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中國首批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Sciences),簡稱“中國農機院”;中國農機院以農業裝備研發和製造為主導產業,是一家多元化的綜合性科技型企業,是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成立於1956年;1999年由科研事業單位整體轉製成為中央直屬科技企業;2009年進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根據2016年12月中國農機院官網顯示,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有在職員工6000餘人。建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擁有2個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設有農機具、食品機械和試驗機3個國家級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是農業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食品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首都生物質能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單位。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共有7家全資子公司、12家控股子公司和5家直屬單位,形成了十二個生產基地和一個農機物流園。累計向社會提供9大類3200多種農機產品技術。

2012年,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營業收入44.06億元;已發展成為中國農機工業重要的科研開發與裝備製造企業。

發展歷程


艱苦創業

中國農機院的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一機部農業機械研究所(1960年擴建為農業機械部農業機械科學技術研究院)和成立於1957年8月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1962年,兩家院所合併,成立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1963年,小王莊農場劃歸中國農機院,改名為中國農機院農機試驗站。
1965年,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江西水田機械所、貴州山地機械所等一批部屬農機科研單位和依蘭、南昌、鄂溫克等一批試驗站劃歸中國農機院領導。各省市自治區農機(化)科研單位及部屬高校、農機工廠的科研工作由中國農機院統一歸口管理。中國農機院第一分院開始在山西省長治市籌建。中國農機(化)科研工作初步形成了中央到地方,從綜合性研究到專業研究,覆蓋全國的農機科研體系。
1971年底,一機部將機械院、電氣院和中國農機院合併成立一機部機械院。農機院被縮編為一機部機械院農業機械研究所。
1977年11月,更名為“一機部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
1978年2月5日,第一機械部批示中國農業機械學會掛靠在一機部,辦公地址設在中國農機院。
1978年6月,上海內燃機研究所和洛陽拖拉機研究所劃歸院領導。
1978年,中國農機院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79年3月,恢復“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名稱。
1980年2月,中國農科院農機化研究所(北京農機化研究所)由中國農機院代管,1983年併入中國農機院。
1980年9月,南京農機化所和內蒙古牧機所由中國農機院代管。
1981年1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准中國農機院為農機設計製造學科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5年,中國農機院成為中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23農林拖拉機和機械技術委員會的歸口單位。
1985年7月,機械工業部批准在中國農機院成立“中國農業機具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改革調整

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農機院成為國家科研體制改革試點單位,率先實行三年事業費削減到位,開始由單純科研型向科研經營型轉變。
1988年8月,國家技術監督局批准中國農機院成立“國家農機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1992年9月,中國農機院被核定為“以農業公益性為主的多種研究類型的科研單位”,並頒發了科學事業費減撥到位證書。制訂了《中國農機院深化改革實施方案要點》。
1994年10月,中國農機院成為“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農機具產品認可實驗室”。
1995年3月,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和國家技術監督局認定中國農機院為“科技成果檢測鑒定國家級檢測機構”。
1997年,中國農機院與上海內燃機研究所籌建“國家農業現代化裝備研究中心”。
1998年12月,國家機械工業局批准呼和浩特牧業機械研究所與中國農機院合併。
1999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農機院轉製為中央直屬大型科技型企業。國家科技部批複依託中國農機院組建國家農業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開拓發展

200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批複原機械工業部第十設計研究院和機械工業部第三勘察研究院併入中國農機院。
2000年,機械工業局批准在中國農機院建立“國家機械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開放實驗室”。
2001年1月,中國包裝與食品機械總公司整體併入中國農機院。
2003年3月,國家科技部通過國家農業機械工程研究中心驗收,並命名。
2004年7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組建機械工業食品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掛靠單位為中國農機院農副產品加工工程技術中心。
2005年12月,國家科技部批複以中國農機院呼和浩特分院為依託單位,組建“國家草原畜牧業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06年12月,現代農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成為中關村“新三板”(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試點企業。
2007年7月,國家科技部批准由中國農機院牽頭,與行業7家骨幹企業、4所著名院校、3家地方科研院所組建了農業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開展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開發。
2007年,國家科技部批准依託中國農機院建立“土壤植物機器系統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中國首批36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
2008年1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在中國農機院建立“國家食品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2008年4月,北京市教委批複該院“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為北京市重點學科。
2008年8月,國家農業部認定中國農機院中國包裝和食品機械總公司為國家農產品加工裝備技術研發分中心。
2008年,國家科技部、國資委、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批准為首批國家創新型企業。

