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蘇坂村的結果 展開

蘇坂村

福建福安康厝畲族鄉的下轄村

蘇坂村,屬康厝鄉的最大單獨行政村,位於穆溪南岸,省道賽浦線北側,距鄉政府所在地400多米。村轄13個村民小組和1個居民組,全村712戶,林地300多畝,均屬中、幼齡林木。盛產糧茶果蔬兼營小量畜牧養殖業。貫穿村內全長1500米的主道,東接穆橋,南連省道,防洪堤內側2.2公里河濱休閑路開張在即,在城行樟潭掩映下構成了文靜秀麗的清出宜人環境。隨時可見絡繹不絕的遊人悠閑漫步。猶如夏秋時節,清澈的溪水成為附近健身人群的天然游泳池;寧靜的夏夜,涼風習習,在蔥鬱的樹蔭下,有獨處避思,有結體闊聊,令人流連忘返,四野飄遞著鼓樂笙歌和歌聲笑語。

區位優勢


蘇坂村,屬康厝鄉,位於穆溪南岸,省道賽浦線北側,距鄉政府所在地400多米。

歷史溯源


蘇坂村聞名遐邇,歷史悠久的文化聖地,是毛主席贈毯和周總理題詞,為共通郵作出巨大貢獻的林卓平先生和閩東遊擊縱隊第三支隊創始人林友川、林友勤兄弟的故鄉。據有關資料考究,蘇坂原名“蘇家坂”,源於蘇姓居住地,后漸衰絕,但卻又從各地遷徒而來的林、王、鄭、周、陳 等23個姓氏歇成的和睦大家庭。蘇氏先祖而下的時逾六面余載的古榕、老樟南北屹立相對,清康熙年間鼎建的龍波宮以及清光緒敕村的“鹿門高風、未婚節孝”的宏偉石牌坊等文物名勝成為定村以來的真實歷史寫照,本村又負有人文薈萃的盛譽,令人惋惜的是林、王兩大姓譜記中具有大量考古價格的資料盡毀於“文革”而無從尋根溯源。現據多方搜集,在近代史中,有清道光年間建造的文章祠、后遭水毀,繼建教書館,還有數間私塾,今遺址猶存,林氏先祖為追求知識的傳統源流,曾達造“林謙益祠”,實為學堂,直到解放后仍藉以為校。從初小、完小至60年代的康厝中心校,全鄉百村的名士賢才皆出於此,中心校移遷康厝后,蘇坂人民緬懷世不絕書之患,自發捐地13畝,建成了具有現代規模的福安民族開發區畲族中心小學,進一步完善了教學條件,與咫尺之隔的市民職中連成了從幼兒園至高中成一體的教育樞紐,正因為蘇坂人民重視教育事業、之所以先後良才層出不窮,遍布全國各地政界、教育壇、交通、科研、商務、郵電等部門的精英不下60餘眾。近年來,擇優錄取全國知名大學者80餘名,將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