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

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

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是廣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州大學直屬校級科研機構。研究院以“廣州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為研究重點,形成自己研究特色,構建多學科的創新發展平台。研究院以各研究所為依託,整合全校人文社科,乃至理科、工科各學科的力量,形成一支具有校內校外專職、兼職學術人員的強大的研究隊伍。研究院每年出版一部《廣州發展研究》專集、舉辦一二次具有重大影響的全國學術研討會。

基本概況


研究院以課題為主線,以服務學校和服務社會教學、科研為宗旨,以專題研 究和綜合研究為發展方向,積極組織和參與廣州地區乃至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積極為廣州各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提供研究與諮詢服務,努力把研究院建成廣州大學對外學術研究與學術交流的重要學術平台。

特色運作


在校黨委和校行政的直接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研究院積極探索創新組建研究團隊和管理模式,初步探索出“固定專職+流動專職+兼職”的人員組成模式,充分發揮校內專家、校外專家和離退休專家的積極性。現有專職(固定專職+流動專職)人員10人,校內外兼職研究人員80餘人(大部分是廣州大學社科學術骨幹和省內外社科界精英)。

主要任務


研究院在廣東省教育廳的直接關懷下確定了 三大研究方向:“廣州社會發展”、“廣州經濟發展”、“廣州文化發展”。每個方向有若干研究專題。其中,“廣州人口與外來工問題研究”、“廣州專業鎮發展研究”、“廣州歷史文化傳承保護研究”為重點研究專題。三大研究方向對應成立了 三個研究基地:第一方向,與廣州市總工會合作,成立“廣州市工運研究基地”,專門研究新產業工人(農民工)的特點、問題與對策;第二方向,與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政府合作,成立“廣州市獅嶺發展研究中心”,專門研究新時期農村基層特別是專業鎮的發展特點、問題與對策;第三方向,與廣州市少年宮合作,成立“廣州市青少年成長問題研究所”,專門研究新時期青少年成長中出現的問題與對策。此外還成立“技術推廣應用中心”、“廣州市社會工作學會”,積極開展各項學術活動。

民工問題


研究院在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問題以及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專業研究領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2006年10月3、4日,《廣州日報》以“理論聚焦——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研究”欄目的形式連續二天全文刊登了我院學者的論文《建議對外來人口試行紫卡制度》、《進城農民工的五大群體》。《人民日報》、《南方日報》、香港《文匯報》、《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等報刊均作專題報道。

承擔課題


2004年9月~2008年8月,以專職研究人員和以研究院名義申請立項的課題有48項:國家級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12項,市級項目7項,省市政府委託項目6項,市社科聯項目7項,其他項目11項。總經費達299.3萬元人民幣。其中國家級5項:《新經濟背景下中國特大城市二元空間結構模式研究》、《全球化與新經濟背景下大都市城市重構的研究》、《中國金融服務業集群特徵和形成機制研究——以北京、上海、廣州為例》、《外來工融入城市問題研究》、《農民工教育模式探索》;省政府重點項目——《珠三角經濟專志》、《廣東省政權志》、《廣東殘疾人事業存在問題、原因及對策研究》、《廣東省改革開放30年經驗總結》;廣州市重大項目——《廣州改革開放30年基本經驗研究》等。

項目開發


研究院還十分重視橫向項目的開發,目前正在承擔《廣州職工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研究》、《廣州非公企業工會組建及其作用發揮研究》、《廣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廣州中小企業競爭力研究》、《專業鎮政府創新治理能力研究》、《廣州獅嶺皮具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廣州獅嶺專業鎮皮具主導產業群體系研究》等橫向研究項目。共獲縱向、橫向研究經費近300萬元。

出版著作


2004年9月~2008年8月,研究院出版專著20部,其中國家級出版社出版7部,省市級出版社出版13部。國內第一部系統研究專業鎮專著——《專業鎮發展導論》(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國內較早關於農民工研究的學術專著——《新產業工人階層——社會轉型中的“農民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外來工與城市發展》(廣東經濟出版社)以及《會展經濟學》(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專業市場經濟學》(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廣州軍事歷史文化研究》(廣東經濟出版社)等,這些著作目前國內尚無同類專著,在某些程度上填補了國內學術空白。此外,發表論文近百篇,其中核心刊物(報紙)39 篇,一般刊物(報紙)58篇;獲獎成果獲獎10餘項。
熱忱歡迎有志於廣州研究的朋友們加入我們的科研團隊,為廣州社會發展和學術研究事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