展望未來

2009年7月,中國農機院與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重組,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與相關單位合力形成了中國農機研究、製造、貿易完整產業鏈的核心業務板塊。
2010年1月,亞洲農業工程學會總部正式落戶中國農機院。
2010年7月,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批准依託中國農機院建設機械工業植保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0年8月,國家科技部批複依託中國農機院建立的“土壤植物機器系統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
2010年8月,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式批准中國農機院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申請。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2011年6月,農業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員單位新增27家,擴展為43家。
2011年11月,中國農機院重組中收總公司、洛陽中收。
2012年4月,國家科技部批准由該院中國包裝和食品機械總公司牽頭成立食品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試點)。
2012年11月,中機南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揭牌。
2021年8月16日,中國一重與中國農機院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

企業規模


人員編製

根據2016年12月中國農機院官網顯示,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有在職員工6000餘人,其中外國專家2人,國機集團首席專家2人,國機集團高層次科技專家9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在職職工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9人,有首席專家5人。
外國專家(2人):陽早(已逝)、寒春(已逝)
國家萬人計劃專家(2人):方憲法、王振華
國機集團首席專家(2人):韓增德(第一批)、吳德勝(第二批)
國機集團高層次科技專家(2人):韓增德、張咸勝、楊學軍、張小超、趙有斌、吳德勝、嚴荷榮、王澤群、劉貴林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方憲法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王燕飛
首席專家(2人):方憲法、韓增德、楊學軍、葉金鵬、張小超
在職職工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年份姓名
1994年劉澤林
1997年王燕飛
1998年李曉華
1999年韓增德
2000年劉貴林、唐光萍、楊炳南
2001年方憲法
2002年趙化平、王澤群
2006年葉金鵬、嚴荷榮
2008年李子明、楊學軍
2010年張小超
2012年吳德勝、王全喜
2014年庄慶偉、李世岩

組織體系

根據2016年12月中國農機院官網顯示,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下屬10個職能部門,有31個附屬單位,共有7家全資子公司、12家控股子公司和5家直屬單位,形成了12個生產基地和1個農機物流園。其中裝備製造類14個,研究與試驗開發類9個,工程與貿易類4個,出版傳媒類1個,現代服務業類3個。此外,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還有20個行業機構,其中重點實驗室5個,工程技術中心5個,標準檢測機構6個,行業組織機構4個。
• 職能部門
職能部門(10個):綜合管理部、科技發展部、人力資源部、企業經營部、資產財務部、黨委工作部、新聞與信息部、監察審計部、國際合作部、戰略規劃部
• 院屬單位
裝備製造類(14個):現代農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機南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機美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陽中收機械裝備有限公司、中機北方機械有限公司、中機華聯機電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機華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包裝和食品機械有限公司、中機康元糧油裝備(北京)有限公司、中機嘉峰機械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金輪坤天特種機械有限公司、北京天順長城液壓科技有限公司、新疆中收農牧機械公司、中機西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研究與試驗開發類(9個):中國農機院呼和浩特分院、內蒙古華德牧草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海拉爾試驗站、長春機械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工藝材料研究所、機電技術應用研究所、生物質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行業技術服務中心、中國農機院農機試驗站
工程與貿易類(4個):中機十院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中機三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中機建工有限公司、海外工程事業部
出版傳媒類(1個):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
現代服務業類(3個):中機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中機象嶼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世奧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 行業機構
重點實驗室(5個):土壤植物機器系統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生產機械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太陽能幹燥工程實驗室、國家機械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開放實驗室、農業部農產品加工裝備重點實驗室
工程技術中心(5個):國家農業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機械工業植保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草原畜牧業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機械工業生物質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農產品加工裝備分中心
標準檢測機構(6個):國家農機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食品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全國農業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低速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風力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機械工業食品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行業組織機構(4個):農業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食品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國農業機械學會、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

