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庄鄉

夏庄鄉

早在4000多年前,陶庄鎮境內即有人類聚居。 1945年12月,建立陶庄鎮,屬嶧縣。 1948年11月,陶庄解放,隸屬嶧縣十一區。

概括


夏庄鄉位於山東省棗莊市薛城東北部,分別於陶庄鎮、興仁鄉、南石鎮接壤,鄉政府駐夏庄村。

歷史


早在4000多年前,陶庄鎮境內即有人類聚居。元代,陶庄屬於滕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屬嶧縣。1945年12月,建立陶庄鎮,屬嶧縣。1948年11月,陶庄解放,隸屬嶧縣十一區。1956年3月,撤區並鄉,更名為小武穴鄉。後設立夏庄公社,80年代改為夏庄鄉,2002年撤銷併入陶庄鎮。

轄區


夏庄鄉轄32個自然村大陶庄、二郎廟、種庄、苗谷堆、大南庄、馬公村、夏庄、千山頭、安上,蘆橋、吳村、奚村、龐庄、孔庄、前灣、趙南庄、后灣、河北庄、田灣、黃甸村、東倉、小東倉、西桑橋、后井亭、前井亭、前西倉、斬庄、后西倉、張庄、種庄、梨園、潘樓。

主要遺址


奚村遺址
該遺址位於夏庄鄉奚村磚廠的南部,大明河東岸,南靠河北庄西部田灣村北,河西岸是龐庄村,總面積約兩萬平方米。此遺址在耕土下是文化層,出土文物有石斧、夾砂紅陶鼎足、壺片、磨光黑陶殘片等,根據出土文物初步鑒定為新時器時代遺址。
灰谷堆遺址
該遺址位於夏庄鄉潘樓村東南約500米、古蟠龍河北岸。明萬曆十三年《滕縣誌·古迹考》載:“仲虺墓在奚仲墓東,俗呼為灰谷堆,灰虺訛也。”由此知奚仲之十二世孫商湯左相仲虺葬於此。整個遺址呈台形,總面積約7.5萬平方米,表面暴露有大量的夾砂泥質褐陶、灰陶及黑陶殘片,所見文物有鬲腿、豆柄以及其它器物的口沿、底等,根據器物的殘片,初步定為商周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