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印度群島

北美洲的島群

西印度群島(The West Indies)是北美洲的島群,位於大西洋及其屬海墨西哥灣、加勒比海之間,北隔佛羅里達海峽與美國佛羅里達半島相望,東南鄰近委內瑞拉北岸,從西端的古巴島到委內瑞拉北海岸的阿魯巴島,呈自西向東突出的弧形,伸延4700多公里。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

名稱來歷


西印度群島位於南美洲北面,為大西洋及其屬海加勒比海與墨西哥灣之間有一大片島嶼,它是拉丁美洲的一部分。
相關史事
把這些島群冠以“西印度”名稱,實際上是來自哥倫布的錯誤觀念。1492年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奉命攜帶西班牙國王致“中國大汗”國書首航,橫渡大西洋,於10月12日登上巴哈馬群島東側的聖薩爾瓦多島,他誤認為該島是東方印度附近的島嶼,並且把這裡的居民稱做印第安人。后因該群島位於西半球,故稱西印度群島,沿用至今。

詳細介紹


由1200多個島嶼和暗礁、環礁組成。主要島嶼為牙買加島、古巴島等。其中最大島嶼是古巴島。
西印度群島
西印度群島
1492年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奉命攜帶西班牙國王致“中國大 汗”國書首航,橫渡大西洋,於10月12日登上巴哈馬群島東側的聖薩爾瓦多島,他誤認為該島是印度附近的島嶼,后因該群島位於西半球,故稱西印度群島,沿用至今。
群島自北向南分為巴哈馬和大安的列斯、小安的列斯(二者合稱安的列斯群島)三大組群島及特立尼達多巴哥島四部分。大安的列斯群島是西印度群島的主體,系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延伸部分,多屬大陸島,著名島嶼有古巴島、海地島、牙買加島和波多黎各島等。海地島中部的杜阿爾特峰海拔3175米,是西印度群島的最高峰。
小安的列斯群島主要由弧形排列的背風群島,向風群島及南緣的眾多小島組成,島弧內側以火山島為主,外側小島多由石灰岩構成,地勢低平,特立尼達島為大陸島,是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北段支脈的延續部分;多巴哥島構造上屬小安的列斯群島,由火山岩構成。
西印度群島(多米尼加)
西印度群島(多米尼加)
巴哈馬群島多屬在海底石灰岩淺灘上發展起來的珊瑚礁島,計有大小島嶼700多個及眾多岩礁,群島中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鋁土、石油、天然氣、鎳、鐵、鈷、鉻、錳等,特立尼達島上有世界最大的瀝青湖(面積約47公頃)。群島位於北緯10°~27°之間,地處東北信風帶,盛行暖濕海洋氣團,暖流繞經各島沿海,各島向風的北、東北部與背風的南、西南部的氣候和自然景觀存在著明顯差 異。除高山外,年平均氣溫多在25~26℃,最熱月出現在8月份,年較差小。迎風側年雨量1500~2000毫米,局部地區可達5000多毫分佈(1990年,萬噸)米,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發育有熱帶常綠林和紅壤一磚紅壤;背風側年雨量500~1500毫米,屬熱帶乾濕季氣候,伴隨降水的時空差異,植被分別為熱帶季雨林,熱帶稀樹草原和熱帶灌叢,土壤以棕紅色土為主。
西印度群島地圖
西印度群島地圖
西印度群島原為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故鄉。從15世紀末葉開始,相繼淪為西班牙、英國、荷蘭、法國、丹麥和美國的殖民地。長期殖民統治,印第安人幾被趕盡殺絕,從非洲販運來的黑人及其後 裔成為該區主要的勞動力,黑白混血種人形成了新的民族。
19世紀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海地多明尼加和古巴3國先後獲得名義上的獨立。二戰後,又有牙買加、千里達托貝哥、巴貝多、巴哈馬、格瑞那達、多米尼加聯邦、聖露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安提瓜和巴布達聖基茨尼維斯等10國先後宣布獨立。但是,至今仍有10個地區尚處在英、美、法、荷等殖民者控制之下。