合作交流

根據2016年12月中國農機院官網顯示,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先後與包括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日本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部門、科研單位、學術機構、以及國際行業/專業組織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進行交流互訪、專家講學、科研項目合作、學生交流等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與美國、加拿大、斯里蘭卡等多國國家農業管理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開展了農業機械、食品安全及生物能源等領域三十多個科研項目;積極推動、落實亞洲農業工程學會(AAAE)秘書處、國際農業工程學會(CIGR)期刊等國際知名農業組織落戶該院;與美國農業生物工程師學會(ASABE)、德國農機協會(DLG)等國際組織合作,共同推進農機標準與國際接軌;多次邀請中國國外知名專家、學者來該院講學,累計進行學術交流200多場次;舉辦“國際農業大會”等世界級農業大會、農業展覽;承辦國家科技部等部委舉辦的技術研討會、高層論壇等近20場。
作為國家援外培訓項目的骨幹單位,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常年實施國家科技部、商務部的援外實用技術和官員培訓,成功執行了四十餘期各類(包括在國外舉辦培訓班)國家技術援外培訓項目,共培訓了來自70多個發展中國家的近1100名代表,獲得了項目主管部門的高度評價。先後與約翰迪爾、克拉斯等世界知名農機企業進行合作,共同研究產品改型計劃,以期更加適應中國市場需求和種植條件。參與援外工程及國際投標業務,成功實施辛巴威農業示範園建設及蘇丹節水灌溉工程等項目。

企業業務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為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截至2016年12月,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專業有機械設計及理論,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專業有機械設計及理論、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農業機械化工程。該院先後與中國農業大學、吉林大學共同開展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此外,該院該還設有博士后工作站。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3個):機械設計及理論、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農業機械化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1個):機械設計及理論
教學建設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研究生培養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研究生培養
2012年5月,該院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培養的博士研究生李道義順利通過學位論文答辯,李道義先後參與了國家“十一五”、“十二五”支撐計劃課題、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共申請發明專利2項,發表4篇學術論文,全部被EI收錄。其博士學位論文《養殖廢棄物乾式厭氧發酵技術與裝備研究》在系統分析評述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研究了發酵濃度、溫度、接種量和攪拌條件等因素對乾式厭氧產甲烷效果的影響,開發研製了一套乾式厭氧發酵中試系統,並進行了牛糞高溫乾式厭氧發酵中試研究,建立了該系統條件下牛糞厭氧發酵反應過程的數學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2014年1月,該院培養的王輝順利出站,王輝博士后先後申請發明專利1項,在《農業機械學報》等EI期刊上發表了相關學術論文。

科研成果

根據2016年12月中國農機院官網顯示,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先後向社會提供9大類3200多種農機產品技術,累計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500餘項,獲得國家專利700餘項,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開發項目2500餘項,制定行業標準1400餘項,科研成果應用於農業經濟生產中。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部級)獎勵情況(部分)
項目名稱獲獎名稱獲獎等級年份
農林生物質工業化利用收集技術與裝備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3
《方草捆打捆機》(標準號:GB/T25423-2010)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3
電子式萬能試驗機(GB/T16491-2008)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3
蘋果汁帶式壓濾技術與裝備開發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3
高速翻轉調幅鏵式犁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3
高精度長軸管筒在線自動矯正設備開發與應用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3
自走式方草捆撿拾壓捆機研究與開發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3
花生低溫壓榨制油及餅粕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2013
瓦房店軸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高端軸承研發能力提升技術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13年機械工業優秀工程諮詢勘察設計獎一等獎2013
洛陽中收機械裝備有限公司大型智能自走式玉米聯合收割機產業化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13年機械工業優秀工程諮詢勘察設計獎三等獎2013
欒川縣電力生產調度大樓河南省勘察設計行業創新獎二等獎2013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七二五研究所洛陽總部研發條件建設項目河南省勘察設計行業創新獎二等獎2013
開封市第一中醫院擴建工程河南省勘察設計行業創新獎三等獎2013
中船重工725所洛陽研發中心科研大樓工程河南省工程建設優質工程獎2013
洛陽金融服務大廈河南結構中州杯工程獎2013
中匯·洛浦公館河南結構中州杯工程獎2013
洛陽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河南省工程建設優質工程獎2013
現代草原畜牧業關鍵裝備與設施研發與應用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3
機電商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百強報刊2013
車主之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百強報刊2013
《汽車導購》雜誌中國科協2013“公眾喜愛的科普作品”30種重點推介期刊2013
各型系列飛機載荷譜實測關鍵技術及載荷譜資料庫開發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2
自走式灌木平茬技術裝備的研究與開發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2
棉花收穫機(GB/T21397-2008)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2
草食動物TMR飼餵系統裝備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2
《全國軸承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諮詢報告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2
畜禽糞便生產商品有機肥料成套工藝裝備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2
4LZ-2.5型縱向軸流全喂入聯合收割機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2
大型飛機主起落架載荷測量標定試驗方法及試驗裝置2012紐倫堡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金獎2012
功能性花生蛋白及其組分製備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中國糧油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2
GKT系列食品智能幹燥系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產品創新獎二等獎2012
洛陽市九都西路Ⅰ標段河南市政工程金杯獎2012
孟津縣人民醫院病房樓河南結構中州杯工程獎2012
河南科技大學文理組團(Ⅱ)綜合辦公樓工程河南結構中州杯工程獎2012

