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中美洲的結果 展開

中美洲

中亞美利加洲

中亞美利加洲,簡稱:中美洲(Central America),墨西哥以南、哥倫比亞以北的美洲大陸中部地區。

東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是連接南美洲和北美洲的狹長陸地。包括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7個國家。面積52.328萬平方千米。

概況


中美洲
中美洲
中美洲包括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7個國家。面積52.328萬平方千米。人口約2537萬。大部分為印歐混血種人,余為印第安人、白種人和黑種人。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平原狹窄。太平洋一側伸展著長達1300多千米的火山帶,其最高峰塔胡穆爾科火山海拔4220米。是瑪雅文化發祥地。16世紀起,中美洲的國家先後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9世紀20年代起,先後獨立。中美洲的經濟以農業為主,尤以供出口的香蕉、咖啡、甘蔗等熱帶經濟作物最重要,此外還產棉花、煙草、可可、劍麻、穀物等。畜牧業和林業也較重要。工業以輕工業特別是食品工業為主,多為小型企業;還有採礦、建築材料、塑料、金屬加工、化學、煉油、冶金等部門。巴拿馬運河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地理位置優越。

劃分


“中美洲”是一個地理概念,屬於北美洲的一部分,範圍劃分法大致有以下兩種說法,其差異如下:
瓜地馬拉海岸分法一
僅有地峽區:為連接北美洲與南美洲之間的地峽,指由北至瓜地馬拉,南至巴拿馬的地區,地峽面積約70多萬平方公里。
地峽區概況
本地區國家的面積都不大,大部分的土地為多山的森林區,地峽東部有狹長的平原,面臨加勒比海及墨西哥灣,氣候濕熱,由於火山灰堆積,因此,土壤肥沃,農產品有香蕉、咖啡、甘蔗與玉米。居民多為印第安人、西班牙人或是兩者混血的後裔,人口多集中在氣候較為涼爽的高原台地或丘陵上,但此地峽區地殼活動頻繁,因此常有地震及火山活動。
地峽區國家
巴拿馬
哥斯大黎加
尼加拉瓜
宏都拉斯
薩爾瓦多
瓜地馬拉
貝里斯
分法二
除前列的地峽區之外還包括墨西哥及西印度群島:其中,西印度群島是一長串島嶼,由墨西哥及美國佛羅里達半島南方向下延伸,包括巴哈馬、大安的列斯及小安的列斯等群島,直達南美洲東北岸,大約有23萬平方公里,人口有3000多萬人。
西印度群島
本區的國家都是島嶼國家,地處熱帶海洋區域,每年夏天都有颶風出現。此區多數國家多以發展農業及旅遊觀光業為主,只有美國的屬地波多黎各工業發展的較有規模。本區域的居民多屬非洲後裔的黑人或混血種,但古巴、波多黎各則有不少白人後裔;特立尼達則是印度人後裔。
西印度群島國家
巴哈馬
古巴
海地
中美洲
中美洲
多米尼加
巴貝多
特立尼達
格瑞那達
多米尼克
聖露西亞
聖文森
聖克里斯多福
西印度群島屬地
波多黎各(美國聯邦領地)
英屬百慕大群島
英屬開曼群島
英屬維爾京群島美屬維爾京群島
荷屬安的列斯群島
阿魯巴(荷屬自治國)
法國海外省瓜德羅普
法國海外省馬提尼克

歷史沿革


中美洲
中美洲
1492年哥倫布首次在巴哈馬群島登上美洲后,開啟了西歐各國殖民美洲的濫觴。而西班牙軍隊積極介入之後,將此區的印地安文明阿茲特克帝國印加帝國給消滅。在19世紀上半葉,中美洲地峽區曾出現一個叫中美聯合省的國家,地域包括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等地。

文化區別


哥斯大黎加
哥斯大黎加
中部美洲(Mesoamerica)是一些德國學者、尤其是愛德華·澤勒(1849-1922年)首先使用的,意指墨西哥中部、南部以及與之毗鄰的中美洲各國印第安文化高度發達的地區。中部美洲不止是一個地理名詞,它還涉及土著高度發達的文化與文明在不同時期以各種形式得到發展與傳播的地區。亦譯為“中美文化區”。

