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風洞

江西省上饒市德興大茅山風景區

梧風洞(也稱烏風洞)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德興大茅山境內,有“小廬山”之稱。距德興市僅19公里,距南昌市262公里,距上饒市102公里,距三清山40公里。

文化活動


軼事典故

梧風洞
梧風洞
相傳,古代一位叫梧(烏)風的農民英雄,在此安營紮寨,殺富濟貧,故名梧(烏)風洞。唐末黃巢起義隊伍也曾在此屯兵休整,留下點將台、跑馬坪等遺跡。馬溪,從大茅山主峰筆架山流下來,穿谷而過,清澈見底,水中小魚,清晰可數。馬溪兩岸,是林陰道,高大挺拔的水杉、柳杉、紅豆杉等排列兩邊,蔭天蔽日,鬱鬱蔥蔥。整個烏風洞宛如一幅“好山十里都如畫,更與橫排一徑松”的山水畫。蘇東坡曾有“水青石出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的詩句。

歷史事件

大茅山曾是黃巢屯兵處,也是閩浙贛皖最重要的游擊區。當年,方誌敏、粟裕率領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與敵人激戰,300多名傷員轉移到梧風洞,1935年清明節前,遭敵“圍剿”,全部壯烈犧牲。紀念碑由方誌純同志擇址,建在跑馬坪一側的山坡上。碑上刻有方誌純同志題詞:“筆架山高,馬溪水長,遇難烈士,萬古流芳”。隨後,我們來到了邵伯平烈士墓前。墓正對筆架山,邵式平同志的《菩薩蠻》詞,就刻在碑上。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三百多名傷病員隱蔽在一天然石洞里療傷,遭到國民黨政府軍隊的圍剿襲擊,三百多名傷病員全部殉難,現建有三百烈士墓。
梧風洞
梧風洞
梧風洞三百紅軍死難烈士紀念碑位於大茅山東南麓烏風洞跑馬坪,建於1987年。1935年1月,粟裕、劉英率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一部突圍至大茅山東南麓。梧風洞一帶休整,並將三百餘名傷病員安置隱蔽於該地的閩浙贛軍區三分院化婺德臨時醫務所治療。清明節前,醫務所遭敵突襲,三百餘名紅軍傷病員及部分醫務人員未及轉移,全部慘遭殺害。1987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烈士殉難地建立紀念碑。碑石位於六角形亭中,鐫刻方誌純題寫的碑名與題詞。
梧風洞
梧風洞
伯平黨性強似鐵,
哪怕犧牲和流血。
即是登險峰,
步伐常從容。
夢遊梧(烏)風洞,
土石化勁松。
憑虛聽松濤,
心潮逐浪高。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梧風洞海拔500米左右,屬典型的深山“兩坡夾一川”的微地特徵。

氣候特點

夏天氣候比20公裡外的德興市低5℃左右,傍晚與夜間的氣溫低6-7℃。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在崎嶇的山道兩側,除了珍貴樹種南方紅豆杉香果樹,還廣泛分佈著國家二級珍貴樹種花櫚木鵝掌秋

動物資源

再往山裡走,是豹、熊、麂、猴、穿山甲們的樂園,廬山的三寶:石耳、石雞、石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