期刊成果

• 《農業機械》
《農業機械》雜誌是由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大型綜合性權威半月刊。《農業機械》創刊於1958年7月1日,多次榮獲原機電部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還榮獲國家科委、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署聯合頒發的首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2001年11月,《農業機械》雜誌入選中國期刊方陣,並獲得“雙獎”期刊榮譽。2004年7月,《農業機械》雜誌被確定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影響因子:0.005,被引次數:476。
• 《農業工程》
《農業工程》雜誌是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主管、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主辦的農業工程類綜合性學術期刊。《農業工程》創刊於2011年,2012年改為月刊。2014年12月,《農業工程》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定的首批學術期刊。2016年10月12日,《農業工程》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設備管理與維修》雜誌於1980年創刊,系中國科協主管,國家經貿委資源司指導、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的設備維修分會會刊。設有設備管理、工作研究、專家論壇、維護與修理、技術改造、設備與技術、診斷技術、潤滑與密封、節能與環保、工場經驗、講座、國外設備工程、信息和資料等多種欄目。先後被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2—2013)來源期刊(含擴展版)、中國知網、維普等收錄,先後獲得獲工商系統全國"重信譽、創優質服務"稱號單位。

獲得榮譽


根據2016年12月中國農機院官網顯示,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先後獲得全國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集體、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創新性企業、“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組織管理優秀組織獎、“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優秀團隊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006年度)、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突出貢獻單位)、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突出貢獻單位)、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突出貢獻單位)、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突出貢獻單位)、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等榮譽。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獲部級以上集體榮譽稱號的單位
序號獲獎單位榮譽稱號授予機構授予時間
1標準化科標準化行業工作先進單位機械部1985
2中國農機院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北京市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委員會1986
3中國農機院北京市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首都黨政軍民共建文明城市協調委員會1987
4中國農機院
首都綠化美化先進單位
首都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
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綠化委員會1989
6中國農機院北京市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首都黨政軍民共建文明城市協調委員會1989
7院黨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共中央組織部1989
8工藝所機電部工藝工作先進集體機電部1989
9測試計算中心機電部先進基層黨組織機電部1990
10中國農機院
市級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
垂直綠化單位
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綠化委員會1990
11中國農機院
首都文明單位
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
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建設領導小組1993
12中國農機院首都文明單位首都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小組1994
13中國農機院文明單位機械部精神文明建設綜合治理領導小組1994
14《農業機械》雜誌社機械部先進基層黨組織標兵單位機械工業部1995
15中國農機院
首都文明單位
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
中央國家機關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小組1995
16中國農機院機械部先進審計單位機械部1996
17《農業機械》雜誌社先進基層黨組織機械部直屬機關黨委1996
18《農業機械》雜誌社中央國家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1996
19《農業機械》雜誌社全國先進科普工作集體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1996
20《農業機械》雜誌社分工會部直屬機關係統先進分工會機械部直屬機關工會聯合會1997
21《農業機械》雜誌社分工會中央國家機關優秀分工會中央國家機關工會聯合會1997
22《農業機械》雜誌社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中宣部、國家科技部、中國科協1999
23中國農機院1999年度首都文明單位中央國家機關2000
24中國農機院1999年度首都義務植樹紅旗單位中央國家機關2000
25中國農機院團委2002年度中央企業五四紅旗團委中央企業團工委2002
26現代農裝公司泵測試設備研究室中央企業學習型紅旗班組(科室)國務院國資委2006
27中包公司分團委2006年度中央企業五四紅旗團委中央企業團工委2007
28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全國機械行業文明單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2007
29中機十院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全國機械行業文明單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2007
30報刊社全國機械行業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2007
31中機十院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全國機械行業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2007
32中國農機院中央企業機要文件交換工作優秀集體國務院國資委辦公廳2008
33中機南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央企業搶險救災先進集體國務院國資委黨委2008
34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中央企業先進集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2009.04
35中國農機院全國機械行業文明單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2011
36中國農機院全國機械行業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中國機械工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暨中國機械產業文化協會2011
37中機十院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全國機械行業文明單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2011
38中國農機院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國資委2011.06
39卓眾出版全國青年文明號國資委2013.05
參考資料:

