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沈良方

蘇沈良方

《蘇沈良方》,一名《內翰良方》或《蘇沈內翰良方》,為北宋沈括所撰的《良方》與蘇軾所撰的《蘇學士方》兩書的合編本,刊行於北宋熙寧八年(1075年),原書十五卷,現通行本有十卷本和八卷本,差異較大。本書除記載臨床各科的部分單驗方,或后附醫案外,還論述了醫理、本草、灸法、養生、煉丹等內容。八卷本以病因病機和相應的治療方法為依據,將全書藥方分為養生方、治風方、治疫方、治氣血方、婦科方和兒科方等六大類。其中治氣血方數量最多,又按所對應疾病的病因差異而析為3卷。書中最早收載了至寶丹、沉麝丸、麥飯石等,並對部分搜集的藥方進行了改良和發揮,還對湯、散、丸等藥物劑型的功效特點作了闡述。

簡介


考《宋史·藝文志》有《括靈苑方》二十卷,《良方》十卷,而別出《蘇沈良方》十五卷。注云,沈括、蘇軾所著。陳振孫《書錄解題》有《蘇沈良方》十卷,而無《沈存中良方》。尤袤《遂初堂書目》亦同。晁公武《讀書志》則二書並列,而於《沈存中良方》下雲,或以蘇子瞻論醫藥雜說附之。
《蘇沈良方》下亦云,括集得效方成一書,後人附益以蘇軾醫學雜說。蓋晁氏所載良方,即括之原本,其雲或以蘇子瞻論醫藥雜說附之者,即指《蘇沈良方》。由其書初尚并行,故晁氏兩載。其後附蘇說者盛行,原本遂微,故尤氏、陳氏遂不載其原本。今《永樂大典》載有《蘇沈良方》原序一篇,亦括一人所作,且自言予所作良方云云,無一字及軾,是亦後人增附之後,並其標題追改也。案明晁瑮《寶文堂書目》有《蘇沈二內翰良方》一部,是正嘉以前,傳本未絕,其後不知何時散佚。
今據《永樂大典》所載,掇拾編次,厘為八卷。史稱括於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今所傳括《夢溪筆談》,末為葯議一卷,於形狀性味,真偽同異,辨別尤精。軾雜著時言醫理,於是事亦頗究心。蓋方葯之事,術家能習其技而不能知其所以然,儒者能明其理而又往往未經試驗,此書以經效之方而集於博通物理者之手,固宜非他方所能及矣。
《蘇沈良方》又名《蘇沈內翰良方》、《內翰良方》,宋·沈括、蘇軾撰。宋末人將蘇軾所撰“醫藥雜說”併入沈括所輯《良方》,合編而成《蘇沈良方》。

內容


本書論述範圍很廣,包括本草學、疾病治療學及養生保健等三方面的內容。書中關於本草的記載,有許多可以作為考據資料,如對細辛、枳實等藥物存在的“一物多名”、“一名多物”和“名實錯亂”的問題作了精心的考訂》。對《神農本草經》等古書,記載山豆根等藥物性的錯誤作了糾正。另外,還提出“湯、散、丸各有所宜”,故對湯、散、丸等劑型的功效特點作了正確的闡述。關於疾病治療的記載,有內科、外科、眼科、婦科、小兒科等各科簡易有效的療法,且不只重錄用方葯調治,更勿忘記日常生活飲食起居的調理宜忌。關於養生保健的記分,亦頗得精要,如強調“安”、“和”的重要性,“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而生備矣”。所以本書頗具實用價值,可供臨床工作者閱讀參考。

相關文章


從《四庫總目》看清代的治學態度
新增《四庫總目》閱讀及全文檢索

目錄


卷一
煉丹砂法
穀子煎法
服茯苓說
陽丹訣
陰丹訣
秋石方
陰煉法
陽煉法
記松丹砂
卷二
治風氣四神丹
四味天麻煎方
木香散
左經丸
燒肝散
伊祁丸
烏荊丸
天麻煎丸
服威靈仙法
煮肝散
烏頭煎丸
又方
通關散
辰砂散
治諸風上攻頭痛方
側子散
四生散
卷三
論聖散子
聖散子啟
聖散子方
小柴胡湯
麻黃丸
治暑喝逡悶絕不救者
治暑傷肌膚多瘡爛
木香丸
枳殼湯
加減理中丸
……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蘇沈良方拾遺卷上
蘇沈良方拾遺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