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洪道的結果 展開

洪道

洪道

道公為魏國公洪皓後裔,洪邁知泉州其子十九郎暨諸從兄弟十六郎、十七郎、十八郎隨洪邁到泉州上任為“入閩四祖”分居福建,與譜相印。遷瓊始祖洪道,字文襄,號肅齋,南宋宋寧宗丁丑科進士,翰林院兵部侍郎從三品、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從一品。

遷瓊背景


宋末元軍猖獗,誅殺南宋遺臣。福建反元戰爭頻繁,元軍多屠城,民多死難。唯嶺南、瓊州較為安定。道公與次子仁亨致仕渡瓊文邑居於南埠,今安撫使公御史公二墓並存嶺頭考古迹者自可知,

道公入瓊


遷瓊四世祖萬邦公派子五人,真梓、真槐、真材、真楠、真懋。據官塘村真祥公分譜記載,道公與仁亨公入瓊時間為元成宗“元貞三年"既公元1297年。

歷代昭穆


福建一世祖洪宗封南宋忠烈扶軍節度使兼中書令,派男昭清、昭瓊。
福建二世祖洪昭清蔭補縣令。
福建三世祖族譜未記載不可考。
福建四世祖洪才富,洪昭清孫。
福建五世祖洪有義,洪才富次子,丁酉科解元連科鼎甲進士官至南宋吏部尚書,派子洪道。
洪道
洪道

洪氏五宗


遷瓊始祖洪道,字文襄,號肅齋,南宋宋寧宗丁丑科進士,翰林院兵部侍郎從三品,升授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江西地區最高行政長官)從一品。長子洪仁元字天一,號和甫。宋理宗己丑科進士,任鴻臚寺卿升禮部四司轉運使正三品。
次子遷瓊二世祖洪仁亨字天三,號介甫。宋理宗壬辰科進士,任監察御史、雲南安順知府正四品。
遷瓊三世祖洪滿旺元貢生字乾剛,號鼎銘。擔任元朝桂林府通判從五品。
遷瓊四世祖洪萬邦武庠出身字德及,號協和。擔任元朝中萬戶鎮撫使從五品、百戶,據《正德瓊台志》卷第18記載:元代海南文昌設一翼千戶所、八百戶所,萬邦公元至順四年公元1333年受職百戶。為文昌八姓百戶之一。正值島內大規模黎族起義州府多為黎賊所陷,賊劫掠民眾,民多死難。萬邦公奉命征黎,公奮勇殺賊每戰畢為先鋒以功授中萬戶鎮撫使。后卒于軍中,謚正肅,武略將軍。
遷瓊五世祖洪真懋字仲昭,號勉齊。武庠出身。萬邦公第五子,居錦山鎮南埠,年少襲父職為百戶侯。明朝官副千戶從五品、百戶開“善書堂”道公定輩分。自此以來文官武職綿綿不絕五傳至真懋公猶能克紹前徽。

洪氏族譜


二十五世孫洪盛超尊譜而書。尊祖敬宗迎面朝南,左昭右穆代代相承。雖時變遷不忘祖德,重聚光輝在振家秀。重修譜序,司馬遷曰:“譜乃家之史,史乃國之譜也。譜不立,則昭穆混,淵源慒。人不知祖,何異禽獸”。家之有譜,國之有史則鑒前朝之治亂與衰而損益其紀綱夫一朝之事迹與圖物類外國之貢獻共同以資。御覽家譜則上考列祖之淵源下辟後裔之統緒旁連兄弟之脈絡所以固本根而榮枝葉與國史大同小異。古人有言三世不修譜非孝子孝孫。

洪氏源流


唐代洪氏就已經成為三十六個顯族之一。23世祖洪孝昌洪皓先祖於唐開元七年進士第,官至聚賢殿學士,謚號文成,為我洪家第一位進士。至29世祖洪古雅官至唐大司農因辟黃巢亂遷入江西。30世祖古雅公次子洪玉以曾孫師暢貴(33世)三世皆官上柱國,追封鄱陽開國新安郡公遷入江西樂平。至37世祖先公洪士良贈太師,士良公師承吳景鸞技藝精湛,得吉地葬鄱陽。士良公曰:“葬我必於滃港倉下,子孫當青紫不絕”。士良公時洪家已退出士大夫階層,士良公“志操不群”兼營商業以運銷糧食為主,家境大富。望子孫讀書業儒。以光復家門。子洪炳官至中大夫但早逝贈太子太保、右僕射。遂寄望於兩孫彥升、彥暹。長孫彥升登宋元豐八年進士官至太中大夫贈少師、光祿大夫。次孫彥暹,字子深,官至右通直郎贈太師、秦國公。至皓公遂重為顯貴任禮部尚書出使金國,被扣荒漠十五年堅貞不屈、艱苦備嘗、全節而歸。被譽為“宋之蘇武”歸贈太師、魏國公,死謚“忠宣”。
宋高宗曰:“卿忠貫日月,志不忘君,雖蘇武不能過”。生八子皆為青紫,猶以洪适、洪遵、洪邁聞名天下,有“鄱陽三洪”之稱。皆為宰相公侯。世傳“一門三丞相四學士”之美譽,說的就是皓公父子。士良公種德重義、先富而重教、此德報也。

洪氏輩字


原開輩字(自五世至二十四世輔字)
真彌農智,足啟文應,一俊天之,定成鍾爾,明德以輔。
新開輩字(自二十五世盛字開起)
輩字
輩字
盛世奇才,在展經濟,光昌基業,永紹先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