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博物館
寧波博物館
寧波博物館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首南中路1000號,展品囊括了從史前河姆渡文化至近代以來的珍貴靑銅器、瓷器、竹刻、玉器、書畫、金銀器、民俗等文物6萬餘件。
寧波博物館是首位中國籍“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王澍“新鄉土主義”風格的代表作,寧波市“十一五”重點文化工程。
寧波博物館投資2.5億元,佔地60畝,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於2008年12月5日免費對外開放。自恢復開放之日起至12月31日止,對持有效證件(醫師執業證書、護士執業證書及身份證)的全國醫護人員免費開放。
寧波博物館
2004年11月,寧波市發展計劃委員會正式批准寧波博物館立項。
2005年6月,經市民評選和專家評審,確定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方案為寧波博物館建築方案。
2006年8月,寧波博物館奠基動工。
2007年7月,寧波博物館建築順利結頂。
2008年4月,寧波博物館外貌顯露。
2008年8月,寧波博物館建築竣工。
2008年12月,正式對外開放。
截至2019年,藏品數量70814(件套),珍貴文物2559(件套)。
寧波博物館
寧波博物館陳列由主題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展覽三部分組成。展廳總面積8000平方米,其中一樓設臨時展廳,總面積2600平方米。二至三樓為常設展廳,總面積5400平方米,展覽內容包括《東方“神舟”——寧波史跡陳列》、《“阿拉”老寧波——寧波民俗風物展》和《竹刻藝術——秦乗年捐贈明淸竹刻珍品展》。
東方“神舟”——寧波史跡陳列
《東方“神舟”——寧波史跡陳列》以寧波區域文化發展為基礎,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線,通過“遠古四明”、“拓地三江”、“州城確立”、“國際港城”、“海定波寧”、“東南都會”、“開埠通商”等七個篇章,圖文並茂配以實物,向市民展示了寧波7000年文明史。
“阿拉”老寧波 ——寧波民俗風物陳列
“阿拉”老寧波作為歷史的片段與文化的符號,由“寧波老字號”、“甬上婚俗‘十里紅妝’”、“寧波老牆門”、“寧波歲時節俗”、“寧波民間工藝美術”、“寧波戲曲與寧波方言”等六部分組成,展示著“無寧不成市”的舊時老寧波。
竹刻藝術——秦乗年捐贈明淸竹刻珍品展
竹刻藝術——秦秉年先生捐贈竹刻珍品展
唐越窯荷花盞托 為唐時茶具,由盞與托組成。盞為敞口五缺荷花形,弧腹壓印五棱,圈足。托似一舒展荷葉,四邊微微捲起,淺腹,圈足。盞托相合,全器宛若出土荷葉托著朵盛開的荷花。胎質細密,釉色瑩潤欲滴,為國家一級乙文物。 | 寧波博物館 |
唐越窯瓜棱執壺 執壺是壺的一種,因壺的肩部有手持的把手,使用時以手把持而得名。該壺呈喇叭口,長頸,溜肩,瓜棱腹,矮圈足;肩部對置十棱短流與扁帶狀把。施滿釉,釉色青黃。出土時與唐“大中二年”雲鶴壽字紋碗同在。胎質緻密,釉色青黃滋潤。 | 寧波博物館 |
唐越窯青瓷划花卉紋碗 敞口,翻沿,弧腹向下內斂,淺圈足。碗內壁划飾三朵盛放的荷花。通體施青黃釉,釉色光亮細膩。碗外壁有少數棕眼。 | 寧波博物館 |
唐越窯划荷葉海棠式杯 出土於市區和義路唐碼頭遺址,為唐代晚期作品。杯口呈橢圓的海棠形,弧腹,圈足。內壁兩側及兩頭分別刻畫寫意荷花四朵,筆法簡練,線條流暢柔和,富有生氣,釉色青翠晶瑩。出土時與唐“大中二年”銘文碗(殘)同在,是晚唐出現的新品種。 | 寧波博物館 |
唐越窯帶銎雙系瓜棱壺 為唐代晚期作品,和義路唐碼頭遺址出土。直口,溜肩,長瓜棱腹,平底。肩部一側置雙復系,對置一帶棱流,系與流之間上腹部置一銎。帽狀鈕蓋,通體施釉,釉色青綠,釉層肥潤光亮。 | 寧波博物館 |