西印度群島共有居民3000多萬人,為拉丁美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但人口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大城市和避風港附近。種族構成複雜,黑種人和混血種人約佔60%,白種人和亞洲人分別佔35%和5%左右,古巴和波多黎各以白種人為多(佔70%以上),海地和巴貝多黑人佔90%,巴哈馬、牙買加、格瑞那達等國,也多為黑人。其餘多以黑白混血種人為主。
在13國中,古巴人口最多,已超千萬,多明尼加和海地次 之,特克斯群島和凱科斯群島人口最少,兩群島共有居民6000人左右。巴貝多人口密度最大,平均每平方公里578人,殖民主義者長期統治的結果,使西印度群島各國、各地區經濟大都以農業為主,外國農業公司佔有大量土地並僱工種植單一的經濟作物。在已獨立的國家中,單一經濟狀況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改變,經濟畸形發展,人民生活低下,如獨立最早的國家海地現仍屬世界41個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農作物以甘蔗種植為主,香蕉,咖啡、可可、煙草等次之,糧食不能自給。長期以來,甘蔗種植和蔗糖生產與出口構成各島國的經濟基礎,其中古巴是人均產糖和出口最多的國家。群島各國工業不達,以鋁土、石油等採礦業為主,其次有鎳、銅和鐵等開採與冶鍊業,且多為外國資本控制;輕工業中製糖等食品工業較重要。
群島地處南、北美洲之間,大西洋經巴拿馬運河通太平洋的海上必經之地,交通和戰略地位重要。海、空港眾多,海、空聯繫便捷,主要港口有哈瓦那、聖地亞哥、金斯敦聖多明各太子港、聖胡安、西班牙港和威廉斯塔德等。近年來,旅遊業有了較大發展,已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療養勝地。在一些小的島國中,旅遊業收入已成為重要的經濟來源。
西印度群島地區包括從佛羅里達半島尖端穿過加勒比海延伸到南美洲北岸的一切島嶼。這裡有23個政治實體,其中有些很小。西印度群島的一致性和差異性來源於4個因素的結合,一個是地理因素,其他3個是歷史因素。地理特點是島嶼性,3個歷史主題是殖民主義、甘蔗種植和奴隸制。
西印度群島風光
西印度群島風光
西印度群島中的島嶼,其大小範圍從面積110,861平方公里(42,804平方哩)、居民超過1,000萬的古巴,到格瑞那丁群島和維爾京群島中渺小的、無人居住的岩石小島等,各不相同。這些島嶼散落獨處,再加上其中多數面積狹小,為西 印度群島招致了一段殖民主義以及外來勢力占統治地位、各島淪為屬地的漫長歷史。在17和18世紀,西班牙、英國、荷蘭和丹麥之間對西印度群島的領土瓜分,給本地區帶來了惡性循環的戰鬥;殖民領地在戰爭時期被攻佔,然後又通過和約進行交換,助長了帝國列強的地緣政治野心。各島之間的往來聯繫一向淡薄,因為各個殖民強國都力圖同各自的殖民地保持占統治地位的關係。島間出現聯繫,也基本上局限在屬於同一歐洲語族的島嶼(通常都有相同的殖民隸屬關係)。
西印度群島的某些部分曾經歷了近500年的歐洲帝國主義統治。如果說殖民主義已在時間的推移中被非殖民化所消除的話,那麼除了古巴和聖基斯,那曾以單一的蔗糖生產為主的經濟實體也已衰微了。19世紀奴隸解放運動后西印度群島農民的興起和20世紀的經濟多樣化,已改變了大多數社會的經濟基礎,尤其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種植園仍然佔有大片土地,但由於城市化和人口外遷,其社會意義已經減弱。儘管如此,對一種或少數幾種農產品的依賴,在大多數國家仍是主要的經濟問題。
西印度群島風光
西印度群島風光
種族歧視深 植於西印度群島的奴隸制度里,它的最露骨形式早在一個半世紀以前就隨奴隸解放運動而開始消失,這個過程又通過非殖民化加速進行。雖然如此,大多數西印度群島的社會仍然是按膚色、文化和階級畫分階層的。
儘管本地區有共同的歷史背景和島嶼性,但在西印度群島各國之間並未形成多大的凝聚力或統一性。語言和文化上各不相同的西印度群島,實際上可以按共同的歷史和政治背景分成四個不同的組別︰1.西班牙語組加上海地,均有政治獨裁和美國反覆干涉的長久歷史;2.英屬西印度群島——現通稱大英國協加勒比區(包括大陸上的貝里斯和蓋亞那),通過加勒比共同體和共同市場以及東加勒比海國家組織等地區性的聯盟聯合起來;3.法屬安地列斯群島(瓜德羅普和馬提尼克),在政治上現在同其附屬地併入法蘭西本土,作為其海外省;4.荷屬安的列斯群島,其中阿魯巴(Aruba)於1986年作出獨立決定前就實際上分離出來了。

