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眼步行橋

長江上首座觀光步行橋

南京眼步行橋(Nanjing Eye Footbridge)是中國南京市建鄴區長江夾江水道上一座連接江心洲河西的橋樑,是長江上首座觀光步行橋,兼具交通和景觀的特點。

南京眼步行橋於2013年1月15日動工建設,2013年3月完成主塔樁基施工,2013年12月中旬完成鋼塔封頂和鋼箱梁合龍,2014年1月底完成斜拉索安裝,2014年8月16日竣工使用。

南京眼步行橋北起江心洲青奧森林公園、南至南京國際青年文化中心,總長827.5米,因其獨特造型而聞名中外

名稱由來


夜晚的南京眼
夜晚的南京眼
南京青奧文化體育公園步行橋是長江上首座觀光步行橋,連接河西和 江心洲。由南京青奧組委會指導,南京 河西新城區委員會主辦的南京青奧文化體育公園步行橋征名活動,吸引了海內外網友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共徵集海內外熱心市民及網友發來的橋名近5萬個。由於兩個圓形的主塔好像人的兩隻眼睛,格外醒目,最後,80后南京姑娘盧曉艷起的“南京眼”獲得的網友支持率最高,達28.85%。該步行橋於2014年六月底竣工,青奧會前正式開通。
2014年3月24日,南京2014青奧會吉祥物砳砳以“架起運動、青春、友誼之橋”為主題,用中、英、法三國語言面向海內外發出“徵集令”,為步行橋全球征名,吸引了海內外網友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共徵集橋名近5萬個。最後,“南京眼”獲得的網友支持率最高,達28.85%,從中脫穎而出,正式成為南京青奧文化體育公園步行橋的新橋名。

橋樑位置

南京眼步行橋位於中國南京市建鄴區中南部,在青奧軸線中軸上跨長江支流夾江水道,北起江心洲街道青年森林公園、南至雙閘街道南京國際青年文化公園南京奧林匹克博物館,西距上游南京定淮門長江隧道約200米。

建設歷程


南京眼
南京眼
2011年,南京國際青年文化中心建築設計啟動國際招投標,南京眼步行橋設計最初採用扎哈設計事務所扎哈·哈迪德給出的方案:單拱設計,高150米,於138米、141米和144米處分別設置三層高空觀景台,設垂直交通系統,三面鋼結構,一面觀景,橋樑結構從內到外分別為運輸莢、玻璃和鋼結構體,步行橋最下層,設置辦公室和高空觀景台入口。此方案因施工難度和資金投入大,最終橋樑設計高度下降三分之二,單拱構造調整為雙拱對稱構造,取消高空觀景台和垂直交通系統。
2013年1月15日,南京青奧會步行橋開工建設,並於12月18日完成合龍。
南京眼上的青奧會會徽
2014年5月31日,原南京青奧會步行橋命名為“南京眼步行橋” ;8月16日,南京眼步行橋投入使用。
2016年,南京眼步行橋奧運五環標誌拆除。
2016年5月,“南京眼”步行橋用南京2014年青奧會會徽取代了原先的奧運五環景觀。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 設計理念
南京眼步行橋是一座集動感和靈秀為一體的橋樑。中國江南古橋以石拱橋居多,南京眼中部微拱起,契合小橋流水人家的中國古典詩意。整座大橋外觀造型簡潔飄逸,兩個白環既相對又似分離,動感極強。橋身似泛起的漣漪,由寬漸窄,由窄漸寬,行人穿行其間猶如琴弦上跳躍流動的音符。兩個白環支撐起大橋全部重量,橢圓橋塔暗含圓滿之意,鋼鐵之骨則展現了現代感。遠眺兩個白環像一條白玉腰帶系在夾江之上,連接新城和江心洲,城市框架向西延展;走近端詳,白環兩側如羽翼般斜拉的鋼索振翅向上,好像豎琴的琴弦。兩塔相對如兩位好友互相比出鼓勵的大拇指,一個稱耀新城建設生機勃勃,另一個誇許進行的青奧會運動員活力無限。
南京眼步行橋
南京眼步行橋
● 設計特點
南京眼步行橋是一座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索塔為傾斜橢圓形結構,下橫樑以下部分為實心鋼筋混凝土塔柱,其上部分為鋼塔柱;鋼箱梁採用變寬構造,不僅能滿足通行需求,還為觀光留影、重大節日活動預留空間。以橋塔作為青奧軸線的城市景觀節點,代替標誌物建設的理念充分體現節儉辦奧運的理念。作為兩岸旅遊觀光紐帶,該橋以旅遊電瓶車以及行人為主,橋面設計取消機動車通行要求。
南京眼步行橋落入江面內的每個環都上落在水下650平米的基座上,基座與近百個直徑1.7米鋼管樁相連,整座橋的重量靠這些鋼管樁支撐,鋼管直插50多米深的江底。為隱藏這兩個基座,在設置橢圓形造型最低點時候,雙環下部被埋置到長江最低水位以下,以確保在各個水位下,大橋的基座不露出水面。環的四分之三結構是鋼材質,與江面接觸部分採用混凝土材質,能有效防止雙環生鏽。南京眼步行橋中跨區域安裝有12個阻尼器,緩衝橋體受到的瞬間壓力,可避免共振隱患。

