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書生

白面書生

白面書生,漢語成語,拼音為bái miàn shū shēng,意思是面孔白凈的讀書人,指缺乏閱歷經驗,只注重讀書的讀書人。出自《晉書》。

成語出處


1、《晉書》:高陽王隆曰:“溫詳之徒,皆白面書生。”
2、《宋書·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
3、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雪兒呵,偏則把白面奚落。
4、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隱淪 單福新野遇英主》:若孫乾、糜竺輩,乃白面書生,非經綸濟世之才也!

釋義


指缺乏閱歷經驗的讀書人。也指面孔白凈的讀書人。

出處


《宋書•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

典故


指年輕識淺,只會讀書本而無實際經驗的文弱書生。有時也泛指面容清秀的讀書人。沈慶之(386-465年)南朝宋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字弘先,少時勇聞鄉里,文帝、孝武帝時,多次鎮壓漢沔群蠻,削平統治集團內部的叛亂,官至太尉,封始興郡公,後為前廢帝所殺。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文帝劉義隆欲北向伐魏,沈慶之上書勸阻,不聽,沈慶之再三固陳不可。當時丹陽尹徐湛之,吏部尚書江湛都在場,文帝便讓他們反駁他。沈慶之說:“治國就像理家,農耕之事應當問農奴,紡織之事應當請教女婢。陛下如今打算討伐別國,卻和這些白面書生商量,怎麼能成功呢。”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文弱書生、白面儒冠。

反義詞

花花公子、彪形大漢。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人閱歷少。

例句

他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

英文翻譯


pale-faced scholar

詞語辨析


[正音]生;不能讀作“sēnɡ”。
[辨形]生;不能寫作“聲”。
結構:偏正式。

成語典故


《晉書》:高陽王隆曰:“溫詳之徒,皆白面書生。”
《宋書·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
南北朝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做沈慶之。沈慶之從小就非常會打仗,常常打勝仗回來,後來他被封為“建武將軍”,專門負責防守邊疆。有一天,皇帝想要向北邊擴展領土,沈慶之知道了,就極力阻止皇帝:“大王,這件事萬萬不可,您還記得以前幾位將軍向北邊擴展領土失敗的事吧!大王……”沈慶之不停地勸皇帝,皇帝覺得很煩,就對沈慶之說:“我不想聽了,我叫別人來跟你說!”
皇帝就找了左右兩個文官來和沈慶之爭辯,沈慶之無奈地對皇帝說:“大王,治理國家就像治理家一樣,要討論耕田的事就要找每天去耕田的工人,要問織布的事就要找織布的婢女。現在大王要去攻打其他的國家,卻去找兩個從來沒打過仗的‘白面書生’來商量,這場仗怎麼會成功呢?”
皇帝不耐煩地說:“你不要再說了,我決定的事是不會再改變了!”皇帝沒有採納沈慶之的意見,最後當然打了個大敗仗回來!後來,大家就用沈慶之說的“白面書生”用來形容年輕沒有經驗的讀書人,只知道書本上的知識,不曉得實際應付事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