歷史


簡介

西班牙對西印度群島的控制開始於1492年,以哥倫布初次在新世界登陸為起點,接著是西班牙、法國、英國、荷蘭和丹麥在17、18世紀對本地區的瓜分。美國對大安地列斯群島的侵入開始於19世紀初期,並在1898年佔領古巴和并吞波多黎各,以及1917年收買丹麥屬維爾京群島時達到最高峰。隨著卡斯楚1959年的革命,蘇聯開始與古巴合作,造成大國長期捲入西印度群島的歷史。然而,在西印度群島殖民化之前,那裡的前哥倫布時期的民族已經創造出了重要而具有特色的文明。

前哥倫布時期

據估計,在1492年西印度群島的美洲印第安人總數為600萬,大致是今天人口的1/5.有3群不同的印第安人佔據著群島︰1.西沃內人(Ciboney),集中在現在屬古巴和海地的島上;2.阿拉瓦克人(Arawak),住在大安地列斯群島和特立尼達島上;3.加勒比人(Carib),大部分住在特立尼達島北部和小安地列斯群島上。前哥倫布時期的人口,由於歐洲人帶來的文化衝擊、奴隸苦役和疾病,而大為減少。
考古學家把前哥倫布時期的西印度群島人口按年代順序分成3批︰1.古印第安人(5000~2000BC),是古巴、伊斯帕尼奧拉和特立尼達沿海地區的狩獵者兼採集者,大概源於中美洲;2.中印第安人(1000~500BC),也是狩獵者兼採集者,但有比較進步的物質文明,從南美洲分佈到特立尼達和大安地列斯群島,他們在那裡的遺族被歸入西沃內人;3.新印第安人︰首先是阿拉瓦克人,他們大約在西元前300年從南美洲進入特立尼達,並迅速分佈到小安地列斯群島和大安地列斯群島,但在西元1000年之後被委內瑞拉遷來的侵略成性的加勒比人從小安地列斯群島上排擠掉。
大安地列斯群島上的阿拉瓦克人各群體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他們的社會結構以稱作酋長的世襲統治者為首,而薩滿師則主持他們的宗教活動。阿拉瓦克人居住在林中開闢地上的村莊里,各村都有自己的首領,也稱酋長。有原本牆壁和棕櫚苫頂的圓形屋環形排列。伊斯帕尼奧拉島上的村莊特別大,人口往往在1,000和2,000之間。阿拉瓦克人各群體還在求生存的技術和技藝上顯示出一致的發展情況。西班牙人當時曾對他們的農業技術和物質文明有深刻印象。
小安地列斯群島上的加勒比人村莊往往位於迎風的海岸上,有免遭突然襲擊的防護設施。他們的社會關係可能比阿拉瓦克人更具有伸縮性,而且他們沒有世襲酋長。不過,加勒比人和阿拉瓦克人的物質文明之間卻存在著許多相似點,特別是在他們的輪耕制度方面。他們的房屋是由立柱架子苫著棕櫚房頂建造的,呈橢圓形或長方形。