設計參數

截至2014年12月,南京眼步行橋總長827米;其中主橋長531.5米,主跨240米,引橋長296米;橋面寬10米至22米;索塔向岸側傾斜35度,塔豎向高82.5米,塔斜向高102.464米。全橋共有36根斜拉索,整座橋重4800餘噸;橋面每平方米荷載重量0.35噸,全橋可容納近4萬人;橋中央奧運五環標誌,長13米、高7米,寬0.8,其內部鋼板與橋樑緊緊咬合,重量7噸,可抗12級大風。大橋滿足通航凈高12米、大堤4.5米通行凈高要求。

設備設施


● 照明設備
南京眼步行橋選擇索塔、鋼箱梁以及橋面欄桿作為照明要素,在橋面設置泛燈光照亮索塔,實現鋼塔通體透亮的效果,同時通過洗牆燈照亮鋼箱梁風嘴,勾勒主梁線形,將兩個通體透亮的索塔連接起來。LED燈帶內嵌入欄桿鋼扶手,取代燈桿照明,既滿足橋面功能性照明、又兼顧景觀效果。
南京眼步行橋景觀照明分平日模式、節假日模式和特殊慶典模式。平日模式打開白色索塔泛光燈、鋼箱梁風嘴洗牆燈和橋面欄桿燈;節假日模式在平日模式基礎上,將索塔泛光燈變為彩色,營造鋼塔流光溢彩效果;特殊慶典模式在節假日模式基礎上,打開激光燈,營造翻花繩動態效果。
南京眼步行橋
南京眼步行橋
● 護欄設施
南京眼步行橋兩邊的欄桿有兩層扶手,第一層高一點的扶手供普通成年人扶靠,第二層稍微矮一點的扶手是供兒童或乘坐輪椅的殘障人士扶靠。欄桿在保證景觀效果的同時,體現以人為本、平等博愛的風氣精神。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南京眼步行橋建設克服諸多困難,如找不到既能滿足大橋沉樁能量且能通過南京長江大橋打樁船、長江通航限高、大型浮吊無法進入,鋼塔節段吊裝難等。大型浮吊只能從上游進入施工水域,受鋼箱梁支架、臨時棧橋制約,鋼塔安裝時浮吊只能就位於橋位上游側,浮吊吊裝作業難度極大。鋼塔安裝不僅面臨主墩承台鋼套箱、塔區鋼箱梁等邊界條件約束,還面臨著塔節自身約束,尤其是下游側T6吊裝,浮吊須越過上游鋼塔節段,吊幅超過50米,吊高達近80米,吊裝難度最大。此外,鋼塔安裝時間剛好處於長江枯水時節,實測最低水位降至歷史20年一遇,增加吊裝難度。
南京眼步行橋在定下鋼結構與混凝土拼接的方案后,需實現兩種完全不同的材質實現渾然一體相結合。考慮到耐久性,防止鋼材鏽蝕,拼接位置定在江面最高洪水位以上。同時,還要考慮到鋼混連接的牢固性,鋼環部分與混凝土環之間通過焊釘、開孔板、承壓板以及預應力筋實現無縫對接,最後統一塗漆,肉眼看不出雙環有拼接痕迹,達到渾然一體效果。

所獲榮譽


2015年,由中設設計集團負責設計的南京眼步行橋榮獲第32屆亞瑟·海頓獎,南京河西新城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南京重大路橋建設指揮部的領導以及我院韓大章橋樑總工上台,從大會主席Thomas G. Leech先生手中鄭重接過亞瑟·海頓獎牌。這是中國企業獲得的第一個亞瑟·海頓獎,標誌著中國在橋樑建設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國際橋樑大會的獎項被譽為橋樑界的“諾貝爾獎”,其中亞瑟·海頓獎用以表彰那些建成的在橋樑的方便性、非傳統設計方面有突出成績的橋樑工程。
2021年1月,南京河西南京眼旅遊區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文化特色


● 橋名
2014年3月24日,在“南京青奧文化體育公園步行橋征名活動中,共徵集南京青奧會步行橋名稱近5萬個,盧曉艷提出的“南京眼”成為最終橋名。“南京眼”寓意步行橋兩端分別有一個Q狀造型,如兩隻眼睛,不僅形象,還能讓更多人通過這朗朗上口的名字了解南京,了解青奧。
● 青奧會
2014年南京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南京眼步行橋的橋面鋪裝上布置南京青奧會體育運動圖標以及在橋跨中間設置五環標誌,突出體現奧運元素。夜景照明採用了激光動態效果展現翻花繩創意,激起人們對青春風采回憶,展現南京青春與活力,與青奧會的主題完美貼合,夢幻般地展現“南京夢”、“青奧夢”、“中國夢”意境。

價值意義


南京眼步行橋是中國首次獲阿瑟·海登獎的橋樑項目,標誌著中國橋樑建設領域的又一新突破。作為連接江心洲與河西新城的人行通道,南京眼步行橋可通行旅遊電瓶車,滿足兩岸居民低碳出行需要,已成為南京濱江風光帶和南京青奧村地區的重要景點。(江蘇勘察設計網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