越窯盒蓋 和義路碼頭遺址出土的越窯蓋盒,盒似蓋碗,盒口內斂,折腹,矮圈足。蓋呈帽式,蓋面正中置一圓鈕,子母口。施滿釉,釉色青黃,有細微開片,線條圓滑,造型端莊穩重。 | 寧波博物館 |
越窯油盒 盒口內斂,直腹,圈足;盒面呈圓弧形微鼓;子母口。施滿釉,釉色青綠細膩。為盛放梳妝用品的容器,全器廓線柔和弧曲,精巧典雅,為當時風行的上品梳妝用具。 | 寧波博物館 |
唐越窯絞胎靈芝紋伏獸脈枕 脈枕是中醫大夫診脈時放在病人腕下,起襯墊作用的用具。此件絞胎靈芝紋伏獸脈枕,枕面呈橢圓形,中間嵌以絞胎為褐色靈芝紋,下部以伏獸為座。這種工藝是當時越窯向北方窯場借鑒而成。該器晶瑩滋潤,是唐代越窯瓷器中的珍貴製品。 | 寧波博物館 |
製作這頂轎子需費一個工匠的一萬個工作日,故稱“萬工轎”。轎高3米,長1.5米,寬0.95米,重量在200公斤上下,要8個大漢才能抬起。花轎的轎頂由5座大小不等的牌樓組成,稱“五嶽朝天”,象徵崇高之意。中亭頂上站著一個面目猙獰、手擎毛筆的“魁星點狀元”,象徵文運昌盛。亭角是群龍舞首,飛檐翹角則為鳳凰展翅。全轎共展示了300多個姿態各異的人物形象,雕繪精細,栩栩如生。 | 寧波博物館 |
2009年12月19日—2010年1月4日
寧波博物館
2009年12月10日—2009年12月20日
寧波博物館
寧波博物館的建築是著名建築師王澍先生的作品,建築本身就是一件“展品”,很多人甚至就是沖著看建築來的。博物館外牆上使用了大量寧波老建築上拆下來的舊磚瓦,有的牆面是傾斜的,仔細看還能發現磚瓦上當年燒制時留下的符號。
博物館的外觀被塑造成一座山的片斷,外立面採用浙東地區瓦爿牆和竹紋理混凝土,主體三層、局部五 層,主體二層以下集中布局,兩層以上建築開裂、微微傾斜,演變成抽象的山體,將寧波地域文化特徵、傳統建築元素與現代建築形式和工藝融為一體。
從南面看,南立面是一個絕對二維平面,一個山谷斷口中一座尺度超寬的階梯通向原處的第二層“山”。人們從中部一個扁平的,跨度30m的穿洞進入博物館。建築的內外由竹條模板混凝土和用20種以上回收舊磚瓦混合砌築的牆體包裹,外廓的方正限制了其他多餘的含義,它的北段浸在人工開掘的水池中,在中段入口處溢過一道石壩,結束在大片鵝卵石灘中。在建築開裂的上部,隱藏著一片開闊的平台,通過四個形狀不同的裂口,遠望著城市和遠方的稻田與山脈。
寧波博物館
寧波博物館於2010年5月啟動了三級以上珍貴文物數據信息的建設,至8月中旬共完成了館藏珍貴文物資料庫錄人1313件,其中一級文物49件,二級文物101件,三級文物1162件,拍攝、錄入照片8000餘張。
寧波博物館眾多署名款且有絕對紀年款識的竹刻作品,是我們斷定竹刻年代,辨別真偽的重要實物依據。部分竹刻一直為歷代名家收藏,不僅流傳有序,並且還收錄於相關竹刻專著。眾多的名家兼有絕對紀年款識的竹刻作品,可以幫助我們梳理、分析、研究各名傢具體活動的年代、其竹刻藝術技法與風格特點及形成與發展演變軌跡,研究他們的個人風格及由此影響各個時期竹刻藝術發展歷程的時代風格
館藏的名家竹刻孤品,成為詮釋相關文獻資料,展示竹刻家藝術風格特點的重要實物例證,包含一些先前尚未被確認的著名書畫家的竹刻和部分字型大小未見著錄的名家竹刻,具有重要的補史、佐史、證史作用
寧波博物館
10月18日,由國家文物局主辦的第八屆(2007~2008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活動揭曉,寧波博物館的主題陳列“東方‘神舟’——寧波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展”,捧獲“最佳創意”和“最佳服務”兩項大獎。
門票信息
寧波博物館
開放時間
參觀入場時間9:00—16:00,閉館時間17:00。
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交通信息
乘102路、126路、129路、160路、166路、167路、168路、281路、628路、635路、650路、661路等至寧波博物館站下車即是。乘坐寧波地鐵前往寧波博物館的遊客可乘2號線至石碶站出站換乘650路至寧波博物館站下車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