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晃

陳晃

陳晃(越南語:Trần Hoảng;?—1290年),又名陳日烜或陳威晃,越南陳朝的第二代君主,開國君主陳太宗的長子。年號紹隆和寶符。廟號聖宗。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元豐七年(1258年)3月因父親陳太宗讓位而即位,改元紹隆,大赦境內。但事實上,作為太上皇的陳太宗仍然大權在握。
陳晃即位后議定對蒙古三年一貢。1261年,元世祖忽必烈封陳太宗為安南國王,聖宗為王世子。當時,陳朝為了保存自己而採取兩面政策:一面因蒙古軍的威脅,向蒙古遣使入貢。另一面又與宋朝保持宗藩關係,1262年宋理宗封陳晃為安南國王,1266年陳聖宗遣使賀宋度宗即位。
為了擴大耕地發展農業生產,增加王室宗親的收入,陳朝允許皇親國戚和國家一樣可以開墾荒地,設立莊園。1266年,陳聖宗允許王侯、公主、駙馬、帝姬,召募無地流民為奴婢,到沿海地區墾荒,立田莊。因而,在肥沃的紅河三角洲設立了許多田莊。越南“王候有庄自此始”。陳朝於各路置田莊正副使進行管理。
陳聖宗紹隆十五年(1272年)翰林院學士黎文休奉敕編成《大越史記》,該書仿照古書《春秋》而寫,凡三十卷,記述從南越趙佗到李朝昭皇千餘年事,是越南第一部用漢文編纂的正史。
寶符四年(1276年),忽必烈平定江南,遣使散兒海牙來諭六事:一﹑越王親自入朝 二﹑王子為質 三﹑上呈民冊 四﹑資助軍役 五﹑繳納貢賦。蒙元企圖迫使陳朝屈服就範,而達到不勞兵戈而控制安南的目的。蒙元擴張主義者的無理要求被聖宗所拒絕,陳朝與蒙元的關係開始出現裂痕。寶符六年冬十月,陳晃禪讓帝位於太子陳昑(仁宗)。蒙元又再次遣使冊封仁宗為王,趁機要求在安南設置達魯花赤,並威逼聖宗接受上次遣使所言六事,但又再次被聖宗所拒絕,不歡而散。事情發展到如此,兩國的衝突已經無可避免。
1278年聖宗讓位與兒子仁宗,退居太上皇,仁宗為他上尊號光堯慈孝太上皇帝。但陳聖宗的政治生涯並未完結。他在四年後的1282年披甲上陣,指揮抵抗入侵元軍的戰爭,這無論在蒙古、中國或是周邊國家都是非常罕見的。1291年陳聖宗駕崩於仁壽宮,終年五十一歲,謚號 玄功盛德仁明文武宣孝皇帝。

為政舉措


陳朝崇文教,為培養貴族子弟,1259年正式設立國學院,塑周公、孔子、孟子,畫七十二賢像,奉祀。選文臣從臣子弟入學,詔天下名士在國學院講授五經四書。陳朝還設立國史院,撰修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