殖民主義階段

發現
隨著1492年哥倫布的發現之旅,西班牙的殖民定居點集中在大安地列斯群島上,尤其是人煙稠密的伊斯帕尼奧拉島(現為海地和多明尼加)上,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個永久殖民地就建立在那裡的聖多明哥。在科爾特斯(Hernan Cortes)率領下赴墨西哥和在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率領下赴秘魯的兩次重大探險都從聖多明哥出發。他們的成功在1520年代把西班牙的注意力轉到了大陸上,聖多明哥在商業的重要性上很快就被哈瓦那(古巴)和聖胡安(波多黎各)超過了,那時西班牙大帆船的船隊就在那兩處下水,把金條銀塊從「西屬本土」(加勒比海邊緣的大陸)運到伊比利半島。
殖民主義
在歐洲西北部的強權中,就屬英格蘭對西班牙領地的掠奪最為成功。英國人於1623年佔領聖克里斯多福(聖基斯),又於1625年佔領巴貝多。到1655年,當牙買加被攻佔時,英國已在尼維斯、安地瓜和蒙塞拉特建立了殖民地。法國在1635年取得對瓜德羅普和馬提尼克的控制,又在1697年正式并吞聖多曼格(Saint-Domingue,今海地)——伊斯帕尼奧拉島西部1/3的地區。在1630年代,離現今委內瑞拉海岸不遠的庫拉索(Curacao)、阿魯巴和博奈爾(Bonaire)以及小安地列斯群島北支的聖尤斯特歇斯(Sint Eustatius)、薩巴和聖馬丁等島都變成了荷蘭屬地。整個18世紀,英、法兩國繼續爭奪小安地列斯群島,到19世紀初期,多米尼克、聖露西亞、聖文森特、多巴哥及格瑞那達均已落入英國手中,而特立尼達則在1802年由西班牙正式割讓給英國。
種植園奴隸制
17世紀後半葉,殖民主義同(以建立金、銀儲備和貿易順差為基礎的)重商主義和使用從西非輸入奴隸勞動的甘蔗種植園相結合。這些帝國體系中的各個體系,目標都在從蔗糖、奴隸和工業製品的貿易體系中榨取利潤。重商主義在18世紀達到了頂峰。
西印度群島白人殖民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殖民者都想帶著他們掙得的財產返回歐洲。18世紀初期,當許多成功的種植園主退休回到英國,留下代理人管事時,不在地主經濟制就完全建立起來了。這些不在地主是西印度群島利益集團中一個重要的元素,該集團是一種結合了來自主要港口的商人、種植園主和國會議員的強大的院外遊說團體。西印度群島利益集團在18世紀前半葉操縱了《糖漿條例》和《食糖法》,這些法保護了英國市場上英屬西印度群島的蔗糖。
這種種植園制度創造出一種以種族區別和法律為依據的社會等級制度。在17世紀期間,西印度群島的主要社會階層是自由的白人和黑人奴隸,到18世紀中期,已經出現一個中間的黑白混血人階層。地位和權勢同人群的規模大小成反比,牙買加在19世紀初期,由25,000白人統治著一個有40,000黑白混血人和340,000黑人的殖民地。

19世紀以來

奴隸解放
西印度群島的克里奧爾人社會在1790年代因聖多曼格奴隸起義成功而發生動搖,這次起義的結果是海地於1804年獨立,創立了美洲第一個黑人共和國。1807年英國廢除了奴隸貿易,奴隸制本身也於1833年在英屬西印度群島被廢除。法國於1848年頒布了《奴隸解放法》,荷蘭也於1863年頒布了這種法律。但當英屬、法屬、荷屬的西印度群島都在發生這些變化時,西班牙屬的古巴卻在演變成為奴隸種植園的蔗糖生產者。儘管有英國的海軍封鎖,輸入古巴的奴隸仍然在19世紀後半葉前把該島轉變成為一個主要是黑人和黑白混血人的社會。直到1886年,古巴才制訂了完全的奴隸解放法,而波多黎各比它早13年就完成了這一解放——在波多黎各,煙草比蔗糖更重要,而且奴隸不到人口總數的5%。隨後移來古巴的自由白人,主要是20世紀初期前來從事種植園工作者,再一次將古巴轉變成為一個具有西班牙文化色彩的白人社會。
奴隸解放之後,以殖民主義為基礎的種植園制度和白人優越感仍頑固存在,在西印度群島支撐著極不平等的社會結構。在民主被蓄意否定的情況下,有色階級和文化階級的並置對比都持續存在著,只有19世紀晚期后的法屬西印度群島是例外。在某些島上,隨著其他一些種族集團的到來,形成了白人、棕色人和黑人的複雜的社會等級結構。
非殖民化
非白人在社會地位上的根本改變是靠了非殖民化,而不是靠奴隸解放。海地人於1804年解放了自己,在1820年代初期就侵入了聖多明哥,把這個幾乎被遺忘的前西屬殖民地合併成一個全伊斯帕尼奧拉島的海地。1844年多明尼加人拒絕了海地的霸權並宣布了自己的主權。他們暫時復辟了西班牙的君權,而於1865年完成了最終的獨立。西印度群島中第三個擺脫歐洲強國而獲得獨立的是古巴,時間在1898年,這一事件不僅包括和西班牙的兩次獨立戰爭,還包含了美國的干涉。古巴於1902年完成了脫離美國的正式獨立。
西印度群島各社會,大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取得帝國同意而實現非殖民化的,有的是通過取得完全獨立的許可,如大多數英國屬地的情況;有的是通過歸併到母國版圖內,如法屬安地列斯群島的情況;還有的是通過與其母國的聯合,如荷屬安地列斯群島和某些英國屬地的情況。英國仍然保留幾個小的西印度群島附屬國,其中大多對獨立不表興趣,如︰蒙塞拉特、安圭拉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以及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只有海地、多明尼加和古巴是獨立的,而且全部已是或即將成為獨裁國家。當英、法、荷三國開始進行非殖民化時,為了促進民主,英國企圖建立一種島際聯邦,這種聯邦可以比在單一國家有更多的抑制和平衡,並可為小島的非殖民化提供一種方式。這項政策的失敗以及西印度群島聯邦(1958~1962)的崩潰,引起了第一階段的獨立(1962~1966),隨後是與巴哈馬和英國各聯合邦有關的第二階段的獨立(1973~1983),以及英國最終對繼續殘存的一種屬地類型的承認。
依賴性
如果說西印度群島的大多數政治單元已不再是殖民地的話,那麼依賴性仍然是加勒比海各地經濟的特徵。比如說,幾十年來,貿易條件都是不利於西印度群島的初級產品生產地的;除石油豐富的特立尼達以外,西印度群島中沒有一個島能生產出任何一種足可在規定價格時起決定作用的主要商品。
北美的公司在牙買加、海地、多明尼加的鋁土工業中以及在特立尼達的石油經濟中都處於支配地位;基地在英國的泰特-萊爾(Tate and Lyle)公司在西印度群島的蔗糖生產和煉製中佔優勢;英國和北美的公司壟斷了來自牙買加和向風群島的香蕉的銷售。
儘管有這些對主權的限制,1970和80年代在西印度群島仍然因為政府的壓力而發生了外資企業大量國有化的過程;在英聯邦加勒比區,國有化之所以發生乃是各公司情願交出它們難以維持下去的企業以換取補償金往別處開闢業務的結果。