原住民


古巴
古巴
美洲原住民,是對美洲所有原住民的總稱。美洲原住民中的絕大多數為印第安人,剩下的則是主要位於北美洲北部的愛斯基摩人。傳統上將美洲原住民劃歸蒙古人種美洲支系。當歐洲人首次來到美洲時,美洲原住民早已遍布南北美洲各地。美洲原住民所說的語言眾多,仍然存在的美洲原住民語言約有350個,分屬十幾個語系,沒有公認的語言分類。關於美洲原住民的起源,現時有三種說法:
其一,有研究者認為,美洲原住民的祖先可能是是在大約2萬年前從亞洲渡過白令海峽到達美洲的,或者是通過冰封的海峽陸橋過去的。
其二,最新研究顯示,南美洲和中美洲有不少年代久遠的骸骨被發現,這些骸骨的年代比北美洲所發現過最古老的骸骨更長久,而且體格與東南亞的爪哇人種更相似,所以有人認為最早的原住民可能是透過海路,自東南亞通過南太平洋不同的海路到達中、南美洲,然後再散布到全境。
其三,也是逐漸風行的說法,綜合了以上兩種說法,認為北美洲以及部分中、南美洲的原住民是通過白令海峽陸橋遷居到美洲的北亞居民後裔,而其他的中、南美洲的原住民則有可能是自太平洋諸島遷居而來的馬來人後裔。
中美洲
中美洲
美洲原住民人經過兩萬多年的分化和發展,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民族和語言,其中尤以分佈廣泛的印第安人最為明顯,併產生過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等著名的美洲文明。然而,後來由於西方殖民者對美洲原住民及其文化的迫害和毀滅,致使殘存的古代文明材料已經不多。不過,有關美洲原住民的研究越來越引起考古界的關注,而且在許多美洲國家美洲原住民的地位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區域合作


國家組織

1951年10月14日,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5國在薩爾瓦多首都聖薩爾瓦多簽訂《中美洲國家組織憲章》,成立區域性國際組織“中美洲國家組織”。其宗旨是加強中美洲國家的團結,通過聯合行動,促進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1962年8月,5國成立中美洲共同市場和銀行后,簽署新憲章,進行改組,總部設在聖-薩爾瓦多。機構包括總統會議、外長會議、經濟理事會。外長會議一般每年一次。出版刊物《教育新聞公報》和《勞工新聞簡報》。
古巴議會
古巴議會

一體化體系

中美洲一體化體系於1993年2月1日正式成立,總部設在薩爾瓦多首都聖薩爾瓦多。該組織共有8個成員國,它們是貝里斯、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中美洲7國和地處加勒比海地區的多米尼加。成員國總面積約為57.3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5081萬。
中美洲一體化體系是根據1991年12月中美洲國家首腦在宏都拉斯簽署的“特古西加爾巴紀要”而建立的,其前身是中美洲國家組織。
中美洲一體化體系的宗旨是把該地區建設成一個“和平、自由、民主和發達”的地區,其職能是協調和推進一體化進程,促進中美洲地區的和平、民主與發展。
1993年10月,中美洲國家元首在瓜地馬拉城簽署《中美洲經濟一體化總條約》,該條約通過法律的形式保證了中美洲一體化的進程。根據這一文件,該組織成員國將完善有關中美洲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各種研究,其中包括中美洲自由貿易區、對外貿易關係、中美洲海關聯合、生產因素的自由流動、金融貨幣的統一、各項經濟政策協調、提高生產率等。該條約於1995年8月16日正式生效。
中美洲一體化體系主要機構包括部長理事會、顧問委員會、總秘書處和專門技術秘書處等。主要活動包括中美洲一體化體系首腦會議,在特殊情況下可舉行特別首腦會議,通常由該組織輪值主席國主持召開。本屆輪值主席國尼加拉瓜於2009年1月15日正式接任,任期為半年。

教育發展


現狀

2009年8月3日,中美洲執政能力協會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雖然教育投入是減少貧困的基礎,但中美洲各國對教育的投入遠遠低於發達國家。報告說,中美洲國家對每個學生的平均投入僅為每年60美元,遠遠低於挪威的2714美元和歐洲國家1500美元左右的平均水平。
貝里斯
貝里斯
哥斯大黎加是中美洲教育投入最多的國家,平均每個學生每年240美元。在拉美地區,這與墨西哥、智利和委內瑞拉相當。2009年,哥斯大黎加的文盲率為4%。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和瓜地馬拉的教育投入分別僅有81美元、63美元和48美元。尼加拉瓜是中美洲教育投入最少的國家。平均每個學生每年42美元,該國文盲率高達20%。

孔子學院

2009年8月7日,哥斯大黎加大學孔子學院在哥首都聖何塞宣告成立。該學院由中國人民大學和哥斯大黎加大學聯合創辦,是中國在中美洲成立的第一所孔子學院,也是拉美地區的第18所孔子學院。秘魯、墨西哥、智利、古巴和哥倫比亞等國此前已相繼成立了孔子學院。
該學院的教學基地位於哥斯大黎加大學校園內,預計2009年10月將正式對外教授漢語。為了滿足哥斯大黎加日益增長的漢語教學需求,中國國家漢辦在孔子學院成立之前就已向哥斯大黎加派出了兩名對外漢語教師和8名志願者。
中美洲
中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