資質證書

根據2016年12月中國農機院官網顯示,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在機械、農林、建築、水文地質等行業擁有多項工程設計與勘察資質。2002年初,又開始在院(集團)所屬主要生產和科研單位全面推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院(集團)已有9家單位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有效地提高了產品質量水平和企業管理水平。
證書類別獲得單位單位備註
ISO90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ISO90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中文)
工程設計資質證書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甲級機械行業(熱加工)
工程設計資格證書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乙級機械行業(表面處理);商務糧行業(冷凍冷藏工程、肉食品加工工程、油脂工程);農林行業(設施農業工程)
工程諮詢單位資格證書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甲級工程諮詢單位資格證書
工程諮詢單位資格證書中機十院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甲級“工程諮詢單位資格證書”
工程監理資質證書中機十院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工程監理資質證書”
工程造價諮詢企業甲級資質證書中機十院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造價諮詢企業甲級資質證書”
工程設計資質證書中機十院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機械行業甲級、建築行業(建築工程)甲級、環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專項甲級“工程設計資質證書”
工程諮詢單位資格證書中機十院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乙級“工程諮詢單位資格證書
工程設計資質證書中機十院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環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專項甲級“工程設計資質證書
工程設計資質證書中機十院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建築行業(人防工程)乙級、輕紡行業(食品發酵煙草工程)專業以及、市政工程(給水工程、環境衛生工程、排水工程、熱力工程)專業乙級“工程設計資質證書”
城鄉規劃編製資質證書中機十院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乙級城鄉規劃編製資質證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設計許可證(壓力容器)中機十院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特種設備設計許可證(壓力容器)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設計許可證(壓力管道)中機十院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特種設備設計許可證(壓力管道)
建築業企業資質證書中機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鋼結構工程專業承包壹級;金屬門窗工程專業承包壹級。
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中機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房屋建築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建築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塑鋼門窗、鋁合金門窗製造、安裝及相關管理活動。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中機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房屋建築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建築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塑鋼門窗、鋁合金門窗製造、安裝及售後服務。
信用等級證書中機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信譽等級為AAA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中機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房屋建築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建築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塑鋼門窗、鋁合金門窗製造、安裝及相關管理活動。
對外承包工程資格證書中機建築工程有限公司1、承包與其實力、規模、業績相適應的國外工程項目;2、對外派遣實施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勞務人員。

社會責任


2016年3月,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入選首批“中國最具社會責任感農機企業”。
2010年中國農機院營業收入達到25.6億元。
2011年新增營業收入10億元,達到35.8億元,加之2011年11月16日,國機集團宣布旗下中國收穫機械總公司、洛陽中收機械裝備有限公司重組進入中國農機院,共實現營業收入40.2億元、利潤總額2.5億元、經濟增加值1.58億元,榮獲集團2011年度先進單位稱號;“玉米籽實與秸稈收穫關鍵技術裝備”項目的實施,全面提升了中國玉米機械化收穫裝備技術水平,推動了玉米收穫的技術進步和機械化水平的提高,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並獲國機集團2011年“科技創新獎”。
2012年,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營業收入44.06億元,農機裝備板塊佔全院比重48%。