地理環境


地形、水系和土壤

西印度群島從古巴幾乎綿延到南美洲北岸,跨度超過3,200公里(2,000哩)。這條島鏈,主要分成大、小安地列斯兩組群島,將加勒比海與大西洋隔開。本地區其他島嶼是安地列斯陸地邊緣上孤立的島群,其中有︰巴哈馬、千里達托貝哥、荷屬安地列斯(百慕達雖然有時和本地區一同加以討論,但同其他島嶼實際並不相關)。
大安地列斯群島——古巴、牙買加、伊斯帕尼奧拉(海地與多明尼加)和波多黎各(維爾京群島在構造上與之相關)——的形狀和走向是由一條有褶皺和斷層的古老山系決定的,這條山系在白堊紀時期從中美洲延伸穿過加勒比區。多明尼加境內的杜華德(Duarte)峰是該山系的另一組成部分,海拔約3,170公尺(10,400呎),是加勒比地區最高點。古巴和牙買加之間的開曼海溝,深度超過7,680公尺(25,200呎),是加勒比海域內最低點。加勒比地區是個地質上極不穩定的地帶,其特徵是地震活動頻繁,有時是災害性的,比如牙買加發生的1692年羅亞爾港(Port Royal)地震和1907年京斯敦地震以及馬提尼克島上培雷(Pelee)火山的爆發等。
西印度群島火山噴發
西印度群島火山噴發
小安地列斯群島開始於維爾京群島的東面和南面,是由小島所組成的雙弧所構成的(為了實用的目的,把維爾京群島放在這段對小安地列斯群島的討論里)。多山的內弧從聖基茨延伸到格瑞那達,由火山錐構成,有些仍然是活火山。外弧從安圭拉延伸到巴貝多,由低而平的島嶼構成,島上的地表石灰岩覆蓋著更古老的火山岩或結晶質岩石。小安地列斯群島也常被分成背風(北部)群島和向風(南部)群島。
位於大、小安地列斯群島陸地邊緣上的是巴哈馬群島、千里達托貝哥以及離委內瑞拉海岸不遠的許許多多島嶼,包括荷屬安地列斯群島南部在內。巴哈馬群島是由多孔的石灰岩和珊瑚礁構成的平坦地段;珊瑚礁也構成大安地列斯群島中許多島嶼的邊緣。特立尼達島的北嶺是安地斯山系的延續部分。與委內瑞拉北方那些已夷平的(已碾平的)島嶼一樣,但特立尼達島南部的平原卻是由委內瑞拉的奧利諾科(Orinoco)河的沉積作用所形成。
西印度群島水系的特點是河流短,河流的山間河道陡峭,常常穿過結晶質岩石,在濱海平原上轉變為迂緩的河槽。旱季漫長,使有些河流在一年中的一段時間完全乾涸,這在大安地列斯群島南部背風的海岸上特別嚴峻。
伐木毀林已引起水土流失並暴露出貧瘠的山地土壤,尤其是在海地和牙買加。各種低地土壤出現在濱海平原上和內陸盆地里;這些都是最肥沃的土壤,和小安地列斯群島的火山土壤一起,在甘蔗種植上已經開墾了300多年。

