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村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張慶鄉下轄村

郝村位於張慶鄉西南地帶,與太原小店區接壤。現有戶數600戶,總人口為1952人,其中農業人口1932人,戶籍外常住人口20人。耕地面積4640畝(5.3平方公里)有灌溉井29眼,飲用水井2眼,水利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較好。郝村是傳統的種植業大村,農作物以玉米為主,占農作物種植總量的80﹪以上。此外,蔬菜產業方興未艾。2010年,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5916元。

郝村早在70年代就有“學大寨趕郝村”的美談,一直都是我鄉的“信用村”、“先進村”。全村共有黨員78人,主要活動場所為村委文化大院。郝村的村容村貌較為整潔,但村內綠化程度較低。住房基本上都是磚瓦結構,村內道路和部分農田道路已硬化,主幹道和部分巷道安裝了路燈,基本普及了自來水,絕大部分農戶以煤和碳為燃料。建設有村級文化大院、郝村小學、村級衛生所等基礎設施。郝村已實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

歷史


郝村建村不晚於明初。村莊初建時,有丁武張穆李五姓,丁姓最先出舉人,故列第一。其他姓系后遷來。穆姓人口已很少,李姓又有后遷戶,故村內李姓實為兩家。村內李姓家譜於文革時期不知下落,據稱有二十多代,系從落戶本村李姓兩兄弟記起,均為軍官。
郝村在解放前,有聞名周邊的'現城',即海市蜃樓,后因消失,至今極少有人知道。
上世紀三十年代,後任山西省高院院長的榆社人劉秀峰在郝村教書數年,宣傳革命思想,八十年代退休后曾回郝村故地重有,看望老朋友。郝村人比較重視教育,郝村學校原為八年制,有初中部。六十年代,郝村就有村民考上大學,八十年代初,村民劉秀峰,女,由郝村學校考入省重點中學榆次一中,后高考獲得全省理科第二名,現在美國。近年來,郝村的大學生人數更多了。
乒乓球世界冠軍王濤,祖籍即郝村。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粉碎四人幫后,當時的中共榆次市委總結了學大寨運動中的基本經驗,評比樹立了郝村、北胡、源渦3個大隊為學大寨的先進典型。市委認為:郝村大隊真心實意學大寨,值得認真學習,決定推廣郝村加快農業機械化步伐的經驗。郝村大隊民兵連,以大寨民兵連為榜樣,在農業生產中起到了骨幹帶頭作用,創造了許多先進經驗,在軍事練武方面也作出了顯著成績,成為榆次市農村民兵學習的榜樣。

農產品


薄皮核桃。郝村生產的優質薄皮核桃具有紋細、皮薄、口味香甜的特點,兩個核桃握在手裡,稍稍用勁一捏核桃皮就能碎,出仁率和出油率都很高。核桃以其卓著的健腦效果和豐富的營養價值,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推崇,郝村薄皮核桃更是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此外,郝村西紅柿和玉米不僅種植面積廣,其優良的品質也廣受讚譽。
主要農產品:西葫蘆,大白菜,洋薊菊苣,水稻,蓮藕
村內資源:鐵,石灰石珍珠岩,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