公司文化


企業標識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LOGO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LOGO
標誌主體造型,運用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的英文縮寫"CAAMS"的首字母"C"構成圓形,將齒輪融入其中,既代表機械,又使人聯想到車輪滾滾向前,表達出農機的特點。右上方呼之欲出的麥穗的近似形,既體現了為農業服務的特徵,也寓意了中國農機人朝氣蓬勃、眾志成城、拼搏向上的精神。
標誌在色彩上選擇以藍色為主,綠色為輔。藍色象徵著智慧、科技,綠色象徵著自然、生命力與朝氣。兩色緊扣"科學"和"農業"兩個顯著特點,體現了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科技創新、領先半步,形成科技支撐產業、產業回饋科研的良性循環,打造中國農業裝備新航母的發展目標。

文化理念

• 核心定位
以實為本,以時促興
中國農機院的企業文化以“實·時”文化為核心。
“實”,是“務實”、“誠實”、“樸實”,既是該院長期以來務實求真工作作風的體現,也反映了該院貼近三農、服務三農的質樸特色,是中國農機院企業文化之“魂”,是該院所應倡導之根本。
“時”,是“時勢”、“時機”、“時效”,傳遞了農機院緊跟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抓住時機,快速發展,做強做大的內在要求,是該院不斷興旺發展之要義。
“以實為本、以時促興”詮釋的“實·時”文化,以“實”為基礎,以“時”為拓展,體現了傳承與發展;也充分展現了該院不斷發展前行,永不止步,追求卓越的理念。
• 企業使命
器利農桑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國農機院肩負著為中國農業提供優質、高效的農機產品、推動中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任,“器利農桑”是中國農機人光榮的社會責任和偉大的歷史使命。
• 核心價值
明德務本,勵精圖強
“明德”典出《大學》(“大學之道,在於明德”),意即認同、踐行和彰顯美德;“務本”典出《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意即致力於根本。“勵精”典出《漢書·魏相傳》(“宣帝始親萬機,勵精為治”),意即振奮精神;“圖強”,即追求進步、謀求強盛。
“明德務本”意在表述認同、踐行並不斷弘揚求真務實、勤奮實幹的價值取向,是“實·時”文化核心定位“以實為本”在企業核心價值觀中的體現;“勵精圖強”意在表述振奮精神,與時俱進,不斷追求進步、謀求發展的價值觀,是“實·時”文化核心定位“以時促興”在企業核心價值觀中的詮釋。
“明德務本,勵精圖強”即要傳遞這樣一種價值觀:傳承並不斷弘揚該院幾十年來形成的求真務實、實事求是、誠實守信、勤奮實幹的工作作風,並緊跟時代發展脈搏,以振奮的精神、昂揚的風貌、積極的行動致力於企業的進步和事業的不斷發展,為企業願景的實現,為中國農機工業的發展不斷貢獻力量。
• 企業精神
創新共贏,追求卓越
創新是生存的基礎,是前進的動力,是競爭的法寶;要做到思維創新、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經營創新、管理創新,要在新形勢下不斷探索符合自身發展特點的創新途徑。
共贏能實現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共贏能營造共同發展的和諧氛圍;共贏是員工個人進步與企業發展的和諧統一,是院屬各單位的協同發展,是與合作者的平等互利、戰略合作,是與政府與社會各界保持良好的關係;共贏是重視協調各方利益,實現整體發展。
追求卓越,是追求員工最優才智的充分發揮,是追求個人價值的完滿實現;是追求完美的企業經營行為,是追求優質的企業物質產品,是追求理想的企業精神文化,是追求卓越的企業業績,是力爭早日實現打造中國農業裝備新航母的願景目標。

公司管理


黨委書記、院長:劉小虎
副院長:李韻濤
財務總監:陳春煦
紀委書記:黃廣春
副院長:方憲法、屈大偉、馬敬春
黨委副書記:李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