氣候特點

西印度群島的大多數島嶼位於熱帶範圍內,橫跨在東北信風的路徑兩旁。熱帶海洋性氣候顯示並無冬夏之分,而是從潮濕季節向略微乾燥季節的轉變。氣溫全年始終相當穩定。在小島上和較大島嶼的海濱上,氣溫的日平均變化範圍是6~8℃(10~15℉),從12~4月在20℃略高些到接近30℃(70℉略高些到大約85℉)之間上下波動,從5~11月在接近24~30℃略高些(75℉左右到接近90℉)之間。相對濕度全年都很高,變化範圍常在65%和85%之間。降雨量的多少和季節性因島嶼的大小、形狀、地形和對東北信風的相對位置不同而不同,在大安地列斯群島和背風群島上為每年1,016~1,651公釐(40~65吋),在最高的山峰上則超過5,000公釐(200吋)。
來自於西印度群島以外的氣候影響造成了極端的氣候情況。從12~4月,冷鋒面從北美高壓反氣旋系統向南延伸,這些風造成氣溫突然下降,天空陰雲密布,並有少量降雨,但很少能吹到安地瓜以南。在大西洋海面上形成的嚴峻的熱帶風暴往往會變成颶風,對全體居民和經濟情況有著潛在的破壞力。這些風沿千里達托貝哥的北緣吹過(但這些地方偶然也受到襲擊),往往會掃過小安地列斯群島,然後再轉向西吹過大安地列斯群島。受過嚴重襲擊的島嶼有時需要一年甚至更多時間才能恢復。

動物植物

地形和氣候對西印度群島的天然植被有直接影響,但是,清除和焚燒植被的作法也已改變了幾乎所有這些地區的植物地理。
平原上的原始植被本是由愈創木樹和吉貝(南美木棉)樹構成的稀疏森林,但現在大部分低地都開墾了,種植進口的食品樹如麵包果和芒果之類,以及各種絢麗奪目的花卉品種如鳳凰木(火紅花樹)、雞蛋花、葉子花和木槿。濕地、紅樹林和沼澤林地出現在海濱一帶,但乾燥環境的代表特徵卻是有刺灌木、柱狀仙人掌或稀疏的矮樹林。海拔超過300公尺(1,000呎)的高地上其樹木形成一個密閉的天篷,覆蓋著各種附生植物鳳梨科植物和灰白水龍骨蕨類;在某些高出1,500公尺(5,000呎)的地方,這種混合林就讓位給矮林地和高山草地了。
西印度群島的動物群是南美洲動物群的一種枯竭的型式,南美洲本是其大部分動物的來源地。只有特立尼達擁有範圍廣闊的哺乳類動物,如︰樹懶、食蟻獸浣熊吼猴、蝙蝠等。爬蟲類種類更多,各島一般都有很多蜥蜴、大鱷魚、鱷魚和蛇類。西印度群島尤其展現出種類極為繁多的本地鳥類——蜂鳥家鴿野鴿、鸚鵡等都相當普遍。
在史前時期,最富足的動物生境是森林樹冠層和大海邊緣,前者有多種多樣的鳥類、蝙蝠和昆蟲,後者則有豐富的海龜、蛤類、牡蠣、大鱷魚,海牛、海豚、紅齧龜、東方狐鰹和飛魚。現在這兩者仍然是這些物種的主要生境,但因人類或人類引進的各種食肉動物對環境的破壞已導致物種的迅速滅絕。

自然資源


西印度群島的經濟發展一向受到天然資源缺乏的牽制,尤其是煤炭和鐵礦。不過,在20世紀已經發現了石油、天然氣和鋁土礦的大型礦床,並進行了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現為千里達托貝哥的經濟基礎。鋁土礦在牙買加、海地和多明尼加用露天開採法開採;牙買加曾一度是鋁土礦和精鍊氧化鋁的世界最大出口國,現在仍是一個主要生產國。古巴是鎳的主要生產國之一。
水電的潛力有限,而且,除古巴以外,木材和漁業資源都不充足,不能從事大規模的商業開發。然而,氣候卻是一種強大的資源,有利於旅遊業的成長開發。

