖只十幾厘米,但其四周鐫刻的眾多菩薩像和佛傳故事中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線條柔美,頗具質感,大有印度古典主義美學風範和神韻。這種充滿對佛教崇尚的塔在五代時還遠傳日本,一度成為日本古塔中的一種主要類型。阿育王寺有上塔、下塔和東塔。明代御史王應鵬寫有《登育王寺上塔》詩:“病眼多年慵未開,強持筋力上高台。野花正在林間發,海鶴初從何處回?天際千峰飛白日,雲中萬壑起晴雷。無端一霎冥冥雨,疑是雙龍聽法來。”下塔,位於寺西側,故稱“西塔”,它與上塔俯仰相映,稱為姐妹塔。同為元代重建,通體用磚砌疊,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從塔內盤旋而上,直通頂層。浙江現存的元塔不多,惟此二塔獨存。新建的東塔,背靠鄮峰,面對玉幾山,塔高53米,八面七層,每層有腰檐,檐上築有望台,周圍設有欄桿。登塔眺望,滿目青山簇擁中的阿育王寺兀立其間。據考證,明代時日本畫聖雪舟所繪的《育王山圖》,曾畫有此塔。1995年建成此塔。塔左為玉佛殿,右為華藏世界,塔居其中,鼎足而立,形成以東塔為主體的又一阿育王寺景區。
阿育王塔,歷900多年的風雨侵蝕、地震戰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結構謹嚴外,歷代不斷維修也是重要原因,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進行了系統的修繕和管理。1953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國家撥大量專款,調撥優質木材對塔進行全面搶修,使這座當今世界上保護最完整、結構最奇巧,外形最壯觀的古代高層阿育王塔建築煥然一新,巍然屹立。並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高超的建築技術,吸引著國內外遊客。從某種程度上講,已經成為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阿育王塔內結構設計原型便來源於他的外形輪廓,二、三、四層的護欄為累疊的八角形制,頂部同樣使用了八角攢尖式作為自然採光。阿育王塔與現代建築藝術融合在一起,虛懷若谷,將阿育王塔千百萬年來的文明展示於世界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