主要國家


巴哈馬群島

巴哈馬

大安的列斯群島

古巴
牙買加
多米尼加
波多黎各(美)
海地

小安的列斯群島

巴貝多
千里達托貝哥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安地卡及巴布達
多米尼克
聖露西亞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格瑞那達

人口民族


種族

西印度群島白人和黑人的人數大致相等,黑白混血人所佔百分比只略微小些。許多西印度群島國家中,黑人占絕大多數,但白人在古巴和波多黎各的人口總數中卻佔有70%左右,而這兩國人口就佔了全部西印度群島人口總數的40%以上。其他各國,除多明尼加和某些小的保護國外,黑人都是最大的單一成分,但不一定是多數;多明尼加人口中約有3/4是黑白混血人。海地和牙買加黑人人口數目最大。
民族、膚色、文化、種族關係和階級,在加勒比地區各社會中是以複雜的方式相互糾結的,但可以把它們分為四種不同的社會類型︰1.種族社會,代表民族多樣而種族統一的小島的特點;2.分階層的社會,存在於膚色、階級、文化之間有密切聯繫之地區,如在牙買加和海地(以前的奴隸社會); 3.民族特點屬第一重要的社會,如在千里達托貝哥,那裡黑人、棕色人、白人的階層畫分已面臨巨大而分散的西印度群島人口的挑戰;4.分階級的社會,黑人不佔多數,比如白人佔多數的古巴和波多黎各以及黑白混血人佔多數的多明尼加,這種社會是在19世紀作為蔗糖生產者而形成的。

居住模式

西印度群島自17世紀以來已有殖民密集定居,當時甘蔗種植園被引進英、法兩國的殖民地里。19世紀經歷了奴隸解放運動和自由農民的出現,而20世紀的特點則是人口向城鎮遷移。大、小安地列斯群島的首府都是主要港口和20世紀中期以來湧向城市的大多數人口的居住地。古巴的哈瓦那和多明尼加的聖多明哥是人口分別超過200萬和180萬的城市。

人口趨勢

西印度群島都經歷過一段共同的人口變動史︰美洲印第安人在大安地列斯群島上被西班牙人大量殺害,在小安地列斯群島上被英國人和法國人大批消滅,導致17和18世紀期間引進非洲黑奴到歐洲殖民者的甘蔗和咖啡種植園裡開墾。19世紀在英、法、荷三國領地上廢除奴隸制之後,引進了亞洲契約工從事種植園勞動,特別是從印度北部。然而,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大多數島嶼上失業日益增加,高的人口自然成長率更加劇了這一情況。
1920年以來保健和衛生方面的改善已使死亡率迅速下降。嬰兒死亡率在古巴、波多黎各、牙買加以及千里達托貝哥都下降到低於20,在大多數其他領地——海地為著名的例外——也獲致了類似的下降成果。出生率在大多數國家依舊居高不下。人口自然成長率儘管仍很高,但部分由於節育,已顯示出下降趨勢。不過,更嚴重影響總人口成長的可能是向外移民的機會。例如,自1970年代以來,每年已有20,000到25,000牙買加人在美國和加拿大定居。
農村就業不足促進了西印度群島的城市發展。一半以上的西印度群島人現在是城市居民,但常常是在勞動力過剩和住房過度擁擠的條件下度日,造成貧民窟擴大,這是普遍存在於拉丁美洲的一種地方通病。以人口自然成長迅速和農村向城市遷入移民為基礎的城市化,已在社會上造成了大批的邊緣人口,尤其是在牙買加、多明尼加、海地和波多黎各的城鎮里。

經濟


狀況

西印度群島的經濟狀況基本上是低度開發的,並依賴外援——常常是從先前的殖民強國取得援助。甘蔗種植園遺留下的後果是嚴重依賴初級農產品和礦產品的出口。這些國家一般都依靠北美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受保護市場去提高其貿易地位。經濟多樣化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而現代化在大多數地方都只是部分地達到了。對一種或少數幾種產品的依賴使大多數西印度群島國家容易遭受市場需求波動的損害。
政府採取的措施已在大安地列斯群島的某些國家改善了教育、醫療保健和交通運輸,但是,高失業率和城市勞動力嚴重依靠低層次工作,仍舊是主要經濟問題。
大多數西印度群島國家,在或大或小程度上,是在自由企業制度下運轉,但社會福利計畫則更大地受社會主義的影響。古巴中央經營管理的經濟在本地區是一大例外。

農業

現代化和工業化的進展已經把西印度群島的人口從農業中吸引出來,但海地除外。雖然如此,農業仍然分成兩類︰一類是小規模、非機械化的小農體制,位於山區內地;另一類是資本投入高的種植園體制,位於肥沃的平原上。
在全部西印度群島,包括古巴在內,土地的分配極為不均。多數地產不到2公頃(5畝),而且地塊太小、太零碎,經濟上沒有活力。少數幾處超過200公頃(500畝)的大莊園壟斷了已耕地的大半。
大莊園常常是作物單一的企業,生產蔗糖、蘭姆酒和糖蜜,但許多大莊園——特別是在古巴——也飼養牛群,並種植香蕉、芒果和各種柑橘。小農們生產的主要作物,如薯蕷、木薯、甘薯之類,在當地出售,或送往海外。甜辣椒、生薑、可可豆、麵包果、咖啡、竹芋肉豆蔻等往往也是小農的作物;甘蔗和香蕉在小塊地上和大片地上都種得幾乎同樣多。

工業

石油是西印度群島的主要工業資源,而且已使千里達托貝哥發展起重要的煉油工業,部分地以進口原油為基礎。1975~1982年間石油的暢銷使千里達托貝哥得以投資於鋼材和石油化工綜合企業。有幾家多國公司在安地列斯群島擁有煉油或儲油設備。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波多黎各已通過向外國投資者讓稅,儘力使其經濟多樣化,並鼓勵外國投資者利用其廉價的勞動力;這項政策也為牙買加、千里達托貝哥、海地、巴貝多及巴哈馬所效法,但沒有那麼成功。被吸引而來的實業大都涉及資本密集型輕工業,通常針對美國市場。

旅遊

陽光、沙灘、大海是西印度群島旅遊業的重要天然資源,而且對於北美旅遊者來說交通方便。旅遊業對牙買加和波多黎各的經濟是一項重要貢獻,在安提瓜、巴貝多和維爾京群島則居主要地位。

貿易

西印度群島依舊困於傳統的依賴地位之中,貿易條件對之不利︰出口廉價的初級產品——農作物、礦石和石油,進口比較昂貴的工業製造品。主要市場在歐洲經濟共同體——特別是在先前的殖民地宗主國英國和法國,以及在加拿大和美國。美國是西印度群島的主要貿易夥伴,尤其是在進口方面,其中包括大量的食品。

文化


語言

西印度群島在語言上多種多樣。除殖民列強的語言——英語、西班牙語、法語、荷蘭語——以外,還有非歐洲移民所操的多種語言︰印地語、烏爾都語、華語。並且還有這幾種歐洲語言的皮欽語變體,稱作混合語(克里奧爾語)。已經成了許多人民的共同語言。英語混合語在大英國協加勒比區內的重要性自非殖民化以來已經提高;在牙買加的無線電廣播中廣泛地採用這種混合語,而且在現代牙買加的小說、詩歌和戲劇中往往只使用混合英語,或隨著語氣的要求而在混合英語和標準英語之間轉換。同樣的情況在海地已存在了幾十年,海地絕大多數人都用混合法語,他們既不會讀或寫標準法語,也不懂標準法語。法屬安地列斯群島(瓜德羅普和馬提尼克)政治上併入法國,成為法蘭西海外省,使得標準法語在那些地區內得到推廣;而在波多黎各,則西班牙語受到美式英語的影響,也受到回歸移民的所謂西班英語(美式英語-西班牙語)的影響。

宗教

天主教是操西班牙語和操法語的各島嶼上佔優勢的信仰,而在大英國協加勒比區和荷蘭領地,則基督教(新教)是正統。不過,非洲成分同天主教或基督(新教)的一種混合形式佔有優勢,特別是在海地、牙買加以及千里達托貝哥。海地的巫毒教是一種民間宗教,但它的信奉者卻常上天主教教堂,去履行與洗禮、結婚和喪葬有關的重大儀式。在大英國協加勒比區實行同黑人魔法相似的巫術奧比亞(obia或obeah)。

交通運輸


高度依賴貿易的西印度群島需有良好的海港和機場設施。安地瓜、巴貝多和牙買加擁有發達的深水碼頭設備,而且牙買加的京斯敦已經成為一個貨櫃港(能處理包裝特殊的貨物)。大多數島嶼都有國際機場。鐵路只在較大的島上是重要的,尤其是在古巴和牙買加,那裡的客運業務分別是靠主要為蔗糖業和鋁土礦業服務的系統維持的。只有古巴有一條重要的全國性公路,其歷史可追溯到1920年代。